
量化考评在评估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中的应用研究.docx
5页量化考评在评估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中的应用研究医学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质量很大程度决定实习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临床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高低本研究以临床本科实习生为关注点,对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7个临床科室的临床教师队伍结构及教学能力水平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量化考评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及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水平,观察临床实习成效变化以期对临床本科实习工作的完善及改进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临床实习医师为研究对象查找研究期间7个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儿科、妇产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临床资料,获取信息如临床实习生各科室综合能力考评及其对带教老师和科室的评价该课题于2017年6月立项,实施过程中肝甲科于2018年2月从普外科独立成科,故本研究资料最后分组为8个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儿科、妇产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肝甲科)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儿科、妇产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肝甲科进行实习的临床实习医师。
排除标准:中途结束实习、出科时未进行综合能力考评或未对带教老师及轮转科室进行评价的情况1.3研究分组与方法1.3.1分组根据临床科室不同,分为儿科组、神经内科组、妇产科组、心胸外科组、普外科组、心内科组、泌尿外科组、肝甲科组;根据各临床科室实习时间,将临床实习生考核评分分为区间a(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b(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c(2018年9月至2018年11月)、d(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e(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根据各临床科室实习时间,将临床实习生对带教老师及科室评价分为区间A(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B(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C(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D(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1.3.2方法分析8个临床科室的临床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教学能力水平,完善考评机制并实施,严格准入制度,通过量化考评构建合理稳定的教师人才梯队,对临床带教老师开展针对培养教学能力的相关理论讲座、培训(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技巧等),并开展教学查房和小讲座观摩、教学查房比赛等活动分析比较各组临床实习生综合能力考评及其对带教老师和轮转科室的评价。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一般情况根据入选标准研究期间共收集进行考核的临床实习生353例,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的临床实习生368例,对轮转科室进行评价的临床实习生371例区间a、b、c、d、e分别为92例、73例、69例、52例、67例,区间A、B、C、D分别为120例、91例、71例、86例,见表1~2表1各组一般情况表2各组一般情况2.2临床实习生考核评分353例临床实习生儿科最多110例,肝甲科最少10例;普外科考核评分最高(94.16±3.69)分,肝甲科考核评分最低(89.10±6.21)分不同科室的临床实习生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表3各组临床实习生考核评分而随着研究时间推移,临床实习生考核评分呈逐步增长趋势,区间a(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考核评分最低(90.90±4.84)分,时间区间e(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考核评分最高(94.42±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各组临床实习生考核评分2.3临床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评分368例临床实习生儿科最多106例,肝甲科最少20例不同科室临床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而随着研究时间推移,不同科室临床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评分呈逐步增长趋势,时间区间A(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考核评分最低(93.91±2.36)分,时间区间D(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考核评分最高(96.97±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6表5各组临床带教老师评分表6各组临床带教老师评分2.4临床实习生对轮转科室评分371例临床实习生儿科最多108例,肝甲科最少19例不同科室临床实习生对轮转科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7表7各组轮转科室评分随研究时间推移,不同科室临床实习生对轮转科室评分呈逐步增长趋势,时间区间A(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考核评分最低(95.90±2.63)分,区间D(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考核评分最高(98.08±2.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8表8各组轮转科室评分3、讨论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传承及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发展离不开临床实习、临床带教老师的实践投入及团队协作[1]。
而医学临床实习是临床医生培养的必经过程,也是医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目前,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临床带教水平、学生自身思想、考研、就业、医疗环境制约等[2,3]针对以上教与学双重动力不足的情况,以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为目标、以能力为导向(CBME)的教育模式以及早期接触临床、教师学生角色互换、PBL、CBL等实践教学法应运而生[4,5,6]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临床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提升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截至目前,量化考评在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医学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临床科室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医师职业道德研究[7,8,9,10,11]等诸多方面应用广泛以往,本院就将量化考评应用于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中,根据三甲教学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先后多次调整量化考评标准,客观全面又有侧重的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临床教学薄弱环节并进行分析、整改,实现戴明PDCA良性循环管理通过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定性和定量的考评,激励临床教师主动及被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促使本院构建合理稳定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带教能力。
本研究对本院8个临床科室的临床教师队伍结构及教学能力水平进行分析,完善考评机制,通过量化考评构建合理稳定的教师人才梯队从研究初期开始对临床带教老师开展针对培养教学能力的相关理论讲座及培训,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技巧等,并开展教学查房和小讲座观摩、教学查房比赛等活动以提高临床带教水平结果显示,353名进行临床考核的实习生,不同科室考核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实习生对于带教老师及轮转科室的评价,不同科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各科室以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本科室常规操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实习生对各科室理论知识及操作掌握程度不同致考核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研究时间推移,各科室临床实习医师考核评分、对带教老师及轮转科室的评分均逐步增长一方面表明针对临床带教老师所开展的讲座、培训、教学技巧、观摩、教学查房比赛等活动,丰富了临床带教老师授课方式及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广泛被实习生接受并显著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科理论及操作知识另一方面,量化考评促使临床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结果表明,通过量化考评构建合理稳定的临床教师队伍和提升教师带教能力在基地医院临床本科实习中成效显著,这也与已有研究相符[12]。
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总结分析本院8个临床科室的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教学能力水平,完善临床带教老师考评机制,为各科室构建合理稳定的教师人才梯队通过诸多方式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保障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对本院临床本科实习工作的完善及改进提供依据本研究中针对临床带教老师开展的教学相关的培训,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技巧等人文因素,研究结果从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双向进行分析但截止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临床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13],本研究中量化考评标准(实习生考核评价表、带教老师及临床科室评价表)系针对本院各临床科室实际自主制定的标准,主观性强;因样本量小,关于带教老师年龄、学历或专业等分层分组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还需后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进行探讨参考文献:[2]于宗良,王荣珍,王丽珍,等.县市级医院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5(27):68-69.[3]李婧睿,吕鹏,李永红,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3):391-395.[4]阮慧,高天雨,丁玲,等.以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9):14-16.[5]陈寒,陈彦,陈刚.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2):1-2.[6]覃媛媛,孙杰.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4(26):1-2.[7]殷红,麻新梅.量化评分模式在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中的运用与探讨[J].经济师,2018(4):239-240.[8]刘建瑛,雷寒,陈新山,等.医学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考评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48-49.[9]荣良群,张娟,魏学杰,等.综合量化考评法在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1):66-67.[10]张喜维,赵京红,田丹.护理质控量化考评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2(7):39.[11]王宇.重庆市大型公立医院临床医生职业道德现状与考评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6.[12]刘晓丽,王键,周美启.依托重点学科建设谋求教学团队全面发展[J].中医学报,2013,28(6):835-837.[13]贺军,王艳,杨林,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4(10):110-112.王孟仙,黄爱,马宇,魏红璐,尹晓燕.量化考评在评估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01):188-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