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延迟成功一例.pdf
2页A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延迟成功一例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9 年第 2 期第 3 卷 病例报告作者:李广平徐延敏张梅张奎俊单位: 300211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李广平徐延敏张梅 )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张奎俊 )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已达到95% 以上, 但是仍然有一些心动过速不能由导管射频消融术得到根治我们遇到 1 例 A型预激综合征2 次术中未能消融成功,之后出现延迟成功,报道如下:患者男性, 43 岁,有阵发性心悸史8 年,无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示A型预激综合征 ( 图1)入院后按常规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术于窦性心律、 心动过速和右室(RV)起搏标测均提示左室游离壁旁路由右侧股动脉放置消融电极导管于左室内,使顶端一对电极记录的A波和 V波在窦性心律下几乎完全融合在一起( 或 AV间期< 40 ms) ,且形态为小A波和大 V波,在标测确定的靶点位放电10 余次,功率为20~30 W,每次放电时间5~ 30 s 不等,均未能使心电图上心室预激波消失,消融失败 返回病房查心电图时,发现 I 导联 QRS波形态有变化,有的QRS 波变窄,但转瞬间又表现为心室预激波形态( 图 2) 。
1个月后,再以同样方法行第二次导管射频消融术,所标测的靶点位置与第一次相同,经10 余次放电均未消融成功术后17 小时复查心电图时发现心室预激波消失( 图 3),QRS波形态恢复正常经过6个月的随访证实患者未再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正常讨论据文献报道导管射频消融术延迟的后效应可能是由于射频损伤所造成的局部区域的微循环障碍所导致细胞膜的永久性损伤,坏死区扩大该例发生于导管射频消融术后24 小时内的延迟成功则可能为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环死区扩大所致导管射频消融术术中未成功可能是由于旁路所处的位置较深,远离心内膜面, 或是标测的靶点位置与实际部位略有偏移 导管射频消融术延迟成功发生的时间长短不等,大多数为数分钟至数小时内,24~48 h 以后的延迟反应发生率较低本例可能由于反复在靶点位置消融放电,放电的功率较大、时间较长, 组织局部的水肿反应也较为明显,水肿的心肌组织对房室旁路的压迫也可能是导致术后延迟发生旁路损伤的原因之一延迟效应在房室结双径路慢径消融中还可能会造成延迟出现的房室阻滞,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图 1 A型预激综合征的体表心电图图 2 第一次消融后的心电图记录,图中第2、第 3、7、8 个 QRS的预激波消失图 3 消融术后17 h 记录的心电图,预激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