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龙溪历史文化简介.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88605912
  • 上传时间:2022-05-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镇黄龙溪简介黄龙溪古镇地处成都市双流县西南,距成都4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30公里三县(双流、彭山、新津)交界、二江(府河、鹿溪河)环抱,牧马山、二峨山隔江对峙,历史传承悠远,文化遗存丰厚黄龙溪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曾在此作最后的决战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龙现武阳赤水(即鹿溪河)九日”,黄龙溪由此得名诸葛亮等八百大臣以此征兆向刘备建言,刘遂登皇位,蜀汉政权诞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此后,黄龙溪日见繁荣,水陆交通繁忙,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古镇现为双流县下辖镇,设8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幅员50.4平方公里,人口2.8万古镇核心区由一湖(卧龙湖)两河(府河、鹿溪河)三寺(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六街(复兴街、黄龙正街、黄龙新街、仿清街、上河街、下河街)九巷子(鱼鳅巷、烟市巷、扁担巷、龙爪巷、篙竿巷、蓑衣巷、艄公巷、担水巷子、打更巷)组成现有保存完好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古色、古香、古风、古韵构成了黄龙溪古镇的旅游特色镇内尚保存有传统建筑面积共3.12万平方米,其中极具保护价值,特征鲜明,结构良好的清代穿逗式木结构传统1.37万平方米。

      栏杆窗棂镂刻精美,高大的封火墙,以糯米汁调和灰浆桐油粘结砌筑,坚固无比,有着鲜明的代表性古镇街巷总体保持着清代鱼骨形路网的传统格局街面全为石板铺就,宽约三米,两侧多为清代保存至今的前店后居联排式民居店铺,共100余间76户,且多为檐廊式建筑,雕花窗棂,飞檐翘角建筑均为清瓦屋面,木穿逗结构,竹编夹壁粉墙,部分建筑两侧砌有封火墙古镇建筑空间亲切宜人,尺度适宜,街巷幽深静雅,街景错落有致,轮廓丰富,富于变化登高远望,无数清瓦屋顶鳞次栉比,像青色的波浪层层铺卷开去,极具传统小镇的空间特色和建筑品质,有着较高的城镇和建筑历史研究价值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是古镇最著名最奇特的文化遗存黄龙溪自古香火鼎盛,特别是佛诞节日,游人香客不断,一派繁荣景象仅在南北走向200多米的黄龙正街上就分别建有“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称为“一街三寺庙”古寺与遮天避日的古树成为黄龙溪古镇的一大标志性景观现古镇内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黄桷树6株,苍劲的躯干雄浑斑驳,尽显历史的沧桑有的需十余人才能合围,枝叶覆盖面积达三百多平方米古镇凭借其2000多年的历史,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先后被评为 “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环境优美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示范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5年9月被列为成都市旅游发展重点镇古街、古庙、古树、古建民居、古码头、古佛洞、古佛堰、古衙门、古风民俗、古崖墓是黄龙溪闻名于世的十大古景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文化传统更是一脉相承,黄龙溪,是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名镇,访古休闲佳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