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西北丝绸之路考.doc
8页西汉西北丝绸之路考西汉西北丝绸之路考总论:在西北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区就已经有了交流,总论:在西北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区就已经有了交流, 并且有丝绸、玉器、漆器、青铜器运送的中亚地区在汉代之前,古希腊曾向并且有丝绸、玉器、漆器、青铜器运送的中亚地区在汉代之前,古希腊曾向 东方探索,并开辟了草原之路的中国境外的路线汉代时,经过张骞,班超,东方探索,并开辟了草原之路的中国境外的路线汉代时,经过张骞,班超, 甘英等汉使的努力,和汉王朝的经营,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西北丝绸之路,加大甘英等汉使的努力,和汉王朝的经营,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西北丝绸之路,加大 了中西联系,扩大了两地贸易本文主要通过古文献和考古发现分析两条路线了中西联系,扩大了两地贸易本文主要通过古文献和考古发现分析两条路线 的形成过程,并且分析了文献记载中的城市的地理位置,从而考查路线的具体的形成过程,并且分析了文献记载中的城市的地理位置,从而考查路线的具体 走向 首先,我想作结一下中国古代对于西域概念的理解,中国古籍中,西域有广、狭两种 含义狭义的西域指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新疆地区,西至帕米尔高原,东至罗布泊,北 至阿尔泰山,南至昆仑山。
而广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敦煌以西地区包括新疆、 中亚、印度、波斯、西亚、高加索和里海以北地区古代中国或官方或私人的向西方的探 索从未停止过在中国历史上通往西域的主要有四条路:最北的草原之路,传统的丝绸之 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本文中,主要对于位于西北的两条路的形成、走向、 发展和影响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古希腊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希腊而这条路地开辟并非都是中国人的单向探索 中国境外的路线有大部分是古希腊在早先就已经开辟的 迈锡尼文明时期,古希腊占据了黑海沿岸,并从此开始向东方探索 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记载:公元前 7 世纪一位出生在马尔马拉海的普洛康奈斯岛 (Proconnesus)的名叫阿里斯铁(Aristeas)的希腊人,为了寻找阿波罗喜爱的“希坡博 里安人” (意为“北风以外的人” )旅行到了一个遥远的寒冷的高峻不可逾越的山区,归后 写成《独目人》长诗 希罗多德在游历黑海沿岸的希腊殖民地,访问了那里的希腊人和斯基泰人以后,利用 阿里斯铁长诗的记载,记下了这位希腊人的大致行程:从亚速海出发,经伏尔加河北部, 翻越乌拉尔山,穿过哈萨克高原北缘,到达阿尔泰山西部。
从黑海出发向东北行进,阿里斯铁最有可能遇到也是最先会遇到的“寒冷的高俊而不 可逾越的山区”则极有可能是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地区 据希罗多德记载,当时的希腊人对阿尔泰山西部地区各族的情况颇为熟悉, “因为斯基 泰人当中,有一些人曾到他们那里,从这些人那里是不难打听到一些消息的,从波律斯铁 涅司(Borysthenes,指第聂伯河——引者)商埠和黑海其他商埠的希腊人那里也可以打听 到一些消息到他们那里去的斯基泰人和当地人是借着七名通译,通过七种语言来打交道 的 ”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历史的真相应该是阿里斯铁的阿尔泰之行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寻 找阿波罗喜爱的希坡博里安人” ,而是“做黄金、毛皮也许还有大黄的生意” 此外经过学者分析, “希坡博里安人”可能是黄河流域的中国人,依据如下: 1)希罗多德误以阿里斯铁的东行为北行,将阿尔泰地区的寒冷天气当作北风发源处,所 以, “北风以外”的地方无疑是指阿尔泰山以远地区; 2)希罗多德:“希坡博里安人”的活动范围“达于海边” ;而中国临海 3)希罗多德:“希坡博里安人”为素食民族; 其所谓的“素食”指的是不同于希腊习 惯于海上捕鱼的农耕生活这与聚集于黄河流域以农耕为主的中国极其符合。
此外,早在汉朝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向西亚的探索成书于公元前 8-7 世纪的 《穆天子传》记载了生活在公元前 10 世纪的周穆王广游中亚一带的事迹书中记载的穆天子的行程大致为:从京都洛阳开始,向北到达山西西部、河套地区,然后西转,到达阿尔 泰山区、斋桑湖附近的西王母国在那里会见了西王母并举行了庆祝大会据记载: “吉日佳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 “西王母”是何人呢?关于“西王母”的记载最早可以见于山海经中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西王母……初昆仑虚北”“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史记》中记载西王母:西王母皬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鸟为之使,必 长生若此而不死兮 在两书的记载中,西王母被神 化了。
但我们却不难从这些记载中 找到一些西王母的蛛丝马迹为什 么会有“豹尾”呢?中国境内的人 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形象,但再向 西北走,我们就可以发现在中亚地 区,人们习惯穿戴斗篷披风,披风 长落于地,就像豹尾而所谓的 “虎齿” 、 “蓬松” 、 “白首”则是中 亚地区人们喜爱穿戴的面具注:在古埃及的柱子上的雕像上 我们可以看到“西王母”豹尾蓬头 白发的形象的痕迹结合几处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在春秋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将丝绸西运到了 中亚地区除了文字记载之外,一些考古发现也可以佐证这一史实几十年前苏联考古学 家在中亚阿尔泰边区巴泽雷克发现了公元前 5 世纪中国产的精致的丝制品和绣着凤凰图案 的锦绸、漆器和青铜镜 (见于 S. Y. 鲁登科:《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 , 《考 古学报》1957 年,第 2 期,页 37-48 ) 1987 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天山腹地的乌鲁木齐市南的古墓中,发掘出一件保存精 良的凤鸟纹绿色丝绒制刺绣绢,经鉴定为中原地区春秋时代产品,具体年代为公元前 642±165 年 (见于《光明日报》1987 年报 2 月 8 日的报道:《中西文化交流史迹考古新 材料证实,丝绸之路的开辟可追溯到春秋以前》 。
)在希腊著名的厄瑞 克提翁神庙的女像柱上 我们可以发现,柱中的 女子穿着的衣服布料十 分奇特,布料柔软并带 有褶皱,布料薄且质地 轻,并不是当时希腊人 应穿的麻、布却和中 国的丝绸十分相像只 有丝绸和纱能够有这种 质地和柔软度因此我 们可以猜测,在建这座 神庙的时候,丝绸已经 在希腊高层社会的贵族 妇女中流行 (图为神庙女像柱) 根据以上这些史料,我们可以看到,早在河西走廊至新疆的传统丝绸之路被开辟之前, 还有一条更早的路,这条路被现在的史学界称为草原之路在草原之路上中国的玉器、青 铜器和丝绸就已经向西方传播了这条草原之路从洛阳出发沿蒙古高原北侧至阿尔泰山, 沿着哈萨克高原的北缘翻过乌拉尔山脉,再到伏尔加河北部,至黑海在最终到达亚速海和 希腊二.西北丝绸之路开辟时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 4 世纪,马其顿的腓利普大王在喀罗尼亚击败希腊军队,控制了全希腊,并向 波斯开战公元前 334 年亚历山大出兵波斯,从希腊攻打到安卡拉,再攻至伊苏斯,攻占 全波斯,攻至帕提亚,一直攻到粟特至此,亚历山大帝的攻打范围一直扩展到了阿富汗和印度地区亚历山大帝死后,罗马帝国一分为三,由亚历山大的三个大臣分掌三个王国。
由安提 柯统治的马其顿王国;埃及托勒密王国以及塞琉古帝国(包括西亚、伊朗、巴克特里亚-粟 特地区直到印度河以西的广大地区 ) 公元前 250 年左右,波斯帕提亚(安息)王朝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独立 至西汉时期,欧亚大陆主要存在四个帝国:汉帝国、罗马帝国、安息帝国(波斯) 、贵 霜帝国 三.张骞出使西域 在汉前关于匈奴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秦王朝时期蒙恬在河套地区北击匈奴而 汉初时,汉高祖曾经率兵攻打过匈奴,却战败被困山洞中,之后更是被匈奴所俘因此, 此后汉代都采取和亲政策来换取和平至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则开始转为强硬手段,对匈 奴采取全面进攻政策 根据《汉书.张骞传》记载:“时匈奴降者言匈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 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 郎应征 ”公元前 177 至 176 年,匈奴进攻月氏,予以沉重打击,原本位于祁连山和敦煌之 间的大月氏被迫西迁天山以北的伊犁河流域不久,大月氏再次遭到匈奴和乌孙联军的攻 击,被迫再次西迁至乌兹别克斯坦地区而张骞此次西行正是希望能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 奴公元前 139-126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自长安出发经陇西、张掖、酒泉至玉门关、 敦煌,在途经匈奴地区时被匈奴所俘,扣押 11 年逃出后沿塔里木盆地北缘,经龟兹、疏 勒至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即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 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汉书.张骞传》 ) 公元前 140 年,大月氏征服粟特和大夏 粟特在今天的阿富汗地区 而大夏则是希腊语中的 Baketersia(巴克特里亚) ,巴克特利亚王国在公元前 2 世纪初 的版图已经达到了锡尔河和印度河流域 大月氏入侵后,希腊-巴克特里亚人被迫撤过兴都库什山,退到喀布尔河谷(今天的乌 兹别克斯坦) 大月氏定都有在妫水(即阿姆河)以北,向妫水以南的当地大夏人征收贡赋此刻的大月氏处在水土丰润、物产富饶的平原地区,又有大夏进贡早已没有攻打匈奴的 志愿因此,张骞的第一次西域行无功而返返回途中,张骞从塔里木盆地南缘,经于阗, 取道羌地返回长安共历时 15 年 公元前 118 年,张骞再一次出使西域 “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汉书.张骞传》 )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联合乌孙共击匈奴乌孙当时地处伊 犁河流域地区公元前 119 年,张骞使团此次有 300 人组成,带着价值巨万的丝绸、财帛 等礼物以及数以万计的牛羊,到达乌孙在天山以北伊犁河流域的住地。
公元前 115 年,张 骞回国第二年去世 《史记·大宛列传》:“使者相望于途,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 者百余人……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返 ” 张骞开辟了西北丝绸之路,加强了中西联系,增加了中原对西域的了解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有天子言其地 形所有 ” (汉书《张骞传》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解释了乌孙和大月氏是原中国西北部后迁 居到中亚的小国,大夏是古希腊在中亚建立的独立国家巴克特利亚那么,大宛、康居又 是现在的哪里呢?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大宛在大月氏的东北方,药杀水(锡尔河) 的东岸,可见其位置接近今天的哈萨克地区而康居则在大宛以北的地区,其边界可达今 天的黑海 此外,张骞在中亚了解到的周边国家:奄蔡—安息—条支—黎轩—身毒等还将苜蓿、葡萄、胡桃(核桃) 、石榴、胡麻(芝麻) 、胡豆(蚕豆) 、胡瓜(黄瓜) 、大蒜、胡萝卜等 西域植物带到了中原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西则 条枝,北有奄蔡、黎轩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大月氏接壤巴克特利亚,而 安息在大月氏以西数千里。
在马其顿东侵以后的西亚和北非的版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当 时的波斯帕提亚帝国 parthia.对比古代汉朝中国对其他西域地区的取名方法比如 Acbatana 中国文献中为阿蛮,Ktesiphon 中国文献中为斯宾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可 能性安息即波斯帕提亚帝国而条枝又是哪里呢?条枝比帕提亚更西,且临海,根据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条支即是安条克(位于现在的叙利亚地区)可见,当时张骞的了解范围已 经到了波斯、希腊以及里海地区关于条枝的位置的具体考查见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