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宋词名篇赏析-双双燕·《咏燕》史达祖.docx
26页2022宋词名篇赏析:双双燕·《咏燕》史达祖篇一:古典诗词鉴赏:张惠言《双双燕·满城社雨》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张惠言《双双燕·满城社雨》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张惠言《双双燕·满城社雨》赏析饶水知音 双双燕·满城社雨 张惠言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 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注释】 双双燕:南宋史达祖自度曲,见《梅溪词》词咏双燕,即以此为词调名 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 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盛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晚唐韦庄《长安春》: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 芳径:芳,此处指花卉战国宋玉《风赋》:回穴冲陵,萧条众芳径,小路《论语.雍也》:行不由径芳径,花间小道 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其旧而新是谋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
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 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 差(ci)池:参差不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唐李贺《江楼曲》:萧骚浪白云差池 省(xing):明白,醒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 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晚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 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 呢喃:一指燕鸣声北宋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一指低声絮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兄于枕上教《毛诗》,诵声呢喃,夜尽四十余行此处应解为燕子悦耳的鸣声 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讯,讯息,消息盛唐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有客山中至,言传故人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 闲听:听得悠闲、惬意 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盛唐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北宋王安石《次韵董伯懿松声》:暝聒一堂无客梦,晓悲千嶂有猿惊这里通眠,睡的意思。
双暝,双眠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燕之作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美丽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赏爱,所以咏燕之作代不乏人,《诗.邶风.燕燕》,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特别清拨之作张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显然汲取了我国古代咏燕诗词的文化底蕴, 尤其可以看出他对史达祖《双双燕》词在艺术构思上的某些传承 不过,作为清代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一流文学宗师,张惠言始终不屑于拾前人牙慧,始终欲有创立和开辟,他的朋友鲍桂星就说他:独念君生晚近时,慨然为举世不为之学,每举一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稍贬以从俗(《受经堂汇稿序》)所以,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虽有汲取,但多新变,展示更多的是他独立不偶的心性以及别出心裁的艺术追思,且又传达出他游踪漂泊而又寂寞孤苦的人生遭际 农历一月底二月初的春社时节,满城均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那沥沥雨丝与潇潇雨声唤起一双燕子无家可归的新恨,因为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年年迁移的侯鸟燕子,又要开始新的漂泊然而,此时此刻,燕子还不知道家在何方春天的花朵还是那样灿烂,春天的杨柳还是那么葱翠,它们重重叠叠隔断了通向闺中思妇居住的红楼小径燕子隐隐约约还记得去年砌下的旧巢,但又不能确认。
燕子打量了多少屋檐雕龙描凤的殷实之家,想找出去年旧巢,但它们最终还是飞来飞去,迟疑彷徨,找不到一个栖息或再筑新巢的地方 谁人能够了解燕子春去秋来那年年岁岁都萦绕在心头如丝魂絮影般的漂泊与孤独的心境?那漂泊与孤寂的燕子呵,前身理应是那一片片凋谢飘零的落红残粉燕子迟疑彷徨,但它们相濡以沫,态度亲昵它们不停地呢喃,似乎在交换着意见,又似乎在互倾衷肠它们恩爱的关关鸣声,又让黄莺鸟听得那么专注燕子虽然恩爱,但它们栖移不定的漂泊生涯,毕竟比不上那日日在水池画栏傍双栖双眠的鸳鸯来得宁静、温馨 张惠言出生于常州武进县一个世代为儒然科考不彰的清寒家庭,四岁时父亲就病卒,其母将他含辛茹苦教养而成惠言回忆其早年孤苦生活时描述道:一日,暮归,无以为夕餮,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也?吾与尔姊尔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茗柯文编.先妣事略》)从十四岁开始就外出教授为生,其间两次在安徽歙县金榜家设帐授徒,泄留时间最为长久二十六岁至三十九岁时又七上京师应进士试在张惠言四十二岁的生命历程里,约四分之三的时间身居异乡,为糊口而漂泊四方所以惠言一生饱尝抛妻离子的别离之苦,也屡受寂寞孤苦的煎熬。
此词就借咏燕,委婉且淋漓尽致地抒写他身处异乡时那种寂寞难耐的孤苦感,那种漂泊四方时压抑在心头的感伤,那种茕茕孓立时对亲人与故乡不可遏止的思念词中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等语,既是惠言对浪迹天涯燕子的拟人化描摹,更是他此时此刻孤苦、感伤、思念且又有几分怨懑心态的真实反映张惠言《双双燕》词所反映出来的苦寒人生遭遇,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传统社会中诸多为生计、为功名奔走四方、萍飘天涯的寒士们孤苦生涯的真切写照 【简介】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篇二:双双燕 赏析 双双燕 赏析 过春社⑴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⑵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⑶雕梁⑷藻井⑸,又软语⑹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⑺分开红影⑻ 芳径,芹泥⑼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⑽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⑾,日日画栏独凭 注释 ⑴春社:古俗,农村于立春后、清明前祭神祈福,称“春社”。
⑵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经· 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⑶相(xiàng):端看、仔细看 ⑷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 ⑸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 ⑹软语:燕子的呢喃声 ⑺翠尾:燕尾 ⑻红影:花影 ⑼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 ⑽红楼:富贵人家所居处 ⑾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 译文 春社已经过了,燕子穿飞在楼阁的帘幕中间,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清清冷冷双燕的尾轻轻扇动,欲飞又止,试着要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它还又飞去看房顶上的雕梁和藻井,要选地点筑新的巢她们软语呢喃地商量着飘飘然轻快地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分开了花影 小径间芳香弥漫,春雨滋润的芹泥又柔又软燕子喜欢贴地争飞,显示自身的灵巧轻便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亦把柳暗花暝的美景尽情赏玩归到新巢中,相依相偎睡得香甜,以致忘了把天涯游子的芳信传递使得佳人终日愁眉不展,天天独自凭着栏杆 赏析 燕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诗如杜甫,词如晏殊等,然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 则要首推史达祖的《双双燕》了 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
而又不觉繁复过春社了”,“春社”在春分前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传燕子这时候由南方北归,词人只点明节候,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燕子归来了此处妙在暗示,有未雨绸缪的朦胧,既节省了文字,又使诗意含蓄蕴藉,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度帘幕中间”,进一步暗示燕子的回归去年尘冷”暗示出是旧燕重归及新变化在大自然一派美好春光里,北归的燕子飞入旧家帘幕,红楼华屋、雕梁藻井依旧,所不同的,空屋无人,满目尘封,不免使燕子感到有些冷落凄情怎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差池欲住”四句,写双燕欲住而又犹豫的情景由于燕子离开旧巢有些日子了,“去年尘冷”,好像有些变化,所以要先在帘幕之间“穿”来“度” 去,仔细看一看似曾相识的环境燕子毕竟恋旧巢,于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因“欲住”而“试入”,犹豫未决,所以还把“雕梁藻井”仔细相视一番,又“软语商量不定”小小情事,写得细腻而曲折,象一对小两口居家度日,颇有情趣沈际飞评这几句词说:“‘欲’字、‘试’字、‘还’字、‘又’字入妙《草堂诗馀正集》)妙就妙在这四个虚字一层又一层地把双燕的心理感情变化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 “软语商量不定”,形容燕语呢喃,传神入妙商量不定”,写出了双燕你一句、我一句,亲昵商量的情状。
软语”,其声音之轻细柔和、温情脉脉形象生动,把双燕描绘得就像一对充满柔情密意的情侣人们常用燕子双栖,比喻夫妻,这种描写是很切合燕侣的特点的恐正是从诗词的妙写中得到的启发吧!果然,“商量”的结果,这对燕侣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了于是,它们“飘然快拂花销,翠尾分开红影”,在美好的春光中开始了繁忙紧张快活的新生活 “芳径,芹泥雨润”,紫燕常用芹泥来筑巢,正因为这里风调雨顺,芹泥也特别润湿,真是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啊,燕子得其所哉,双双从天空中直冲下来,贴近地面飞着,你追我赶,好像比赛着谁飞得更轻盈漂亮广阔丰饶的北方又远不止芹泥好,这里花啊柳啊,样样都好,风景是观赏不完的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春光多美,而它们的生活又多么快乐、自由、美满傍晚归来,双栖双息,其乐无穷可是,这一高兴啊,“便忘了、天涯芳信”在双燕回归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俩给家人捎一封书信回来,它们全给忘记了!这天外飞来的一笔,出人意料随着这一转折,便出现了红楼思妇倚栏眺望的画面:“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由于双燕的玩忽害得受书人愁损盼望 这结尾两句,似乎离开了通篇所咏的燕子,转而去写红楼思妇了。
看似离题,其实不然,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试想词人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燕子徘徊旧巢,欲住还休?对燕子来说,是有感于“去年尘冷”的新变化,实际上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闺寂寥的人事变化,只是一直没有道破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 原来词人描写这双双燕,是意在言先地放在红楼清冷、思妇伤春的环境中来写的,他是用双双燕子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暗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接着他又极写双双燕子尽情游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显然,作者对燕子那种自由、愉快、美满的生活的描写,是隐含着某种人生的感慨与寄托的这种写法,打破宋词题材结构以写人为主体的常规,而以写燕为主,写人为宾;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是为了反衬双燕的美满生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读者自会从燕的幸福想到人的悲剧,不过作者有意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罢了这种写法,因多一层曲折而饶有韵味,因而能更含蓄更深沉地反映人生,煞是别出心裁但写燕子与人的对照互喻又粘连相接,不即不离,确是咏燕词的绝境 作为一首咏物词,《双双燕》获得了前人最高的评价王士祯说:“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花草蒙拾》)这首词成功地刻画了燕子双栖双宿恩爱羡人的优美形象,把燕子拟人化的同时,描写它们的动态与神情,又处处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征,达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真的把燕子写活了。
例如同是写燕子飞翔,就有几种不同姿态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是写燕子在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