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棉赞离歌叹》.docx
2页《木棉赞,离歌叹》 我确信,这世上的确存在着那么一个美丽的地方,岛上木棉繁盛,直刺苍穹岛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对生命与自由有着深沉的爱与理解,在过客生涯里坚守内心的信仰与人性的尊严那个美丽的地方,是我的故乡而它,又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故乡……——李秋沅 《木棉·流年》 木棉赞,离歌叹 轻轻打开书,随之而来的,是书独有的墨香慢慢品着文章,那犹如泉水般的文字,缓缓流入我的心头,久久难以忘怀进入小说世界,作家以被称为英雄树的木棉命名木棉树,高大挺拔,开满红花,神采奕奕《木棉·流年》所歌赞的,正是抗日义勇战士的雄伟民族精神作家以“木棉”领衔,是为她熟悉和热爱的这一方圣土抒写人物的传记和往事的传奇 那些纯真而又美好的人们,那些动人而又悲伤的故事,让我在燥热的夏季,仿佛看见了在春天盛开的木棉花 永远忘不了,那个盛开着火红木棉花的小岛 主人公薇薇在那里度过了十四个年头:四岁到十八岁,人一生最纯美的年纪 我还记得薇薇在老屋的外墙上写下无数个“主人薇薇”的字样;我还记得衡宇叔叔拉一手迷人的大提琴,身患重病仍坚持演出,“几次被疼痛打断,在如雷的掌声中继续下去”的那夜;我还记得归侨疯女“曼茹”,每天都带女儿到渡口广场去唱歌,唱老歌《东方红》《国际歌》《共青团员之歌》……如果有人讪笑,她的女儿春燕就狠狠盯着那人,“两眼冒火”的场景;我还记得南音悲怆的曲调和阿公远去的背影,“在我心间留下苍凉的印记”的那天;我还记得在渡口广场径自坦然跳舞的女学生的模样……那些生活在小岛上的人们,发生在小岛的事情,就像是小岛的影子般,永远留在了小岛上,也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上。
《木棉·流年》是美的美在对世俗桀骜不驯,美在对创新执着追寻 金钱万能,美在消融作家为守护,用文字的钢琴弹奏叹惋的心声,以唤起国人警醒回首往事,几度血雨腥风造成历史伤痛,李秋沅虽未亲身体验,但她童年的记忆里保存着受难者的信息和身影《木棉·流年》的美就源于此,即真实,又缥缈 我相信,《木棉·流年》的文学之美会熨入你的年少时光,将成为你生命中不可剥离的成分而它那蕴含着殷殷寻觅的意境和韵味,读来你会油然感喟,轻轻发一声叹息,默默洒几滴清泪 火红的木棉花开满小岛,悲伤的离歌响彻大街小巷是什么样的往事让我泪流满面?是什么样的人让我难以忘怀? 木棉赞,离歌叹 点评: 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小作者对原文的理解十分透彻,用诗一般的语言,诠释了“木棉赞,离歌叹!”,语言极具感染力文章的最后连续用两个问句,升华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