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万慧:信用缺失治理(定稿).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7412935
  • 上传时间:2017-09-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1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税收领域中的信用缺失及其治理——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万慧公共管理尤光付中文摘要信用是人与人之间最普遍、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税收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税收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因此,研究税收信用问题对于优化经济环境、规范税收行为、提高政府财政支出效益,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税法普法宣传,围绕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逐步营造了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但应看到,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滞后于法治建设,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涉税失信现象和偷、逃、骗、抗税等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的税收信用建设任务仍然异常繁重艰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迅发展,信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共中央也将“完善纳税信用记录,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写入了“十一五”规划中而我国目前的税收信用现状却令人担忧在新的形势下,构建包括税收信用在内的社会信用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力图对一些零散的有关税收信用建设的认识进行总结和延伸,就现阶段如何构建税收信用体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本文主要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入手,从征税、纳税、用税、税收中介四个方面阐述税收信用缺失的种种现象及其危害,深刻剖析税收信用缺失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初步提出促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构想本文主要按照“阐述理论、揭露问题、剖析原因、寻找对策”的思路谋篇全局全文除导言外共分三个部分:导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进行了文献综述,确定了研究方法,阐述了结构安排第一部分,税收信用及相关理论概述从税收信用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税收信用的形式和作用,并对新制度主义相关理论进行了界定,含 1.信息不对称;2.机会主义倾向;3.有限理性;4.路径依赖;5.委托代理第二部分,税收信用缺失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阐述了当前税收信用缺失的种种表现形式有:1.缺乏有关诚信法制约束;2.公民纳税意识薄弱;3.权利义务错位;4.税务机关执法诚信不足;5.政府用税诚信不足;6.税收中介信用严重缺失其次,站在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下剖析和探讨税收信用缺失产生的原因,尤其是从观念、体制或机制上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1.构建税收信用体系的有效制度缺失;2.税收征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3.征纳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失灵;4.税收执法主体的机会主义倾向;5.导致税收信用缺失的恶性路径依赖。

      第三部分,健全我国税收信用的措施探讨,在上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树立正确税收信用观念,含纳税信用观念、征税信用观念、用税信用观念和办税信用观念;二是建立健全税收信用机制,含完善征税信用机制、完善纳税信用机制、完善政府用税信用机制和完善税收中介信用机制;三是提供纳税信用支持体系,含建立纳税人税收信用数据库、完善纳税人的纳税记录制度和大力提高征管信息网络水平;四是大力开展税收执法监督与普法宣传,含税收执法监督和广泛开展税法普法宣传等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角度新以新制度主义为视角对税收信用问题进行研究当前,学术界大多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对信用缺失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但站在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对税收信用缺失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却不多见第二、分析新从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从征税、纳税、用税、税收中介四个方面对当前税收信用缺失现象进行立体考量的不多而笔者不仅从四个方面探析税收信用缺失的原因,还从四个方面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信用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关键词:税收 信用缺失 治理 新制度主义 (目录自动生成)目 录中文摘要Abstract导言(一)选题缘由(二)文献综述(三)研究方法(四)结构安排(五)创新之处一、范畴界定和相关理论概述(一)税收信用的含义、形式和作用1.税收信用的含义2.税收信用的形式3.税收信用的作用(二)新制度主义的相关理论1.信息不对称2.机会主义倾向3.有限理性4.路径依赖5.委托代理二、我国税收信用的现状分析(一)税收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1.缺乏有关诚信法制约束2.公民纳税意识薄弱3.权利义务错位4.税务机关执法诚信不足5.政府用税诚信不足6.税收中介信用严重缺失(二)我国税收信用缺失的原因剖析1.构建税收信用体系的有效制度缺失2.税收征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3.征纳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失灵4.税收执法主体的机会主义倾向5.导致税收信用缺失的恶性路径依赖三、健全我国税收信用的措施探讨(一)树立正确税收信用观念1.纳税信用观念2.征税信用观念3.用税信用观念4.办税信用观念(二)建立健全税收信用机制1.完善征税信用机制2.完善纳税信用机制3.完善政府用税信用机制4.完善税收中介信用机制(三)提供纳税信用支持体系1.建立纳税人税收信用数据库2.完善纳税人的纳税记录制度3.大力提高征管信息网络水平(四)建立长效税收宣传机制1.广泛开展税法普法宣传2.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3.开展正反两面典型宣传教育(五)健全税收信用法律制度1. 建立税收法律法规制度2. 建立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参考文献鸣谢导 言(一) 选题缘由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税收信用建设起步较早,不仅具备了较为完备的税收信用立法,建立了内涵丰富的税收信用评估体系,而且还将税收信用广泛运用于信贷担保、投资担保、消费担保、税收优惠政策等领域。

      同时,这些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征信制度和征信系统,可以用电子信息系统对企业信用资料和个人信用资料进行管理和监控在我国,税收信用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税务部门在 2003 年出台的《纳税信用等级评用管理试行办法》拉开了改革的帷幕,同时也将我国税收信用建设引入实践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迅发展,信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共中央也将“完善纳税信用记录,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写入了“十一五”规划中而我国目前的税收信用现状却令人担忧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个人所得税仅占全部财政收入的 3%,而国外一般占到 30%左右目前由于不合理的税外收费和不必要的审批造成的各种费用约 3000 亿元,我国每年税收流失在 1000 亿元左右另外偷税面较大,国有经济偷税面为 50%,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大约为 50%-70%左右,个人收入偷税面在 80%左右,对于税收征管薄弱行业,偷税面更是高于一般水平 1有调查显示,失信仅次于腐败,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在这种存在信用危机的市场环境中,守信成本相当高,而短期内失信收益并不低在新的形势下,构建包括税收信用在内的社会信用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力图对一些零散的有关税收信用建设的认识进行总结和延伸,就现阶段如何构建税收信用体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文献综述刘伟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权制度解释》一书中,以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从产权制度角度出发,分析了改革与发展的动因、矛盾、前景和趋势,认为产权制度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各项权能发生制度性分解的过程中,有诱发败德现象发生的可能;同时,他从经济制度建设的角度,指出了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比如信息不对称下的欺诈行为、价格不公正下的“寻租”行为、公共品的泛滥为腐败提供温床、权责利不分导致国企改革受阻等等刘莘在《诚信政府研究》中,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不同视角深入探讨了诚信的含义和意义,以及诚信政府的素质、基本内涵和表现形式,将诚信政府从概念向可衡量的标准推进,勾勒出了实现诚信政府的目标与途径她在文中指出,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进行转轨变型是由政府主导的,因而社会诚信的建立不仅仅是政府如何为企业建章立制的问题,而是社会政府自身在创建、维护、完善诚信社会方面是否诚信的问题李新庚在《信用论纲》一书中,较为深入的阐释了信用的含义、结构、本质特征,并从信用的发展、中国传统观念、经济利益、信用道德等各个领域对信用的作用、价值、意义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他认为当前信用危机的实质是制度危机,是制度的缺损导致信用的缺损,很多反映在信用层面的问题,都与体制转轨和制度的不完善联系在一起。

      而企业信用的缺失往往是政府信用缺失造成的,政府朝令夕改,直接导致企业的“见异思迁”,同时,社会整体诚信环境的普遍缺乏也是造成信用缺失的原因之一孙智英在《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中,从经济学角度对信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理论研究认为信用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历史过程,要受伦理、经济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构成不同的信用结构其中货币信用的产生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正如琼·罗宾逊所说:“货币实质上是个信用问题” 2 在经济领域中,信用具有特定的经济效用,从1 王志峰:《建立完善的纳税人税收信用机制》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 10 期,45 页而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也受供给与需求的约束,由此导致了信用风险的产生为控制这种风险,建立信用秩序则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要求但在经济领域中由于市场主体行为的利益最大化倾向,以及对信用经济意义认识不足造成了当前普遍的信用缺失,其成因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认识上、制度上、管理上的原因认为解决信用问题的路径主要有赖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和管理创新王杨在《税收领域信用问题的研究》中,认为建立税收信用体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从金融、税务及其他执法部门来开展信用工作,并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到日常税收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性的意见。

      薛青在《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策略研究》中,运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方法对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税收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在纳税信用意识薄弱,缺乏现代税收理念,税法体系、诚信制度不完善并总结了美国、英国、香港、墨西哥等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一系列对策思路张慧英在《重塑我国税收信用体系》中,指出我国税收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纳税人诚信缺失;二是税务机关诚信缺失;三是各级部门及相关单位的诚信意识缺失认为要重塑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就要尽快形成依法诚信用税、依法诚信征税、依法诚信纳税的良性循环李金珠在《浅谈税收信用建设现状与对策》中,提出要建立系统化、法制化的税收信用体系必须建立税收个人信用制度、征税和用税的诚信制度、健全中介信用制度、建立纳税证明制度;崔立国在《浅谈建立我国和谐纳税环境所需的税收信用体系》中从征税、纳税、用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税收信用体系还有其它学者通过信用的博弈分析来探讨信用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目前的理论研究状况来看,已有不少学者发表观点和论文积极探索信用问题,但专门研究税收信用方面的文献并不多,而且对造成税收信用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笔者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新制度主义的相关理论,从征税、纳税、用税、税收中介四个方面深刻剖析税收信用缺失的种种现象及其危害,并从观念、体制或机制上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完善我国税收信用建设的对策和意见,希望能在税收信用建设问题研究方面作出自己有益的补充 (三)研究方法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是做好研究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本质上讲,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于研究论题本身的性质,其次则取决于研究者对研究论题的基本认识和构想从这两点出发,作者认为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二种:第一,定性分析方法对税收信用的基本内涵的分析偏重于抽象的价值判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税收信用缺失的社会现象,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逻辑推理第二、实证研究方法该方法强调可观察到的事实根据和实证材料,依靠定量分析和归纳的方法,解释并寻找税收信用缺失的原因,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目的就是希望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