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性美古代文学论文.doc
3页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性美_古代文学论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他是中唐著名诗人之一,同时代的白居易曾这样盛赞于他:“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他又是唐朝著名的朴素唯物论的思想家,所写的《天论》三篇,继柳宗元的《天说》进一步阐发了无神论的思想他积极参加了中唐“古文运动”,也是一个杰出的散文作家他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他不仅和中唐的其他进步诗文家一样感应着时代的潮汐,而且还曾被卷入那一时代的 政治 斗争的漩涡他是王叔文政治活动的中坚人物,但这一革新运动很快在宦官、藩镇的联合进攻下失败永贞元年八月宪宗执政后,革新派成员纷纷被放逐出京,刘禹锡先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夔州与和州刺史,被弃置在凄凉的巴山楚水间达二十三年之久几多辛酸,几多艰难!但他面对困境始终没有弯腰,没有消沉他以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气概,傲视逆境从容不迫,铁骨铮铮,光彩照人表现了一代诗豪正直刚毅、坚韧顽强的精神个性,值得世人崇敬而赞美他的个性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坚持理想,不改初衷刘禹锡自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不凡的抱负他聪明好学,不仅攻读儒家经典,对诸子百家也有广泛涉猎,他在《游桃源一百韵》里说:“九流宗指归,百氏旁捃摭”,由此可见,他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为以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步入成年后,他对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刻,面对藩镇的骄横,宦官的专政,人民的痛苦感慨万分,怀抱着“兼济”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他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同年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应吏部取士科的 考试 合格授太子校书连登三科,可谓春风得意他抱着施展宏志的愿望,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竭力想刷新政治,但是“永贞革新”终于以失败告终面对失败,他在《上杜司徒书》中剖析了自己的心迹:“常谓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他“尽诚”、“徇公”,表明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光明磊落、无可非议的然而却遭到“挟邪乱政”的诽谤,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刘禹锡失去了在朝廷中发挥才干,实现抱负的机会,被迫寄情笔墨,把诗文作为“见志之具”,继续为自己的操守、理想而斗争他在《武陵书怀五十韵》末云:“就日秦京远,临风楚秦烦南登无灞岸,旦夕上高原上高原”为的是“望长安”长安有诗人企望的事业在,诗人怎能不“寤寐思之”,“旦夕”望之?诗人这种回京重振旧业,实现辅时济事之志的热切愿望在《望夫山》中表现得更为执着而强烈:“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作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初初望时他是用屈原那种顽强的斗争意志激励自己。
他在《陋室铭》里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这种坚持理想,安贫乐道的精神个性,让人敬佩,让人叹服 刘禹锡坚持理想,自强不息的精神个性在他的晚年表现得更为突出,他在《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什》里说:“初服已惊玄发长,高情犹向碧云深诗人虽自觉鬓掺“二毛”,却高情不减当年向往的仍是像雄鹰那样展翅高飞他在《罢郡归洛阳闲居》里说:“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壮志未酬,他始终憾然于心为求在垂暮之年还能有所作为,他格外珍惜这稍纵即逝的时光他在《赠乐天》里说:“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他不以“晚达”为憾但求身如冬青,沐风栉雨,不改苍翠之色刘禹锡的一生始终坚持理想至死也没有改变过 其次是指斥政敌,正气凛然刘禹锡为时所弃,空怀凌云之志,独处僻壤,难与同道过从他在《答杨八敬之绝句》里说:“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他当时诚如“饱霜孤竹”但“竹”虽孤而有节斫以为笛吹奏出的是“声偏切”的繁音促响而对正义事业的讴歌,对邪恶势力的讨伐,则是刘禹锡之个性美的充分体现从刘禹锡的诗作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触到他正气凛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果敢精神和顽强意志声偏切”突出表现了诗人指斥政敌非常激切。
宦官权臣趋炎附势之徒,摧残革新事业,迫害革新志士的罪行激起了刘禹锡的强烈义愤他以诗笔为武器,写下了一系列讽托幽远的寓言诗对政敌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在《聚蚊谣》中,诗人大胆地揭露了宦官和大官僚的丑行,把他们比作渺小而又可恶的蚊虫:伺暗出动,“利嘴迎人”,“声如雷”喧腾鼓舞喜昏黑”,气势嚣张,穷凶极恶,但是“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既在痛骂政敌中表达了政治斗争的胜利信念,也是对那些死到临头还洋洋得意的政敌们可耻下场的嘲笑他在《飞鸢操》中也大胆地揭露了权奸们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整天鼠窃狗偷争权夺利的鄙劣本质鸢飞杳杳青云里鸢鸣萧萧风四起旗尾飘扬势渐高,箭头砉划声相似”等描绘出了飞鸢的威风,突出了其外表的气度不凡接着对飞鸢争夺腐鼠做了形象的描绘,如“忽闻饥鸟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吓疑鸳雏这就撕开了飞鸢肮脏猥琐的内心世界结尾两句“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更是形象讽刺了那些身居高位而贪得无厌、妒害贤能的丑恶嘴脸他在《吊张曲江序》里说张九龄贬于外地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其实也可以用来解释他这些作品的现实精神 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但他倔强的性格。
正气凛然的精神个性依然如故刚刚回京的他在游玄都观时就写下了最有名的七绝: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中“桃千树”喻指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 政治 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看花的人则指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结句有力地指出:这些似乎很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刘禹锡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而辛辣的,使政敌感到非常难受,他们便以此诗为把柄把刘禹锡再次贬为连州刺史自此,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刘禹锡正气凛然之个性也依然棱角分明,气势夺人当他再游玄都观时,激扬文字,又赋《再游玄都观》一首: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他以“桃花”比新贵,与前诗相同种桃道士”暗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
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刘禹锡在这里再次投以轻蔑的嘲笑,显示了自己毫不畏惧的坚强意志和继续战斗的决心这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是永葆乐观,意气豪迈刘禹锡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尽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在《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说他“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但他的一生却始终洋溢着火一般的热情,即使在政治上受到打击生活上受到折磨时,也从未有过低落和消沉而是永葆乐观意气豪迈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虽然长期遭遇不幸但从没有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一片黑暗,即使自己成了“沉舟”和“病树”,而客观世界仍然是美好的,到处可见千帆竞渡,万木争春社会照样前进个人的深滞和衰老算不了什么,新生事物是层出不穷的正因如此刘禹锡能时时振奋精神,从没有消沉和气馁过 刘禹锡的诗歌确实有一种豪爽的、乐观向上的风格而这正是他个性美的充分体现正因如此,白居易在《刘白唱和解集》中、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都赞誉他为“诗豪”他的《秋词二首》其一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说:“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这两首诗充分表现出刘禹锡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他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前途悲观失望,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刘禹锡面对寂寥,偏说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特色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飞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云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秋词二首》其二则主要落墨在地上秋日登楼让那清气徐徐沁人肌骨可以使人清醒理智而那烂漫的春光,则只能使人昏醉轻狂这样,又何必逢秋而生悲呢?诗人在春与秋的对比中独具慧眼地发现了秋目的佳处,从而唱出了这意气豪迈的秋之颂歌总之,《秋词二首》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能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使人们获得一种豪壮深刻的美感享受刘禹锡在《始闻秋风》中写道:“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唾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这是多么豪爽、多么乐观的诗句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
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这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了一种潜在的力量似乎让人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一展骥足奔驰疆场;或展翅蓝天,搏击长空他抱病登台放眼四望,豪情顿生仿佛自己化成了思边的骏马翔云的大雕老病还能这样少壮就可以想见他是多么地豪放乐观啊 总之,刘禹锡有着壮阔的胸襟和雄伟的气魄他正气凛然,乐观旷达,意气豪迈,秉性刚强,坚持真理,勇往直前他的精神个性令人叹服他是“文如其人”的典范他永远是世人学习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