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庄浪县吴玠墓资源调查.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1328608
  • 上传时间:2018-0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60庄浪县吴王陵园资源调查一、概论古往今来,人们崇敬和怀念英雄,多在其功成名就、盖棺定论之后吴玠吴璘兄弟是南宋初期和韩世忠、岳飞齐名的最杰出的抗金民族英雄,在西北抗金战场上驰骋四十多年,创造了和尚原、饶凤岭、仙人关等抗金史上最辉煌的战绩,为保卫南宋的政权和人民生命安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今天位于庄浪县白堡乡赵山村吴王坟山东岭的吴玠墓葬遗址,坐北面南,群山环拱,松荫楸茂,前俯浩瀚之陇山,下瞰通秦之洛水,旗鼓左右,气势雄伟虽今已被历史的风尘湮没,但也真实地记载着一代名将的丰功伟绩和在庄浪人民心中的永久怀念,实为庄浪文明之奇珍二、人文景观(一)吴玠生平史略吴玠(1093—1139),字晋卿,北宋德顺军陇干县水洛城(今庄浪县)人,其为父曾为德顺军的将官吴氏兄弟所处的北宋末年,正是宋王朝日趋腐败、金朝女真奴隶主贵族大举南侵、各地人民纷纷起而投身抗金斗争的年代庄、静一带地处边关,更是兵连祸结,战争频仍在这种环境下,吴玠自幼“ 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子隶泾原军 ”参军后,战西夏,破方腊,吴玠以功晋升为进义副御骑高宗建炎二年(1128),金兵侵占秦雍,谋取泾原泾原军都统制曲端派吴玠做先锋,进据青溪岭(泾川西南),大破金兵,追击三十余里。

      这次战斗,吴玠初露锋芒,61升任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建炎四年(1130),吴玠领兵据敌于彭原店(庆阳西南),又一次战败金兵后因孤军无援,在金兵振军再战时遭到失败被降为武显大夫,罢总管职务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爱惜吴玠的军事才能,破格提任秦凤副总管兼知凤翔府当时秦凤一代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吴玠安抚百姓,鼓励农耕,使当地百姓得以安生建炎四年(1130)九月,金朝派皇子、右副元帅宗辅到陕西,会合北上的兀术军和陕西的娄室军,力图深入川陕,沿江东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召集刘锡、吴玠、刘琦、孙渥、赵哲等秦川五路军马四十七万,以刘锡为统制,在富平(陕西富平县)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攻战由于地势不利,将士不协,致使金军溃败,金军侵入关陇,吴玠退保和尚原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是从渭水流域翻越秦岭,进入汉中的重要关口,为控扼蜀口的必争之地绍兴元年(1131),金军为了打通进入四川的通道,遣将领没立、乌鲁折合分别由凤翔和阶(武都东)、成(成县)二州出师,约定合兵攻打和尚原大敌当前,吴玠吴璘驻守原上,兵不上万,又与朝廷音讯隔绝,军饷匮乏将士家属多留在敌占区,无心固守当时甚至有人策谋劫持吴玠北去,在这种险恶处境下,吴玠召集众将,激励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并立执誓同仇敌忾,从而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五月五日,乌鲁折合率轻骑提前赶到,列阵于北原吴玠亲自领兵出战,初战获胜后,吴玠授任明州观察使,继续留守和尚原同年十月,金陕西都统兀术会合各道金兵十余万众,在渭河上架起浮桥,从宝鸡起62结合成“连 珠营” ,垒 石为城,向和尚原 发动第二次猛攻吴玠率领吴璘、雷仲等将据险抗敌,誓死保卫和尚原经过三昼夜鏖战,和尚原大战取得了辉煌战果,生擒敌酋三百余人,甲士八百六十多人,死伤者数以万计,缴获铠甲数万金兀术也被射中两箭,仅以身免,剔须而逃和尚原保卫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金军的侵略气焰,大长了宋军威风,在抗金战争中创造了奇迹,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吴玠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显示和尚原大捷之后,朝廷授予吴玠镇西军节度使之衔绍兴三年(1133)正月,金朝又派撒离喝绕开和尚原,率主力东进,攻下商州(陕西商县)后沿汉水西上,进攻兴元(陕西汉中)兴元知府刘子羽一面派田晟据守铙凤岭(陕西石泉西),一面驰书向吴玠告急吴玠当时驻守在河池(甘肃徽县南),闻讯后亲自领兵,日夜兼行三百里,在金军到达前赶到铙凤岭,取得了川陕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吴玠晋升检校少保,充任利州路,阶(武都)、成(成县)、凤(陕西凤县东北)州制置使。

      绍兴四年(1134)二月,金兀术、撒离喝协同伪齐国的刘夔率十万骑兵侵犯仙人关十万金兵自铁山(徽县南)凿崖开道,循岭东下吴玠以万人首当其冲吴璘率轻骑从七方关倍道赶来,二吴会合血战仙人关,终大全获胜这次战斗,金军抱着必胜的企望,决意扫平西路,入蜀南下因此自元帅撒离喝以下的军官全部带着妻室而来,结果遭到惨重失败,于是退居凤翔,分田屯守,作久留之计,不敢轻举妄动63仙人关捷报传来,朝廷拜吴玠为检校少师,授予定国军节度使、川陕宣抚副使宋高宋还将御用战袍、甲衣赐予吴玠,并亲笔写道:“ 朕恨与卿相隔太远,不得与卿拊背相见!”绍兴五年(1135)十二月,朝廷下令将神武各军改为行营护军,分别归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吴玠、岳飞、王彦统帅吴玠所部称为右护军,即原来的神武右军当时六路护军分布在三个主要抗金战场:以吴玠为主的西北战场,以岳飞为主的中原战场和以韩世忠为主的江淮战场张俊、韩世忠、刘光世三人统兵最多;吴玠仅次于他们;岳飞、王彦更少一些,继续坚守抗金前沿绍兴九年(1139),宋高宗在抗金得胜的有利形势下,接受了金人提出的“ 和议” ,并推恩第 赏以吴 玠功高,和岳飞同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并迁吴玠为四川宣抚使,陕西阶、成等州仍归其节制。

      同年六月,吴玠积劳成疾,病故于仙人关,终年四十七岁高宗闻知后,缀朝两天以致其丧,赠少师衔,谥号武安,赐帛千匹不久又追封涪王,并下诏建忠烈庙于仙人关,以祀吴玠同年九月,遵其遗愿, “由弟 璘与诸 孤奉丧归葬于德顺军 水洛城北塬先茔之次” 十一月,高宗在决定晋升吴璘为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时曾对大臣说:“ 吴 玠久在川蜀,备著忠绩,虽已优 加恤典,然闻其家颇贫,可赐钱三万缗,仍进其弟军职令抚其家属 ”吴玠一生以身许国,百战御金,屹然为川陕之屏障,使金人闻风丧胆,川蜀之民安居乐业,史称南宋中兴以来难得的贤将和尚原、铙凤关、仙人关等蜀口三捷,彻底粉碎了金朝突破蜀口、入蜀南下的侵略计划,使金方在西北战场的军事力量十有64三、四, “兀 术之众,自是不振, ”只好“退还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复轻动矣!”使西北战场的局势转危为安,而且鼓舞了全国的抗金将士,吸引和钳制了金兵主力,为整个抗金战局造成了有利形势二)墓葬遗址水洛北塬的吴王 介 墓,在庄浪县城北十公里的白堡乡赵家坟山村,旧称“ 吴王坟 山“ 其山高峻挺拔,气 势昂然,四周群山环拱吴王 介 墓就建在山靠南一片约三百多亩的缓坡地上据庄浪、静宁、隆德三县旧志记载,这正是吴王 介 的先茔。

      他的祖父母、父母都埋葬在这里 《陇右金石录》说:“吴王 介 临终 嘱言:必葬父之脚下 ”据史书记载,吴王 介 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十二月被朝廷追封为涪王当时涪王陵沿袭了宋代王陵的模式,为正方形,正中设梯形陵台,四周有神楼,正中有神门,四角有角楼,多为坐北面南,南设献殿,神门外有神道,两旁顺排石象生吴王 介 陵降低帝王陵一等建造,由德顺军全盘统筹,陇干水洛城地方人力配合,朝廷采取大制监理方针陵园建施包括:地宫墓室、墓道、碑石、石象生、条石砖料、角楼供殿等,共讷苦役一千余人,前后工期达五月之久建成后的陵园高大的陵台墓冢,背靠似盖、如伞、像冠的青山;庄重严肃的祭祠、配殿、神墙、角楼,由北向南排列在神道旁的内侍、武士、石猴、石虎、石马、石羊等,它们各有其意,各执其事,为墓主日常繁琐事务之范围服务照理陵园遗留工程仅有门坊和神道碑当时,金人背弃盟约,金鼓齐鸣,金戈铁马又一次兴兵南下吴王陵遗留工程在战乱中自行放弃65吴王 介 的墓碑是在徽县刻成的,完工之后,金人败盟,水洛沦陷,所以寄立河池(今徽县) “初在城外,明 时拓筑入城” 清嘉庆十三年知县张伯魁访得此碑,重立于钟楼山碑高 2.95 米,宽1.55 米,厚 0.3 米。

      碑额书有”宋故开府吴王 介 墓志铭”九个篆字,碑文已剥落不全,考其残迹,与胡世将撰写的《开府仪同三司赠少师吴公墓志》无异三十年后,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这样写道:“ 吴武安王王 介 葬德 顺军陇干县,今虽 隔在敌境,松楸甚盛,岁时祭享不缀,虏不敢问也!”这是关于吴 王 介 墓的最早记载后来据当地人传说,每逢六月二十一日晚上,坟山附近的人们能听到接连不断的马啼声,但看不见人马相传这是吴王 介 的部属们前来祭悼清明前后,除当地人祭扫外,还有来自南方、四川的吴氏后裔明清之际,吴王 介 墓有规模较大的陵园建筑,前来祭祀、观瞻者络驿不绝这些建筑毁于何时,已无记载,但在吴王 介 墓地至今可见的残砾断瓦堆积成丘,足证当年盛状时隔八百多年,现在的吴王 介 墓虽无当年 规模,但三个墓 土 冢 仍清晰可辨,周围尚有楸树生长据当地长者谈,民国年间还有翁仲、武士、望柱、石案等石刻保存现在只剩下石猴(坐式,高 1.47 米,宽 0.36 米,厚 0.80 米)、石羊(跪式,高 1.30 米,长 1.70 米,宽0.50 米)各一对,竖立墓前,其雕刻风格与岳王墓一样远眺四尊石雕的神态颇为生动,近看则是写意之作,不求精雕细刻,纤纹毕现,而求大形相似,气韵动人。

      这种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石雕艺术,是我国宋代有代表性的作品,反映出当时石雕艺术所达到的66娴熟技艺和高超境界,是研究宋代石雕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还有一完好无缺的石雕龟趺碑座(长 2.28 米,高 0.65 米,宽 1.33 米)置于墓侧,龟背一道宽平的横台,显然是立碑的基座,座上无立过碑的痕迹这一碑座与徽县钟楼山墓碑因当时水洛沦陷而不得相合,造成了墓、碑两地之憾,甚至长期被误认为墓在徽县雕刻最精美细腻之处在首部,眼耳嘴鼻生动逼真,清晰可辨1993 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 开发价值及规划前景吴王 介 墓虽无当年的规模,但人们毕竟没有忘记这块生长和埋葬英雄的土地,墓前留下了许多凭吊者的足迹但现存石猴、石羊及龟趺碑座等宋石雕遭人为乱扔乱置,墓地仍被耕种,这种状况既与这位历史名人的身份极不相符,也与省级文保单位不相符;既与全国文化模范县的称谓不相符,也与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大形势不相符近年来,全国特别是是陕、甘、川三省,掀起了研究吴氏兄弟的热潮,不少慕名而来考察的专家、学者和吴氏后裔,对此景况深表遗憾作为吴王 介 的故里人,修复和开发利用这一景点,不仅仅在于供人们访祖、拜谒、旅游,更在于借此追念英雄业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人们弘扬民族正气,奋发图强振兴庄浪。

      根据《庄浪县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十五”和 2015 年计划建设项目规划》,吴王 介 墓遗址“ 十五”及 2015 年计划重点完成绿化、墓土 冢 建 设、石雕和墓碑复制、武安祠、碑坊、望楼、钟鼓楼修建等五个规划项目,项目建设期 6 年(2010—2015 年),计划总投资 462万元,其中省补 300 万元,自筹 162 万元 “十五” 计划投资 395 万67元(详细规划项目表附后)吴王陵园的开发建设,可以有效保护省级重点文物不致人为破坏,增添新的访祖、拜谒和旅游项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利用吴王陵园的生态旅游环境,为吴氏后裔的投资建设创造条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