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ppt
26页高考专题高考专题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炼 字古诗鉴赏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 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 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 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 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 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 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 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 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 托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 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 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 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 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 “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 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 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 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语言的锤炼语言的锤炼诗歌鉴赏诗歌鉴赏1、了解锤炼语言的一 般考查方式2、剖析诗歌语言锤炼 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3、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4、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考查方式考查方式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 。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 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含义+分析+表达作用常见格式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 的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参考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 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 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 的喜爱之情步骤三)(步骤二)(步骤一) 1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3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或表达了怎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样的情感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 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蒙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看,在诗中指回望一“看”字就淋 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释词描述意境或情感迁移训练迁移训练清平乐清平乐· ·村居村居 辛弃疾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 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 参考答案:“卧”,即“躺”,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 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 ,跃然纸上第二步)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第三步)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 ,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注]槛,音jiàn,栏杆赊,远“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妙在哪里?“出”是“出现”之意写出了鱼儿在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 泡沫,欢欣地游到水面上来了出”字用得细腻自然斜”是“倾斜”之意写出了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柔的躯体 ,轻盈地掠过水濛濛的天空, “斜”字用得逼真生动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3)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A 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 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为什么?? B 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 ,你的看法呢,你的看法呢??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端 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 异乡,思念妻子之作迁移训练【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 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 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 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参考答案“敌”字更好第一步)“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 “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 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 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 的凄怆之情第二步)“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 “对”字偏于客观 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第 三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 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注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 喜来,互相映衬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 的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 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 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答案【【步骤分析步骤分析】】 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 、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 情感 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 不足)动词: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 柳弯腰 •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 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3、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虚词:获得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 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1、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 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 2、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4、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 5、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运用确数,精练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 ,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1、复如东流水,未有西归日夜雨空滴阶 ,晓灯暗寓室《临行与故游赠别》 •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惟闻钟磬声《破山寺后禅院》 •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叠韵词、拟声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 舒缓节奏,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更形象 •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 •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
• 3、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 寒 •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 6、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颜色的词: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 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3、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 •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5、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6、映阶碧草自生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