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docx
5页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塔杰【摘要】对于高原地区的判定,主要是指海报超过3千米的地区,这种环境比较特殊,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人体各器官的系统功能与代谢,还会诱发高原病,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疾病,临床表现以缺氧为主近年来,随着高原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高原运动项目的开设, 导致高原病的发病几率越来越高、高原肺水肿的情况层出不穷,若不能及时救治则极易造成肺水肿、脑水肿、形成脑疝等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关键词】高原缺氧;人体损伤机制;防治研究;进展R821.4+3 A 1004-7484(2019)10-0168-01人在急进高原的情况下身体各组织、器官、细胞会出现急性缺氧反应,机体也会出现各方面的代偿性变化,如脏器功能、内分泌、组织形态学等,这些改变旨在促进机体氧供量的增加、机体耗氧的减少,或者帮助机体更加耐受缺氧,满足机体最基本的生理氧需要[1]与此同时,能够有效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功能,这是一种人力在高原环境下耐受力降低的重要始动因素1高原缺氧的發生机制从平原进入高原,人为了更好的适应低氧环境和保持毛细血管内血液、组织间的压力差,机体就会做出各种适应性改变。
血管活性因子、各种应激性炎症介质的表达,不仅是机体为更好适应改变所做出的反应,且能够为各个脏器出现应激代偿性改变创造良好条件血管活性物质得以分泌与合成的场所在于肺血管内皮细胞,其能够合成与释放两种物质,即舒缓血管,从而能够更好的调控血管张力前列腺素、一氧化氮在血管舒张方面是两种最为重要的物质,即所谓的内皮舒张因子,而高原病与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有关,而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与血管收缩有关在PG合成酶的帮助下前列腺素能够转化为多种物质,如PGE2、PGF2、PGD2、PGI2、血栓素A2等针对多种组织器官的生理生化过程,PG可以有选择性的参与,对于肺血管PG和其前体、中间产物、代谢物所产生的舒缩效应十分强烈,其中能够调节肺循环的物质在于PGI2、TXA2在血液中的平衡效果[2]2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初次进入高原的人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一旦出现急性缺氧,则极易因凝血、抗凝系统失调而形成微血栓和出血的情况,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红细胞会出现代偿性增生,也会增加血液的粘滞度、血小板粘附性与Ⅷ因子相关性,随之极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内源与外源的凝血途径,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极易造成机体凝血、纤溶失调的情况。
随着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Ⅷ含量的升高与醛固酮的降低,一边会减低有效血容量,一边又会升高平均动脉压与血管总外周阻力,促使血液动力学呈现出“低排高阻”的趋势,增压反应比较明显血管内皮细胞是血液、组织间的第一道屏障,能够最先感受到缺氧,其在这种刺激下会合成和分泌类似于血氧一氧化氮、ET等血管活性物质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会更容易生产活性氧,由此会增加ET、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与分泌血管损伤的初始阶段就在于内皮细胞损伤,这也是微循环发生紊乱的重要因素[3]机体在应激缺氧的情况下,会加快心跳的速度,如此可以供应充足的血氧给各个组织器官然而,各个器官的植物神经在分布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对于应激状态的收缩反应会出现很大不同,如皮肤与腹腔脏器等血管在出现收缩的情况下,血压会升高,而心脑等重要脏器血管会进一步扩张,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其血液供应3高原病介绍与防治3.1疾病介绍:高原病又名高山病,主要包括两大类即急性与慢性,主要是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或者高海拔进入更高海拔的地区,机体不能完全适应低氧的环境或失调而诱发的一种综合征急性高原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彼此之间联系密切且时常合并存在1)急性高原反应:进入高原之后的数小时之内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思维能力与记忆力有所减退,部分人员会出现口唇紫绀的情况,一些人的薛亚辉暂时升高,上述症状1-2天就可以自行缓解,一周左右消失,但是也有部分人员会加剧症状,向高原肺水肿、脑水肿发展。
2)高原肺水肿:由于迅速登高与各种诱因的影响下产生,如寒冷、劳累、上呼吸道感染等3)急性脑水肿:只有在神经精神症状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才能确诊是脑水肿,由于发病率只有1%,因此这是一种比较严重且罕见的急性高原病[4]3.3防治:进入高原之前,积极的组织人员就高原环境进行详细的介绍,戒烟、避免饮酒、不要服用任何的镇静剂最好杜绝急进高原,从低海拔区域慢慢的向高海拔区域适应着进驻,一般最佳留个7-10天的适应阶段,让身体各个器官对高原有个慢慢适应且接受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杜绝大部分的高山反应,而且很好的预防高原反应的发生,甚至可以大大降低肺水肿、脑水肿、缺氧猝死等的危险因素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高原反应都相对比较轻微,只有少数人会向急性高原病发展如果一旦考虑是急性高原反应,在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的情况下,必须马上终止剧烈的运动,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及时补充液体,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海拔高的地方降低到海报低的地方,即便是仅仅下降几百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给予吸氧治疗,最好时高压氧仓治疗同时,针对头痛者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来缓解研究发现,为有效预防高原病可以服用适量的布洛芬;一旦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可以肌肉注射丙氯拉嗪;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口服地塞米松[5];其他在高原无任何药物准备或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发生高原反应可以喝适量的酥油茶、用三十一味沉香藏香熏药,或吃牛、羊肉来补充能量、热量,用干牦牛粪生火、取暖、熏烟等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并尽早想方设法离开高海拔区域到低海拔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为宜。
结束语所谓高原缺氧主要是指在应激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确保机体能够更好的适应外界的各种不良因素,并确保机体逐渐恢复到最佳的生理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机体各个脏器都需要经历各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其本质在于为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但是对机体代偿所储备的功能会产生一定消耗,如在改变机体代偿范围时脏器能够自动适应环境的改变、实现自我恢复,一般通过积极治疗就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参考文献[1]高迎春,周珺,马慧萍,张汝学.基于线粒体调节的高原缺氧损伤防治药物靶点[J].生理科学进展,2020,51(01):61-66.[2]张明霞,王荣,李文斌,鹿辉,谢华,罗冰峰,王昌,刘晶晶,贾正平.高原缺氧对药物转运体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8,34(03):316-321.[3]贾正平.高原环境缺氧损伤防治药物的研发与药效学评价[J].高原医学杂志,2014,24(03):20-22.[4]柳茵,丁绍祥.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3,25(03):321-324.[5]姚娟,马慧萍,贾正平.高原缺氧损伤与藏药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0,33(09):1508-151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