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三山一滩地区扶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2013~).docx
9页河南“三山一滩”地区扶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2013~) “三山一滩”地区是河南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和硬骨头全省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三,其中超过7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三山一滩”地区全省四个深度贫困县嵩县、卢氏县、淅川县、台前县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也主要集中在此因此,抓好该地区的扶贫攻坚,就等于抓住了全省扶贫攻坚的牛鼻子长期以来,“三山一滩”地区贫困数量大,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锅底人群偏多本文在分析了“三山一滩”地区贫困状况的基础上,评价了近年来精准扶贫的做法与成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影响因素,找出当前“三山一滩”地区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农民稳定增收的思路和建议一 河南“三山一滩”地区贫困状况分析“三山一滩”地区是河南省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的简称,规划涉及70个县,扶贫开发重点县49个,其中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6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3个全省1235个深度贫困村中,928个村分布在“三山一滩”地区,占75.1%;“三山一滩”深度贫困村中,551个村分布在伏牛山区,占59.4%;179个村分布在大别山区,占19.3%;94个村分布在太行山区,占10.1%;104个村分布在黄河滩区,占11.2%。
数据来源2018年初,省农普办,下同)一)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分布情况截至2018年初,“三山一滩”地区共2671个贫困村(指未出列,下同),占全省的71.7%;贫困人口159.3万人(指未脱贫,下同),占全省的72.0%大别山地区28个县共有961个贫困村,31.1万户、82.7万人伏牛山地区18个县(含西峡、陕县两个面上县)共有1059个贫困村,18.8万户、50.4万人太行山地区8个县,其中8个面上县共有181个贫困村,2.2万户、5.1万人黄河滩区17个县共有470个贫困村,7.7万户、21.1万人数据表明,当前扶贫攻坚任务比较艰巨二)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三山一滩”地区贫困人口中,健康的有92.4万人,占58.0%;长期慢性病的有37.5万人,占23.5%;患大病的有7.1万人,占4.5%;残疾的有18.4万人,占11.6%;残疾且患大病的有0.9万人,占0.6%;残疾且患长期慢性病的有3.0万人,占1.9%数据表明,“三山一滩”地区锅底人群数量多,占据四成左右,政府需要兜底帮扶的任务相当繁重三)贫困人口劳动能力情况“三山一滩”地区贫困人口中,普通劳动力有67.4万人,占42.3%;技能劳动力有0.2万人,占0.1%;丧失劳动力的有18.5万人,占11.6%;无劳动力的有73.1万人,占45.9%。
数据表明,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四)贫困人口在校生情况“三山一滩”地区贫困人口中,在校生贫困人口35.9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2.5%其中,学前教育占17.6%;小学占42.6%;初中占18.4%;高中占10.1%;中职占1.6%;高职占0.5%;大专及以上占9.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共有21.9万人,占在校生贫困人口的61%教育扶贫仍在路上,需要持续对接五)贫困人口务工地情况“三山一滩”地区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人口67.6万人(包括普通劳动力和技能劳动力),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2.4%有劳动力能力人口中,务工人员有29.1万人,占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比例为43%其中,乡镇内务工人员11.1万人,占务工人口的38.1%;乡镇外县内务工人员3.8万人,占务工人口的13.1%;县外省内务工人员4.7万人,占务工人口的16.2%;省外务工人员9.5万人,占务工人口的32.6%数据表明,推进城镇化人口转移和贫困村产业扶贫要并驾齐驱,因地制宜六)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当前,“三山一滩”地区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按人口占比统计,由高到低依次为:“因病”致贫82.7万人,占比51.9%;“因残”致贫30万人,占比18.8%;“缺技术”致贫13万人,占比8.2%;“缺劳动力”致贫11.1万人,占比7%;“缺资金”致贫9.9万人,占比6.2%;“因学”致贫8.2万人,占比5.1%;“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1.8万人,占比1.1%;“因灾”致贫1.2万人,占比0.8%;“交通条件落后”致贫0.8万人,占比0.5%;“缺土地”致贫0.5万人,占比0.3%;“缺水”致贫0.05万人,占比0.03%。
所以,扶贫攻坚到最后,任务重,难度大,兜底多七)贫困户生活条件困难情况“三山一滩”地区52.9万户未脱贫贫困户中,“饮水困难”的贫困户有0.6万户,占1.1%无安全饮用水”的贫困户有1.0万户,占1.9%住危房”的贫困户有4.1万户,占7.8%无卫生厕所”的贫困户有34.4万户,占65.0%农村生活环境亟待完善综上所述,“三山一滩”地区贫困状况不容乐观,深度贫困人数多,因病致贫人口占到一半以上,扶贫任务艰巨,必须聚焦精准扶贫,重点突破深度贫困,在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技能培训以及政府的兜底帮扶监督机制上,持续发力,持续完善,彻底打好“三山一滩”地区精准扶贫攻坚战二 “三山一滩”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山一滩”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以作风攻坚带动脱贫攻坚,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民生民意,提升了群众满足感获得感,农村基层相对稳定,信访事件逐步减少,全省上下集中精力脱贫振兴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精准扶贫作为头等要务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指示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充分肯定了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工作,研究支持政策。
2015年正式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兰考率先在全省完成试点迁建任务2017年5月,李克强考察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情况,研究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省委省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从2017年至2019年,用3年时间将黄河滩区地势低洼、险情突出的24.32万人整村外迁安置,2020年完成搬迁任务截至2017年10月,19个黄河滩区移民安置点建设全部开工同时,制定了系列政策文件,让河南精准扶贫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河南省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河南省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河南省贫困县脱贫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等等,对“三山一滩”地区早日精准脱贫给予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二)精心组织产业扶贫,着力解决可持续性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结合本省实际,按照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强、发展快的原则,确定了特色林果业、畜牧养殖业、乡村旅游业、轻纺制造业、农产加工业、电商流通业等重点脱贫产业,组织各地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特色发展、规模经营的原则进行产业布局,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同时,强化脱贫主体责任,重点发展脱贫产业和扶贫车间,围绕“一村一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支持力度,促进深度贫困地区发展。
另外,“三山一滩”地区引导有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因户施策,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咨询,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注重扶贫开发造血功能,带动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各级政府坚持把能力建设放在扶贫攻坚工作的首位,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着力点,不断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让农民有强烈的脱贫意愿同时,注重对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拓展个人的社会资本支持网络,使扶贫对象能够从各类培训中真正掌握一技之长例如,2011年以来,河南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0.211万人,专项培训贫困村负责人和致富带头人2900名2015年启动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养3~5名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全省累计培训2.92万人以上,每人带动3户以上贫困户,实现约35万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其中“三山一滩”的占到七成以上四)广泛凝聚扶贫合力,提供扶贫坚实基础“三山一滩”地区通过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有效推动了区域间贫困问题的解决专项扶贫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各地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易地搬迁扶贫为平台,大力实施专项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行业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省所有贫困村实现了行政村五通(通公路、通电、通邮、通、通广播电视),解决了89万户贫困农户、352万贫困人口饮水难问题,这与各行业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支持贫困地区是分不开的;社会扶贫日益成为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开展的定点扶贫和“村企共建扶贫工程”等,有力助推了贫困地区发展。
五)以作风攻坚带动脱贫攻坚,扶贫开发水平迈上新台阶各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突出问题导向,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搭起党群干群连心桥,改善干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思想,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各地相继采取了“五天四夜”工作法,开展“群众热线”“大走访”等活动,一方面确定了党建引领的突出地位,加强了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进了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了作风治理工作的力度,解决了扶贫领域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同时,提高了扶贫干部的政治站位,筑牢了扶贫干部的责任意识,通过制定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机制,着力推行考核评估制度,助推精准扶贫迈上新台阶三 当前“三山一滩”地区扶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调研中发现,“三山一滩”地区农民增收缺乏持续性,扶贫攻坚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急就章多,可持续少临时性应急性扶贫多,公益性稳定性扶贫少三山一滩”地区大部分属于生态功能区,大多是水源地,有些属于军事化管理区,发展产业受限;加上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农业生产受限;部分产业项目缺乏前景规划,缺乏市场对接,为了响应号召完成任务,短时间、大规模、突击性的搞扶贫项目建设。
这种急就章式的扶贫方式隐含着巨大的风险性和盲目性,造成产业同质化问题严重,产品价格低廉,竞争力弱,缺乏可持续性金融扶贫隐含风险也很大目前,金融扶贫贷款门槛低,农村贫困户户贷企用,自身不具备拿钱生钱的能力,交给企业赚钱收益,贫困户参与度低,企业经营风险容易转嫁勤劳的人拿着钱生钱,游手好闲的人拿着钱吃喝玩乐,等吃等喝,政府停止发放贷款立即返贫有些贫困村急功近利,为了实现扶贫政绩提前脱贫,不惜搞假脱贫、数字脱贫、当年建卡当年脱贫,造成一些人脱贫以后很快返贫一些对口扶贫单位也是象征性送米送面,送钱送物,不解决根本问题,扶贫工作走过场,临时性应付深入实际的真扶贫少,应景性走过场多二)贫困户内生动力仍显不足当前,贫困户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天灾人祸致贫,比如因病因学、因自然灾害致贫等第二类是憨傻痴呆,每村1~2个不等第三类是好吃懒做,就是所谓的懒汉,每天喝个小酒,打个小牌,就是不干活三类贫困户中,第一类具有内生动力,可以采取临时性救助第二、三类内生动力不足一个贫困户家里如果有四五个人,各种帮扶经费包括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和低保帮扶加起来,每年可以拿到2万左右,这些扶贫资金基本能解决贫困户的所有问题所以,这两类人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按理说,精准扶贫的主体是贫困户,但是政府提供的帮扶太多,政策含金量过高,大包大揽,过度帮扶,造成群众攀比,争当贫困户现象也有部分贫困户心理失衡,滋生了“等靠要”思想和不珍惜心理在豫东地区,依靠政府帮扶,一户村民生了7个孩子,东躲西藏逃避计划生育,但是作为贫困户,他们享受了政府支持的225平方米的免费大房子(每人25平方米,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