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及事迹.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668486
  • 上传时间:2017-11-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6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3 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及事迹2013 年 2 月 19 日,2012 年“感动中国” 人物揭晓,获奖者中既有人们熟悉的英模人物,也有深入基层挖掘出来的平凡楷模,人物的选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国人所经历的2012,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感动中国 ”2012 年度人物荣誉的有: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 局长陈家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丈夫背着妻子,坚持 20 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备受思乡之苦,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此外, “感动中国 ”还向公安部湄公河 “105 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颁奖词】罗阳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

      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长使英雄泪满襟林俊德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纵死终令汗竹香李文波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能受天磨为铁汉张丽莉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冰雪为容玉作胎陈家顺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动人以行不以言陈斌强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孝更绝伦足可矜周月华艾起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清香传得天心在何玥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何处春江无月明高秉涵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悲莫悲兮生别离高淑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爝火燃回春浩浩【人物主要事迹】罗 阳:歼-15 总负责人罗阳,男,51 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11月 25 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 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罗阳 1982 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 5 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 5 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 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 10 个半月的奇迹。

      2012 年 1 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 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 年病逝林俊德入伍 52 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林俊德入伍 52 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在之后 40 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 30 多项科技成果2012 年 5 月 4 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 月 26 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 月 31 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 9 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 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 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李文波:南海守礁王李文波,男,48 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 21 岁时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现在20 多年来,他先后 29 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 97 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 140 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 5 天后回到南沙,20 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 3 年2003 年 4 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 3 年, 2005 年 9 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张丽莉:最美女教师女,28 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 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 年 5 月 8 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 “你后悔吗? ”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 28 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 28 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陈家顺:卧底民工局长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1968 年出生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 2007 年 9 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 5 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 2007 年 9 月起先后深入 5 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 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 180 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 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 780 余起,挽回损失 180 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 7 万多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 、 “民工局长” 陈斌强:背着妈妈上班陈斌强,38 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决定带着母亲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后每天骑着电动车陈斌强 9 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 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

      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 30 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 9 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 1 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 5 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 7 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 2+1 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周月华、艾起:残疾医生夫妇周月华,女,43 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 “爬 ”遍了方圆 13 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 5000 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周月华出生后 8 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