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轼书法特点分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7702483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2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轼书法特点分析 摘 要:苏轼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颗耀眼明星,是文学、书法、绘画之集大成者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三人因文学成就突出,世称“三苏”在书法造诣上,因苏轼与同时代的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宋代书法成就,故而被后人并称为“宋四家”本文对苏轼书法的源头进行总结,对他书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关键词:苏轼;书法;特点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一、苏轼书法的源头苏轼自己说“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苏轼自称自己的书法臆造本无法,其实并不是把法度扔了,他也讲究方法,不过那个法,和唐代的法不一样苏轼说他不践古人,并不表明他不学古人至少,他的书法就受到颜真卿的影响颜体的特点就是横轻竖重,蚕头燕尾钉头钩只不过苏轼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吸取了其横轻竖重的特点而已事实上,他对颜真卿也很欣赏他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总体评价时,他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意思是,他认为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书法、吴道子的绘画至善至美,能达到他们的程度,天下所有之能事就可以到此为止了二、苏轼的书法特点结字扁平、横轻竖重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这一特点,在其《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横轻竖重这一书法特点,在其作品《归去来兮辞》中有明显表现笔画舒展、用墨丰腴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两人私交颇深,苏轼的很多传闻趣事,都与黄庭坚有关因此,苏轼的书法,应该对黄庭坚有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何处?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当然,环肥燕瘦,各人喜好不同有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苏轼的书法,也有人对苏轼书法的第一观感不好赵孟頫就评价苏轼的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正因如此,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如《辩才老师帖》、《与董长官帖》。

      轻重错落、大小悬殊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如《武昌西山诗帖》中的“但见落日低黄埃”一句,一大一小,错落有致有时是几个字重,几个字轻,轻重搭配,同样给人很强的韵律感如《答钱穆父诗帖》中“借君妙语写春容,自顾风琴不成弄”一句借君”二字重,“妙”字轻;“语写春”三字重,“容自”两字轻;“顾风”两字重,“琴不成”三字轻,“弄”字又转重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如《寒食帖》中“哭涂穷”三字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个字所占的比例还大这种字形大小悬殊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力,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情绪这种情况,在《武昌西山诗帖》中也有体现妩媚天真黄庭坚在《与景道使君书》中称“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这种娟秀的韵味,让人看起来觉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加之丰腴的用墨,扁平的结字,观之犹如视敦厚贤淑之贵妇,望之未觉生疏,反而顿生一股亲近温暖之意三、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北宋初年书法风格受晋唐遗风影响明显,这一点同样体现在苏轼早年的书法中。

      苏轼本人尊崇王羲之的行书,早期书法具有“东晋风味”苏轼曾言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题二王书》)以四十岁为界,将苏轼书法作品分为前后两期,可以发现苏轼早期的书法作品多以行书和楷书为主苏轼一生坎坷跌宕的经历是其书法风格形成的直接原因纵观苏轼一生,因为其刚正不阿、直谏报国的秉性让他始终处于政治斗争之中四十年的宦海沉浮,使苏轼的性情和艺术创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影响了书法风格的演变尽管仕途坎坷,但苏轼始终对生命充满不同寻常的热情,他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感情,都设法凝聚在了他所创造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书法当中,他用饱蘸情绪的笔宣泄着不幸的遭遇和困境中的挣扎所谓“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正可以说明苏轼书法的风格特征及其中所蕴含的人生精义苏轼文学思想深受儒、佛、道文化影响,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有积极入世和任其自然的两面性苏轼将儒、佛、道思想融而为一,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参禅而不佞,好道而不厌世苏轼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服务社会,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他将坎坷的人生经历作为艺术创作的动力,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中折射著他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1]沃兴华.书法创作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中国书法家全集苏轼[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3]中国书法全集苏轼[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1.[4]历代名家墨迹选苏轼墨迹选[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5](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作者简介赵文静(199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在读,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大学,研究方向:美术(书法)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