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大众化的形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28456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5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大众化的形成   [摘 要]美国高等教育,根植于北美殖民地初期;发展于19世纪,经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调整和二战后半个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向深度和广度的推进,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美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美国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由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时期,并最终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大众化体系  一、高等教育改革和大众化体系形成的时代特点  二战后,为了减轻战争结束时从海外归国的数百万退伍军人对就业市场的压力,同时也帮助那些因战争入伍而使学业受到影响的青年重新获得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194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军土权利法案》该法案实施后,美国高等学校的就学人数激增军士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实施可以说加速了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进程随着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由联邦政府发起的教育改革拉开了帷幕  1.科技革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开始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自动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全新的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使生产过程逐步实现了自动化、集约化和序列化同期,美国逐步完成了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表现在就业机会上,是制造业新增就业机会的锐减,仅在1958-1962年间就减少了100多万农业、建筑采矿业也大致如此而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四分之三左右来自服务业这种变化导致美国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两种前所未有的变化:1)在失业率上升的同时,结构性失业倍加突出,那些技术滞后的产业及其劳工相继被挤出生产和技术市场;2)科学家、工程师、医师、教师和办公室职员等大量技术性职业无人问津,表明就业市场上劳动技术的供求关系严重脱节另外,由于二战后美国的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孩子到了60年代都已接近成年,使得适龄就业人口由1947年的5700万增至1962年的7300万这种就业人口不断增长与新增就业机会减少的客观形势,需要美国政府积极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通过实施有效的人力政策调整劳动力素质、结构及其供求关系,也需要美国高等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调整教学与科研结构,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增设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使高校的教育和科研与社会经济生产相结合,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

      这种现实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推动力,同时也为高校自身的调整和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  2.冷战竞争的加剧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学者柯南特等人明确指出,苏联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是因为苏联建立了能够培养苏联确立其技术优势所需要的教育制度因此,彻底改造美国的教育制度,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成为摆在美国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许多议员在国会上纷纷提交议案,要求加大政府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在国防和科技方面的投入间此后,仅在1957-1958年间,国会接到的有关教育的议案就达到1500份,在国会通过的教育法案中最重要的就是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这表明,美国的国家利益依赖于提高美国学校的质量此时,高等教育的调整,是为了纠正以往过分标榜自由民主而造成的散漫学风,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而坚实的知识基础,以便在专业上进一步深造,从而维持美国在科技上的霸主地位《国防教育法》使高等教育与国防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并成为之后十余年间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3.消除贫困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经济繁荣使得人均收入增长、失业率持续下降,加上始于罗斯福时代的社会和福利措施的实施,到60年代初,美国的贫困问题大大缓和了。

      特别是人口迁移降低了贫困的程度,但却把贫困带人了城市,使美国人和政府更多地感觉到了贫困的存在因此,约翰逊政府时期在“伟大社会”旗帜下发起了“向贫困开战”的社会经济改革运动同时,美国人也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使所有的青年人都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普及教育不仅是民主的义务,而且是民主的需要教育是民主自由的基础”这种思想发展到60年代,使教育机会均等成为社会平等的代名词当通过教育实现就业被视为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和实现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其大众化体系的形成就自然地发生了  4.“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  二战后,美国很多经济学家著书立说,试图说明20世纪上半叶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部分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个概念西奥多舒尔茨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书中指出,在美国,国民收入的五分之一来自物力资本即财产,而五分之四来自于人力资本,就美国经济增长而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学校教育和大学的科学研究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另一位经济学家丹尼森研究认为,1909-1929年间物力资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是学校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两倍,但在1929-1957年间,学校教育的贡献却超过了物力资本。

      也就是说,社会可以从对人的投资上得到收益,教育使人更有价值,使他们个人得到更多的收入并为国家总的经济产出做出贡献,因而人力资本理论主张由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把人训练成更具生产力的劳动力这一理论说明了自1920年以来美国保持世界经济强国地位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并且这一关系被美国政府和主张社会改革的人们广泛接受,也进一步加强了以后美国政府和人民继续保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人力投资是最好的投资,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系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5.民权运动势不可挡  二战中,反法西斯战争促使美国黑人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为了实现自己的民主和自由权利,他们强烈要求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在教育方面实行改革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就“布朗对托皮卡教育委员会的诉讼案”做出裁决,认为公立学校实行种族隔离的政策违反了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布朗案”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在白人种族主义分子筑起的种族隔离的大堤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并动摇着其根基;另一方面也鼓舞了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掀起反对歧视和隔离的民权运动随着60年代民权运动的蓬勃开展,黑人追求平等的要求得到了越来越空前广泛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64年通过了《民权法案》,该法案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

      此后,一场社会性的反对种族歧视和隔离的运动在全国各界广泛展开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和权力有所改善  6.联邦人力政策体系的形成  随着1944年《军士权利法案》和1946年《就业法》的颁布实施,就业问题由此被纳入国策之中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扩大教育机会与扩大就业机会相辅相成,这也成为当时社会经济政策的显著特点从1958年至1968年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十多项法案,其中1958年《国防教育法》、1962年《人力开发与培训法》、1963年《职业教育法》、1964年《经济机会法)、1965年(中小学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及其修正案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面向全社会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就业和培训政策体系的正式形成它作为联邦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开发人力资源,降低社会失业率,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随之成为联邦人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形成的标志  一些学者把1963-1969年间的约翰逊政府时期称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完成了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正式形成其主要标志有以下几点  1.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不断上升  根据美国政府统计,1940年美国各种高等院校共有1708所,1950年增加到1851所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大众化,到1976年已发展到3026所[s-9]各类高校每年招生人数由1940年的150万增加到1960年的323.6万,1970年增加到858.1万,1977年增加到1118.5万其中两院制学院招生人数由1940年的14.9万增加到1960年的40.3万,后又增加到1970年的163万,1977年达到268.2万;学校数量由1960年的521岁增加到1970年的827所,1976年达到1002所显然,60年代是高等院校发展最快的时期每年学生数的增加,意味着入学适龄人口中比重的增加从现有资料看,1900年各种高等学校的学生不到25万人,约占18-24岁适龄人口的4%而1943-1945年入学总数为115.5万人,比重为6.8%高等学校入学比例经过一个飞跃后,又从1958年的总人数322万人猛增到1966年的639万人,比重达到30.7%。

      到1997年适龄人口高校入学率稳步上升至36.9%依据马丁特罗大众化理论,在1945-1970年间,美国迅速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到大众化的转移,而60年代是其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  2.办学层次日益齐全,现代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得到完善  美国的高等教育分为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第一个层次是二年制的社区学院(又称初级学院),长期以来其主要目标是为本科学院三年级输送合格学生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和发展,社区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55-1965年间,美国各地平均每星期创建一所新的两年制学院在社区学院总数不断增长的同时,每所学院的规模也都在不断发展,招生人数日益扩大1960年,平均每所社区学院在校学生为1230人,到1980年公立社区学院平均入学人数为4448人,其中有48所社区学院入学人数超过15000人同时,为适应美国劳动力市场对劳动技术供求关系的需求,社区学院的办学目标和职能进一步发展通过为学生居住的社区提供费用低廉的中学后教育,提供就业指导与咨询,社区学院具备了四种职能:为升学做准备;进行职业教育;开展普通教育;为社区服务第二个层次是四年制的本科教育,学生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四年制大学是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体。

      1940年,美国四年制大学只有1000多所,1960年为1447所,1973年已经增加到2000多所第三个层次是比较灵活的一至四年的研究生教育,其中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虽然美国的大学从19世纪末开始研究生教育,但很多研究生院类似于大学本科的附庸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美国各类院校招收的研究生在1955年为25万人,1965年为58万人,1968年为75万人,1970年为85万人,至1976年已达132万人在一些学院,研究生院的地位也变得极为重要,由附庸转为了主体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等,不仅设立了一般研究生院,而且还在其中设立了高级研究生学院,作为获得博士学位者深造之所  3.公立学校迅速发展  在四年制大学中,公立大学发展之快,令人瞩目,令私立学校望尘莫及,并由此改变了大学学生流向结构40年代初,美国的大学生80%以上在私立大学就读,而到1974年,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生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0%再如,两院制学院中,公立学校由1960年的315所增加到了1976年的779所,而私立学校仅从206所增加到223所  4.学校的课程设置日益齐全,具有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高等院校在更新和提高原有基础教育课程的同时,普遍增设了新兴的学科,如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电子、空间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学、图书馆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都市研究、民族学、妇女学及一些边缘和交叉学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