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省湛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黑金提分题(附答案).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资****
  • 文档编号:589297060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0M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寻找“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应该去(     )A.云南B.陕西C.北京D.浙江2、 “漂漂亮亮写字,堂堂正正中国人;”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     )A.黄帝B.仓颉C.嫘祖D.伶伦3、 《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选举制D.投票制4、 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血脉与基因;如图文物中最能印证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是(     )A.   B.   C.   D.   5、 观察下图,导致河姆渡人(左)和半坡人(右)在房屋建设方面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B.劳动技术C.生活习惯D.自然环境6、 在全国的一些地方兴起了国学热,有人把《道德经》定为吟诵经典,《道德经》反映了(     )A.老子的思想B.孔子的学说C.墨子的主张D.韩非的理论7、 秦统一前,“属邦”是管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中央机构,同时还下辖这些地区的地方县治:至公元前214年后,蒙恬北逐匈奴所设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至此,“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这说明秦朝(     )A.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B.大一统实现民族大交融C.分化事权强化君主权力D.地方官吏行政能力提升8、 “刚愎自用”“约法三章”“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这些成语和以下哪个事件有关(     )A.桂陵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楚汉之争9、 民以食为天,自古评价一个王朝的好坏,米价是个重要标准;汉初小米价格从平日的每石百十来钱涨至五千钱;经过几十年经营,公私仓廪俱丰足,米价最低达到每石数十钱;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     )A.汉高祖时期B.文景时期C.汉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10、 有学者说:“前后汉之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变,在前汉之世,政治家的眼光,看了天下,认为不该这么苟安下去的;”“前汉之世”不甘“苟安”的政治家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1、 南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作出过杰出贡献;刘秀的贡献是(       )A.匡扶汉室,建立蜀国B.积极改革,富国强兵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12、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有因果关系的是A.秦末暴政一陈胜吴广起义B.盐铁专卖—文景之治C.平王迁都一东汉建立D.光武中兴一黄巾起义13、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4、 今天的客家人(Hakka)约有8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和南方沿海各省;虽然客家人的源头至今有争议,但客家人与北方人口南迁有重大关联是很肯定的;关于北方汉人的第一次南迁的原因(下图橙色箭头),说法正确的是A.中原民众渴望南方更充沛的阳光和水资源B.晋武帝司马炎分封同姓诸侯,最终导致八王之乱的惨祸C.匈奴人在中原到处烧杀抢掠D.西晋统治者驱赶中原的汉族民众去南方生活15、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违者当免所居官”这段话反映了哪一统治者的改革措施A.秦国商鞅B.秦始皇C.西汉武帝D.北魏孝文帝16、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道德经》B.《齐民要术》C.《水经注》D.《庄子》17、 某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位历史人物时说道:有些人对他评价不高,主要集中在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奢侈无度、不顾民生等方面;但我们评价一个人也要看到他的另一面;通过“尊崇儒术”、颁布“推令”、强化监察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他推进了大一统格局;材料中的“他”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董仲舒D.刘邦18、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金属货币的使用C.分封制的瓦解D.春秋诸侯争霸19、 某班同学举行题为“想象北京原始居民的一天”的分组讨论活动;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历史考古发现的是(     )①清晨,青壮男子走出山洞去森林中捕猎野兽②上午,留在山洞中的老人们专心致志地制作彩陶③下午,妇女们到离水源不远的地方,用耒耜种植水稻和蔬菜④夜幕降临,人们在山洞口燃起了火堆,以防止野兽来袭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0、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包含了很多历史信息;如图《三字经》空缺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基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____,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A.韩赵魏B.宋齐梁C.燕赵魏D.魏蜀吴二、综合题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正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材料二:商鞅变法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谁?请再举一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2〕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其中哪七个诸侯国实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3〕材料二中的内容是谁的变法内容?他生活在什么时期?这一变法是在哪个国家进行的?〔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22、 2017年10月18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梦想,让我们回首历史,感受两干多年阶的风起云涌,体会那个时代的梦想;一、力主创新强国梦——商鞅变法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1〕材料一为何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材料二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战国策秦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3〕根据材料回答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用材料中原话回答〕二、扫六合统一梦——秦朝建立材料三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材料四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始皇时,“统一宇内”;〔5〕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23、 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学习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后,举办了一次展览,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1)上述两位历史人物在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2)图3中祖冲之编著的数学著作是什么?(3)图4著作是对前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书中记载的农业生产经验具体有哪些?(4)通过参观上述两个展厅,你有什么感想?24、 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题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图说历史】材料一墨子孟子庄子韩非〔1〕材料一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这一风潮的名称是什么?这一风潮的出现有什么影响?【史科学史】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2〕在你所在的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哪些?(两点即可)请说出他的一句教育上的名言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材料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最终完成“扫六合”是在哪一年?〔2〕材料二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3〕材料三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从秦朝的兴亡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