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感动中国孝的人物事迹材料6篇.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02916534
  • 上传时间:2024-0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感动中国孝的人物事迹材料6篇  感动中国孝的人物事迹材料篇1  李万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车间电焊工  _年7月长春客车厂职业高中后进入客车厂焊接车间工作至今先后创造出“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法,及时解决了高铁生产的.诸多问题带领团队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5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凭借世界一流的构架焊接技艺,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年7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焊得好!”在赛场巡视的领导走到李万君身边停住脚步称赞焊得好不是目的,我来就是争第一的李万君站起身大声回应道真敢说大话,历届第一的高手都在这里比赛呢听到这话,李万君红了脸,感觉自己的话有些鲁莽但比赛结果没有“打脸”,每种焊法的第一名都是他这是_年,29岁的李万君第一次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上的一幕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李万君从职业高中毕业生,成长为今天的高级技师,拿过中华技能大奖,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如今,手中的焊枪不曾放下,李万君永争第一的初心也未曾改变  _年职业高中毕业,李万君就进入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被分到水箱工段做焊工  “不亲身体会,不知这个岗位的苦。

      李万君说,成天趴在带油的钢板上作业,手中焊枪喷射着烈焰,口罩戴一会儿就黢黑,夏天浑身汗,冬天一身冰  “刚开始对焊接也没啥兴趣是父亲经常整点料,让我多练习焊接没想到上班第二年就在公司的焊接比赛中拿了第一,还有奖金老师傅看到我活干得好,也都挺敬佩李万君说,这让他渐渐爱上了焊工  多年的勤学苦练,李万君把手中的一支焊枪用得“出神入化”  直径仅有3.2毫米的两根焊条,李万君可以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无需打磨,不留一丝痕迹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音,他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平焊还是立焊,焊接的质量如何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我们的命运便和高铁的发展紧紧绑在一起李万君说  高速动车组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转向架,转向架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构架焊接由于转向架环口要承载50吨的车体重量,焊接成型质量要求极高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决心_这道难题  用了一个多月,李万君成功摸索出了“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交出完美的样品,让前来验收的法国专家都惊叹不已迄今为止,李万君已创造出20多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法,_了高铁生产的诸多瓶颈,累计为企业节资创效1000多万元曾经,一汽专用车厂承揽国外重型卡车的加工订单,焊接试件质量迟迟不能过关。

      眼看国外专家就要回国,20个小时内交不上合格试件,订单就得“打水漂”  紧急时刻,该厂找到李万君李万君现场勘查完,迅速拿出方案,详细解说操作要领  “一个晚上就能解决技术难题,让这些工人掌握了焊接技能,太不可思议了外国专家看着眼前完美的焊接品惊叹道,最终放心地把订单交给了企业  _年,李万君挑起了培训新员工的重担他培训的400多名新员工,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证,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的主力军  _年,李万君首席操作师工作站成立,随后工作站被国家命名为“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几年来,他带领工作室的团队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50多项,申报国家专利20多项  感动中国孝的人物事迹材料篇2  (一)学习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矢志不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党的亲切关怀和书记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夫妻最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和过去对比,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把对党的感恩之情铭记在心,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李国秀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颂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远跟党走”等心里话,一针一线地绣在鲜红的十字绣上,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党、对书记最真实的感激之心和无比感恩之情。

        (二)学习张顺东、李国秀夫妻勤奋励志,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  张顺东6岁时被电击伤,由于家庭贫穷没钱医治,右手、双脚相继截肢,妻子李国秀天生缺少双手,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但是,贫困的现状并没有压倒他们,日益加重的家庭负担也没有压倒他们,教育子女读书和赡养父母的重担更没有压倒他们,反而是更加坚定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虽然残疾了,但我们精神上不残,我们还有脑还有手,去想去做张顺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到的李国秀靠双脚在地里劳作,靠双脚绣花写字,为这个贫困的家庭撑起了半边天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熟练驾驶农用三轮车,帮助村民运输物资,实现了自我价值20多年来,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勤奋励志,崇德向善,用残缺的身体,撑起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他们赡养孝敬老人,教育培养出了一双儿女,生活幸福和睦,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养儿育女,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  (三)学习张顺东、李国秀夫妻自强自立,艰苦创业追逐幸福梦的拼搏精神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相依为命,不等不靠、不找不要,在战贫斗困中奋发、奋斗和奋进,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超越身体的极限,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这就是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坚韧意志,在追逐幸福梦中坚持逆风飞翔,完美地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个著名论断  感动中国孝的人物事迹材料篇3  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骨科主任,这是梁益建的真实身份,然而,让他感到最亲切的称谓,却是来自患者的一声“梁爸爸”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上千人的生命……这是梁益建作为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梁益建显得有些低调:“我就是个给病人看病的普通小医生  梁益建:“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医院骨科大夫们眼中,梁益建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这个留利落平头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双泛黄的运动鞋,疾走于病房、医生办公室、手术室之间,并不高的个头一转身便找不见人病房里的患者们觉得,梁益建是个和缓平静的人调整牵引支架时,他手拿10号扳手,弓着身子不紧不慢地调整每一颗可能影响角度的螺丝钉,平均每个人的调整时间30分钟面对媒体的采访,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镜,用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四处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外形,与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断侵蚀着人的生命面对患者,梁益建的话大辩若讷,“我治得好”,这四个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听来,有若天籁,意味着一线生机  三医院1号住院楼2楼,带着脊柱牵引支架的于建红,常常立在骨科病房转角通往医生办公室的小平台上,静静地呼、吸病区的空气混杂消毒水和病房里的各种药味,并不算清新,他却视为珍宝  几个多月前,一辆小汽车飞驰在河北沧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于建红瘫坐在哥哥于建忠的汽车后座,大口地吸着氧气,生命的气息随着时间流逝,似乎正一丝丝地没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见因为40年脊柱侧弯而变形的胸腔,压迫着于建红肺部的呼吸空间,“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岁的父母、媳妇周大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为了“活命”,从20xx年就出现呼吸困难的于建红已经辗转在河北、北京求医2年,跑过很多家大医院这是命运的事,回家好好休养”,医生的这句话于建红听过很多遍尽管呼吸对他来说越来越费劲,他一边吸着氧气一边执拗地在网上搜索,不甘心地试图叩开命运之门。

      当北京的一位医生告诉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梁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没人敢收你了”时,他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了  去年8月6日下午,于建红的爱人周大姐试探着向梁益建的发了一条短信咨询,立即收到了回复8月7日,于建红最新的血气分析数据被一一发到梁益建的上,“我的氧分压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压低于60mmhg,已经意味着呼吸衰竭紧紧捏着的周大姐,反复翻着,一条短信点亮了屏幕,这是于建红期盼了2年的回复——“可以入院,越快越好!”8月8日凌晨4点从沧州出发,一天之后,已经陷入半昏迷的于建红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立即进入骨科icu2天后,于建红情况好转,进入普通病房奔着活命而来”的于建红,“活命”几率正在呈几何级数增加,“现在上下楼梯都没问题,聊天更是没有问题”  梁益建:“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于建红和病友们互相打气时,常常会聊到一个已经出院的老病友——今年34岁、重庆壁山小伙子肖强肖强的脊柱曾有三个严重畸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严重侧弯畸形、严重脊柱旋转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侧弯达到了190度,被媒体称为世界罕见肖强也和很多病友一样,因为脊柱畸形,他的肺部、心脏等脏器已经受到严重积压,呼吸越来越困难。

      如果再得不到治疗,他最终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  从20xx年起,肖强在全国各地奔走寻找获救的希望,走遍了国内知名医院,拜访了国内几乎所有知名的脊柱专家,“在北京求治时,为了节约钱,晚上我就直接睡在门诊大厅里然而,跑遍了国内多家大医院,肖强都被拒绝在北京某医院,肖强曾住院15天,最后专家仍告诉他无法手术,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案例经过努力寻找,20xx年3月27日,没有放弃的肖强找到了梁益建  20xx年4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手术,20xx年7月进行胸廓成形手术,20xx年3月进行脊柱矫形手术,20xx年9月出院……如今,肖强仍把每一次治疗节点记得清清楚楚,他说这对自己非常重要距离出院已经一年有余,肖强除不能弯腰外,生活与普通人无异,此前出现的腰疼、呼吸疼等问题也在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就在去年10月21日,肖强的女儿出生了,他特意拨通了梁益建的报喜  在“我能治”几个字之中,有患者重获新生的喜悦,也有不为人知的风险国际脊柱侧弯学会委员(srs member)陶惠人说,脊柱侧弯手术,医生需要承担病人瘫痪、出现呼吸问题等风险,“脊柱侧弯手术是骨科手术中风险最大的,在医学范畴内,手术出血超过两三千毫升的,目前就是脊柱侧弯手术及肝肾移植手术。

      梁益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天手术都很难,就像在青藏线的悬崖边开车”,但他又将话锋一转,“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据公开报道,20xx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千例另据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统计,20xx年至20xx年间,梁益建在该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达507名,其中,417人已术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智善公益基金会与全国20余家公立医院具有合作关系,“三医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有75%是北、上、广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治疗时间长作为在全国范围长期救助家庭贫困脊柱畸形青少年的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说,“梁益建的勇气来自于对医学事业的敬重与执着苗强眼中的梁益建是位勇士,“勇于探索医学高峰,挑战高难度的手术”  据悉,梁益建在治疗病例上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20xx年2月,梁益建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的一个病例,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会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在每一天不断发生的工作细节中,梁益建的“勇气”源自对己对人的“严格”。

        “严格”是对时间的管理梁益建常常晚上7点之后带着病人的片子回家研究,每天凌晨2点睡觉,而午夜12点之后是他的练拳时间梁益建举起右掌缓缓地在空中虚画出一个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