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word论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茵陈与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药学专业论文】.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9367561
  • 上传时间:2017-10-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茵陈与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作者:霍务贞,卫世杰,袁旭江,索绪斌,李苑新,吴燕红,朱盛山【摘要】目的分析茵陈和牛至中挥发油成分,并比较其异同方法按 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挥发油测定法]中的规定,提取茵陈和牛至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检测结果茵陈和牛至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单萜类、双环倍半萜类成分该两类成分在茵陈挥发油中质量分数分别为 31.31%、68.69%;在牛至挥发油中质量分数分别为 69.31%、20.25%其中单萜类成分中两者共有成分的含量分别为 17.89%、44.46%;双环倍半萜类成分中两者共有成分的含量分别为 21.07%、14.0%结论茵陈和牛至的挥发油中含有一些相同成分,但含量有较大差异关键词】茵陈;牛至;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单萜类成分;双环倍半萜类成分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onstituentsinvolatileoilfromHerbaArtemisiaeCapillariaeandOriganumvulgareL..MethodsVolatileoilwasextractedaccordingtotheChinesePharmacopoeiaappendixandanalyzedbyGC-MS.ResultsMostofthecompoundsisolatedandidentifiedfromtwoherbsweremonoterpenoidsandbicyclicsesquiterpenoids:respectively31.31%and68.69%inHerbaArtemisiaeCapillariae,69.31%and20.25%inOriganumvulgareL..Thecontentsofmutualmonoterpenoidswere17.89%,44.46%,andthecontentsofbicyclicsesquiterpenoidsincommonwere21.07%,14.0%respectively.ConclusionSomemaincompoundsexistinthevolatileoilofbothHerbaA.CapillariaeandOriganumvulgareL.,whichvariedinquantitis.Keywords:HerbaArtemisiaeCapillariae;OriganumvulgareL.;volatileoil;GC-MS;monoterpenoids;bicyclicsesquiterpenoids茵陈 HerbaArtemisiaeCapillariae 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 Artemisiacapillarie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常用中药收载于 2010 年版《中国药典》 。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1]牛至又名土茵陈,为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vulgareL.是民间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理气化湿功效,主治中暑、感冒、急性肠炎等,尤其是对痢疾、肠炎引起的腹泻具有较好疗效[2]牛至与茵陈均含有挥发油,而挥发油类化合物多具有祛痰、止咳、促进发汗、抗菌、开窍、扩张血管和抗癌等生物活性[3]据研究报道,茵陈挥发油在试管内能抑制或杀灭引起皮肤病的某些真菌,对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4];牛至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对 31 种常见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有萄球的抑菌作用最强[5]虽然挥发油成分在茵陈与牛至中均为重要的有2效成分,但关于茵陈中挥发油的利用未见进一步研究报道,近年来对牛至的应用也多见于动物药,人类用药的研究也未见报道故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者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为其挥发油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1 仪器与试药6890N/GC-5973/MS 气质联用仪(Agilent 公司);茵陈、牛至药材均购自广州市药材公司(批号:20081209、20090316),经广东药学院朱盛山教授鉴定分别为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的干燥地上部分和唇形科牛至属植物 OriganumvulgareL.的全草;实验试剂均为化学纯。

      2 方法与结果2.1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 HP-5 色谱柱(50m×0.25mm×025μm); 载气为高纯 He(99.999%);总流量为 20.4mL·min-1;分流比为 1∶20.4;流量为 1.0mL·min-1;进样量为1μL升温程序:初温 60℃以 0.8℃·min-1 升至 80℃,再以 1.2℃·min-1 升至 150℃2.2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 EI 源;电子能量为 70eV;传输线温度为 200℃;离子源温度为 230℃;四极杆温度为 150℃;质量扫描范围 33~900m/z检索谱库为 NIST02.L.2.3 供试液的制备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法]项下甲法操作[1]提取挥发油提取液冷却后,分取提取管中挥发油精密吸取挥发油 0.1mL 置 2mL容量瓶中,加入乙酸乙酯定容,加无水 Na2SO4 脱水过夜,0.22μm 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备用2.4 挥发油成分的 GC-MS 分析按“2.1” 、 “2.2”项下条件,分别对茵陈、牛至挥发油进行测试,供试品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 1、2经计算机标准质谱库检索,茵陈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 个色谱峰,其中峰面积占总出峰面积相对含量大于 1%的成分有 24 种,占总出峰面积的 86.99%;牛至挥发油中鉴定出 45 个色谱峰,其中峰面积占总出峰面积相对含量大于 1%的成分有 13 种,占总出峰面积的 83.47%,见表1。

      [PSa6241;S*7/8〗图 1 茵陈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3 分析与讨论由表 1 可见,茵陈和牛至挥发油成分均主要为单萜类和双环倍半萜类成分:3茵陈挥发油中 24 个主要成分占总出峰面积 86.99%,其中 6 个单萜类成分出峰面积占主成分峰面积百分含量的 31.31%;18 个双环倍半萜类成分出峰面积占主成分峰面积百分含量的 68.69%牛至挥发油 13 个主要成分占总出峰面积 90.92%,其中 7 个单萜类成分出峰面积占主成分峰面积百分含量的 69.31%,6 个双环倍半萜类成分出峰面积占主成分峰面积百分含量的 20.25%茵陈和牛至挥发油单萜类成分中有 6 个相同成分:1-甲基-4-[1-甲基乙基]苯、甲基水杨酸、2-甲氧基-4-甲基-1-[1-甲基乙基]-苯、1-甲氧基-4-甲基-2-[1-甲基乙基]苯、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这 6 种相同成分占茵陈挥发油中总出峰面积的 27.24%,在牛至挥发油中占总出峰面积的 61.87%其中香荆芥酚、百里香酚是 2 种药材挥发油单萜类成分中出峰面积最高的,两者总量在茵陈中为17.89%,在牛至中高达 4446% 茵陈和牛至挥发油双环倍半萜类中有 3 种相同成分:石竹烯、匙叶桉油烯醇、石竹素,3 种成分在 2 种挥发油中质量分数分别为 21.07%、14.0%。

      由本试验可知,2 种药材挥发油中相同成分种类较多,但在挥发油中含量不同,其在组方、单方中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3,附录 63.[2]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68.[3]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辞海:第二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262.[4]魏建华,刘学敏.茵陈的现代药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8):744.[5]朱斌,程向炜,刘迎新,等.牛至油化学成成分、药理活性及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7,30(8):1038-104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