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抗战数据统计.doc
17页中国抗日战争数据统计实际上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侵占东三省29军、19路军,还有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都抗击日寇的侵略,但中日之间没有正式宣战而且目前网上很少有这些资料,所以很遗憾这方面资料没办法整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迎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的胜利抗战开始时(1937年)的军力对比:兵力对比:国民党军队共计:170多万人49个军,183个师,46个独立旅,其中中央军仅30多个师,其余均为地方各军阀武装共产党军队共计: 5多万人在陕北的八路军主力共4万人,共计3个师而南方8省的共1万多人,共4个支队日本军队共计: 448多万人其中现役兵、后备役兵、预备役兵为战斗兵,数量199.7万人,补充兵人数248.4万陆军常备师团17个并且其军队的训练水平中国根本没法对比装备对比:陆军:日本一个常设师团与中国一个整编师相比,步骑枪比中国超出1.5倍轻、重机关枪超出1.1倍,轻、重炮更是超出3.1倍 另外,日本一个常设师团还多有炮兵车和辎重车1000余辆,坦克24辆。
中国一个整编师几乎没有坦克,而炮兵车和辎重车数量不详海军:中国海军总吨位11万吨位日本海军有总吨位190万吨位空军:中国空军只有飞机600架日本陆海军共飞机2700架抗战开始时的战争潜力对比:1936年有一个统计,1936年有一个统计,日本铁的年产量为369万吨,中国是不足10万吨,是中国的37倍,这是铁产量钢产量当时日本是640万吨,中国不足千吨,这个差距更悬殊军事武器装备全是用钢铁做成的,没有钢铁怎么做飞机坦克?我们当时飞机、坦克都生产不了,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比如步枪、轻机枪,而日本可以生产飞机、大号坦克、航空母舰、巡洋舰、战斗舰等等,1936年日本年生产飞机能力600架,坦克200多架,而我们生产不了而到了1937年,日本为了适应侵略战争的需要,更是大量增加了军事工业投资1937年军事工业的投资达22.3亿日元,比1936年增加了2.2倍,占当年工业投资总额的61.7%其中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的水平,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至于步兵轻武器及小口径火炮等的年生产量,完全可以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时的年需要量。
八年抗战中,日本本土钢产量更是中国的1000多倍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在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在装备较差的条件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伤亡322万余人,其中阵亡牺牲约132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阵亡牺牲、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牺牲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损失殆尽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伤亡400多万人其中少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师级以上军官共牺牲206人)中国共产党军队伤亡58万余人,其中阵亡16万余人(延安总部数字)其中两位将军:左权和彭雪枫旅以上干部114位、东北抗联阵亡支队以上干部42位(相当于师级以上军官)在中国(不包括东北和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日军损失(战死----不包括战伤后死亡的)40万多人,而伤者更达193万多人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3名是阵亡于与中国共产党军队会战中这不包括伪军的战亡。
由于种种原因,国共双方报道的歼敌数有很多争议,但日本方面报道的伤亡总数应最为接近著名战役国民革命军与日军的大战役:平津作战、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南京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兰封战役、武汉会战、广州战役、南昌会战、隋枣会战、长沙会战(3次)、贵南会战、昆仑关战役、躁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香港保卫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湘桂会战、豫中会战、常衡会战、衡阳保卫战、贵柳会战、密支那战役、怒江战役、湘粤赣会战、湘西会战等!八路军/与日军的大战役: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七七事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七日夜十一时,驻扎在丰台的日本军队在未通知中国北平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在国民革命军驻地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并之后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理由,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当时驻扎在卢沟桥的是国民革命军第37师219团吉星文部队的一营,营长是金振中由于时间已是深夜,中国驻军拒绝了日军的要求之后日军包围了卢沟桥,双方都同意天亮后派出代表去现场调查但是日本的寺平副官依然坚持日军入城搜索的要求,在中方回绝这一要求后,日军开始从东西两门外炮击城内,城内守军未予反击在日军强化攻击后,中方守军以正当防卫为目的开始反击,双方互有伤亡。
随后卢沟桥北方进入相持状态7月9日之后,交战双方开始进入谈判,主要围绕“相关地区撤军”,“今后的治安保障”,“中方对挑起事端道歉”以及“取缔当地抗日活动”展开争论同时日军也开始加紧对华北地区派兵,以增加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压力这一派兵的举动客观上增加了华北地区的反日情绪,为以后的大规模冲突埋下了伏笔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在7月17日在庐山上宣布准备应战和必要时守土抗战到底的决心7月19日,蒋中正发表了《最后的关头》的演说,正式宣布开始全面抗战随后,7月25日发生廊坊事件,7月26日发生广安门事件,7月29日、7月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中国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中华国民革命军与8路军和日军战报的对比 中华国民革命军方面部分战役(出动部队十万以上的) 1、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伤31157人,共计伤亡40672人. 2、太原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2.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3、南京保卫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6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4、徐州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承认伤亡3.2万余人 5、武汉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0万余人 日军战报: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6、随枣会战 [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7、枣宜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3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8、南昌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3、上高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4、晋南(中条山)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900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5、第二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也有说4万)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6、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伤亡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7、浙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7148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8、鄂西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9、常德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2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0、豫中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1、长衡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6万余人(双方数字惊人的相似)(《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2、桂柳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6万余人(《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 23、缅北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4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以上日方的资料全部来自日本国内八路军全部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 1、平型关战斗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 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