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丁文颖) (2).docx
5页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 教学形式 讲授课教师丁文颖单位第三实验小学课题名称数星星的孩子学情分析《数星星的孩子》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 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 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故事性强, 蕴含科学知识,内容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科学知识介绍和学生语文 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 中感悟抓住人物的表现,再读中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从读 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 会认“撒、玉”等9个,会写“数、钻、研”三个字2、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分角色读出奶奶和张衡的不同观点和语气3、 了解张衡是汉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 闪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星可真多呀。
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无数、数不清、星罗棋布、繁星点点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这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古时候,有个孩子常常指着天空数星 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板书课题,注意书写“数、(-)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他怎样数星星的呢?自由大声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 准,把课文读通2、 学生自读3、 介绍张衡(1)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出示(张衡)读一读课文讲的就是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2) 谁来介绍一下张衡?(自由说)(3) 有小朋友找到课文,出示第五自然段读一读,你们知道了什么?注意教学“汉 朝”、“天文学家“著名”教学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 叫天文学家教学钻研:研究大家把张衡介绍一下吧!齐读第五自然段过渡:张衡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小时候的他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图,这个靠 着奶奶,仰着头数着星星的孩子就是张衡课文哪一段在写张衡数星星呢?(三)学习1、2、3自然段1. 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1) 出示第一段,自由读,抽生读第1段,出示珍珠、撒在、碧玉盘,图片(珍珠,碧 玉盘)(2) 学习第一句,你读懂了什么?(星星多,星星亮晶晶的,星空很美……)引导星 星就像珍珠,天空就像碧玉盘3) 看图,读好这个句子,随机点评4) 仿说,并美美地齐读第一句5) 在这么迷人夜晚,张衡是怎么数星星的,默读并圈出张衡的动作,检查反馈,出 示“仰起头”做做动作6) 自由练读,边读边做动作教师接读张衡就是这样“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 百颗7) 看图,自由练,抽生读,随机点评:我们仿佛看到了,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张衡 数着星星夜深了,人们都已经入睡了,张衡还在认真地数着奶奶催他睡觉了,可他还在 耐心地数着,读读着,读着,我们张衡是在怎么样地数着星星啊? (认真、耐心、用 心)(8) 让我们跟着张衡认真地数数星星,齐读第一自然段2. 学习2、3自然段1)看着张衡这样数着星星,奶奶是怎么说的?张衡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展开辩论赛, 自由读一读2) 指名读奶奶的话,你能明白奶奶的话吗?(“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 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是数不清的。
3) 板书:数不清学着奶奶的样读一读教师示范读随机点评(4) 指名读张衡的话,张衡是怎么认为的呢?(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 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板书:数得清5) 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我们知道他对星星多么了解啊!他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关 于星星奥秘呢?(仔细观察,认真思考)(6) 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同桌练 读,请两名学生读,师生合作读)3、 评判长爷爷听了会怎么说呢?结果如何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4、 看着板书总结四)读儿歌,学写生字“钻、”“研气出示儿歌:读一读出示生字:写一写板书设计作业或预习按课文原句填空1) 满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2) 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o(3) 北斗星总是绕着( )转自我评价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靠、仰、指、数”等几 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 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评议一单位:姓名: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