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详解.docx
11页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详解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目录 1 什么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2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1] 3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和理论o 3.1 科亨的发展命题o 3.2 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o 3.3 赖特的”中间阶级”理论 4 参考文献什么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起始于1978年出版的科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一书在80年代形成一种学术思潮,影响至今严格的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学派或者流派,因为它没有通常能够成为学派的基本的立论特征,比如,相互认可的基本特征,原理,主要观点等,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松散的互相讨论、学者之间的观点并不是互相认同,那为什么称之为一个学派呢?原因有两个,以使他们的研究方法都有英美分析哲学的底子,采取的用分析的方法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分析哲学20世纪起源于英国,1905年罗素《论指标》,其产生是自然科学升入发展,数理逻辑影响空前的催化下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强调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分解分析法,就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组成要素,形式分析法,分析科学预言,命题,推理形式结构,意义分析法,分析词语,命题的意义,特别是分析元逻辑,元科学语言的意义。
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确化,清晰,严密其二他们声称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追求的是重构一种既是科学的又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意义是指,符合20世纪的哲学标准,机构严谨,话语明确,革命的意义是说,一种有关解放的理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些注重理论的诠释和概念化,拒绝或批判各种形式的方法论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微观基础,一些强调以理性选择为方法论原则探讨理论的微观基础,既反对整体主义也对基础注意持某种否定态度,而且从实践和理论角度来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一套和信心年集中在一起的紧凑实体,不存在一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存在一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式,分析的马克思只是将不同的观点和研究路径结合到了一起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方法论问题,二是经验理论部门,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三是规范理论部分,主要是对异化,剥削等伦理问题的分析 20世纪70年代末“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英语世界的异军突起,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两位创始人科恩和埃尔斯特的主导下,自1981年起,每年九月在英国举办一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讨会,史称“九月小组”。
正是在九月小组推动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在80年代形成庞大的“产业”,这种“产业”的规模只有拥有长期“根据地”的法兰克福学派可以相比这种现象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由欧洲大陆向英语世界的“重心转移”90年代后,小组成员先后发生了研究重心转向,研究领域有了较大差异,但小组的常规活动一直保持到2001年此后尽管小组活动不像以前那样常规化,但仍有不定期聚会,其90年代所获得的成果被小组成员及其他研究者广泛运用到各研究领域之中,迄今仍在英美马克思主义学界占有显著地位特别地,有不少非九月小组成员,也在这种成果鼓舞下,努力用“分析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其中澳大利亚在近年形成的“新辩证法学派”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但是,近10多年的这种发展也使该思潮关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研究没有获得更充分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议题被长期悬置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1]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声称,他们追求的是重构一种既是科学的又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所谓的科学理论,一是指符合20世纪分析哲学标准的理论,即概念清晰、论证严谨的理论;二是指不仅有对社会历史的宏观描述,而且还应有对社会历史的微观分析的理论。
他们所谓的革命理论,是指有助于人类解放的理论从他们规定的科学的和革命的理论出发,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一些概念不清晰,论证不严谨;二是对社会历史问题只有宏观的论述而缺少微观的分析;三是一些理论或者已经过时,或者是错误的他们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就必须运用分析的方法对它进行重构、修正和补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其原因就在于此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哪些理论已经过时,哪些理论是错误的,以及哪些理论需要修正和补充等问题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存在很大分歧这样一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就集中体现在用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上,体现在它重构马克思主义时所采用的分析的方法上概括地讲,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推崇分析哲学的方法,反对辩证法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中有很多地方在表述上概念不清晰,论证不严谨,而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就必须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重构科亨在他的成名之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一书中明确提出,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本人在世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表述还很粗略,还没有达到20世纪分析哲学的清晰和严谨的标准,而一种理论只有达到分析哲学的标准,才称得上是科学,因此,马克思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科学。
从重构他们所说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出发,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极为强调对基本概念的精细阐述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论著中,人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生产力、经济结构、剥削、阶级结构、拜物教、基础和上层建筑、国家这些概念的煞费苦心的阐述与这种对概念的精细阐述相伴的是坚持系统而严密地论证各个概念在理论上的逻辑关系这种认识从一个方面解释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偏爱形式逻辑和数学模型 从推崇分析哲学的方法这一信念出发,所有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反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辩证法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马克思主义并不拥有自己独特的和有价值的方法,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拥有这样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称为辩证的方法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虽然”辩证的”这个词在被使用时并不总是没有明确的含义,但在用来表示一种与分析的方法相对应的方法时却从不具有明确的含义,因而对辩证法的相信只能在一种不清楚的思想环境中存在在他们看来,那种认为辩证法构成推理的可靠方式,并认为从阐明社会理论的目的来看辩证法是优于形式逻辑的想法,既是错误的又是有害的他们认为,把矛盾作为解释的基本概念模糊了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推理模式之间的区别,并认为这种来自黑格尔主义的影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可理解性,使一些不能成立的论证混入了理论论争,因而造成大量复杂的广为流传的混乱,抑制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二,推崇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反对方法论的整体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一种理论要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和现象的宏观描述上他们认为,说资本主义必定要崩溃并且必然要为社会主义所取代并没有表明个人的行为将如何导致这一结果,而只有个人的行为才能导致这一结果,因为从最终的分析来看,任何结果都是由个人的行为构成的基于这一思想,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把个人视为极其重要的分析单位,认为所有社会科学的解释都可以还原为(至少在原则上可以还原为)对个人行为的可能的说明在他们看来,对任何社会事件的令人满意的解释都必须说明为什么卷入事件的那些个人会那样行动他们的这种主张被人们称作是理性选择的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即以分别构成整体的微观成分和构成总体转变过程基础的微观机制,去说明宏观现象的那种倾向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所有社会现象都必须最终通过作为个人的人的特性,如人的动机的形成、价值观、感情、能力、洞察力及知识等等来说明从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出发,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把社会形态和阶级描述为具有它们自身发展规律的方法论的整体主义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把个人的特性归结为各种类型的集体的存在,并因此赋予后者对它们的组成者在解释上的优先权。
但人的思想产生于个人心中,行为是个人的能力,而且仅仅是个人的能力,因此,就解释社会行为而言,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还是其他主义,个人都应是理论的逻辑起点整体的行为说到底只是构成它们的个人行为的体现,是个人行为的功能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很多论点但他们认为,虽然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许多观点被抛弃了,但它的价值取向却被保留了他们还认为,由于通过分析方法的严格检验,所保留下来的那些观点,比以前更有说服力了,而被抛弃的观点从理智上讲是不能再保留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和理论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代表人物是柯亨,埃尔斯特,罗默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各自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柯亨在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中取得了影响,罗默是最具创造性和独创性的人物,他的关于资本主义和积极剥削的博弈理影响很大,埃尔斯特的研究成果总体上对马克思的否定多于重构,他对方法论的研究影响颇大,赖特将它的阶级理论与在几个国家进行的经验调研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对实际现存于资本主义中的阶级和剥削模式的剖析,他还发起并参与了名为“真正的乌托邦”的对社会主义建设前景的研究,范帕里斯将环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他的基本收入理论影响广泛,布伦纳对不同的前资本主义欧洲经济中阶级结构的变动提供了一种历史的说明,重新开展了关于从封建主义相资本主义过渡的特征的争论,鲍尔斯以有关不完善的劳动契约的思想,考察了工厂中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巴洛汉研究了第三世界的半封建关系和新生的资本主义,他还与罗默一起研究了有关市场社会主义设计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最近的,金里卡也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做出了自己的经典评价通过一个体系在考察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剥削和异化理论,对强制性的转移剩余价值就是剥削这一个观点的坚持,事实上,这是一种对自我所有权的自由至上主义的关注,金里卡对正义、平等这些伦理与哲学概念也作出了重新解构与诠释,用自己特有的方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可以说对政治哲学发生了重要影响在这里尤其是有关对剥削和异化的分析,对这些规范理论的伦理性分析,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地把握 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中,科亨侧重于用分析哲学的方法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辩护他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一书中公开宣布:”我要为之辩护的是一种老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一种传统的概念按照这个理论,历史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兴衰更迭促进或阻碍这种发展在这部著作及其他论著中,科亨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进行了澄清,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做了与众不同的辩护。
在他为历史唯物主义所做的辩护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发展命题” 发展命题是科亨从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出发提出的一个命题,这一命题讲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科亨之所以要提出和论证这一命题是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命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最基本的命题,但这一命题在马克思本人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中却缺少深入和严谨的论证 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为什么会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科亨认为,这是由于人类身处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历史环境,由于人类有能力提高生产力以解决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问题,由于有理性的人类将不会无限期地放弃不断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发展生产力的机会,因此,生产力具有发展的趋势,并贯穿整个人类历他还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发展命题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自律的,”它独立于社会结构,它植根于人的本性和人的处境这些根本的物质事实”科亨:”历史、劳动与自由”,第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