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金桥学校13-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pdf
7页福州金桥学校 13—1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命题:裘德良审核:林晓燕考试时间: 2014.4.16 一、默写( 14 分)1、根据提示,写出下列名句的上下句每空 1 分,共 14 分)①地崩山摧壮士死, ( 《蜀道难》)②画图省识春风面, ( 《咏怀古迹》 )③,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八首》 )④,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⑤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⑥如何四纪为天子, 《马嵬》)⑦,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并序》 )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⑨,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劝学》)⑩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 《劝学》)⑾位卑则足羞, 《师说》)⑿吾师道也,?( 《师说》)⒀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师说》)二 、课文知识( 10 分)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每空 1 分,共 10 分)①、直.不百步耳: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④王无罪.岁:⑤、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⑦、木直中.绳:⑧、君子生.非异也:⑨、弟子不必..不如师:⑩、君子不齿.:三 、文言基础(每题2 分,共 10 分)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2 分)()A. 弃甲曳兵而走. B.河内凶.C.今之众人.. D.从师..而问焉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C.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梦啼妆泪红阑干5、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 河东凶亦然开国何茫然C.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人非生而知之者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水为之,而寒于水6、下列选项中对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②吾从而师.之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⑤谨.庠序之教⑥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⑧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⑩是故圣.益圣,愚益愚A.①④⑤⑥∕③⑧⑨∕②∕⑦⑩ B.①④⑥⑧∕③⑨∕②∕⑦⑩∕⑤C.①④⑥∕③⑧⑨∕②∕⑦⑩∕⑤ D.①④⑥∕②③⑧⑨∕⑦⑩∕⑤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结构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拘于时C.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不必贤于弟子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四、文言文阅读(12 分)阅读课外文言选段,并回答8-11 题( 12 分)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 “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 书置囊里 凡诗不先命题, 及暮归, 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 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 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 若太古雷文, 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顷之,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及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节选自《唐才子传〃李贺》)【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承:接受B.老子曰:“其进锐者退速信然信:果真、的确C.少假行年,涵洞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假:授予、给予D.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举:举行、实行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2 分)()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④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④⑤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李贺是唐朝宗师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诗文便震动京城。
B.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C.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神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3 分)译文:(2)非大醉吊丧,率如此3 分)译文: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8 分)汴河怀古(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12、第二句中 “ 至今 ” 和“ 千里 ” 两词的用意是什么?( 2 分)13、诗人认为隋炀帝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2 分)14、这首诗评说历史有肯定也有否定,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2 分)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前两句说,都认为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开掘了这条运河,可是至今还靠它日夜运输、交通千里呢 “ 汴河 ” 是运河的一段,这里用来代指运河B.后两句说,如果没有这种荒奢享乐的事情,那么把修浚运河与大禹疏河治水的功德相提并论,也是不过分的。
水殿龙舟 ” 暗指隋炀帝扬州游玩的奢华C 诗题 “ 怀古 ” 实为伤今 隋朝的灭亡是由于隋炀帝不顾广大人民的死活拼命追求荒淫享乐的结果,但他开挖运河,功不可没D.诗人认为,从运河开发的客观功绩来看,运河的疏浚是可以与大禹治水相比美的在当时,这种观点是很有见地的六、名著阅读(16 分)(一)选择题(5 分)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秦可卿死后,她的丫鬟名宝珠者,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贾珍以孙女之礼殓殡B.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 毒设相思局 ” 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C.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 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 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第 3 页共 10 页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第 4 页共 10 页D.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E.在元春省亲的宴会上,元妃邀众人作诗宝玉作《怡红快绿》一首,起草内有“ 绿玉春犹卷 ” 一句,被宝钗瞥见,教他把“ 绿玉 ” 改做 “ 绿蜡 ” ,并指出用典出处。
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意,笑称宝钗为师傅二)填空题(6 分,每空2 分)17、庞统不听孔明劝告,不思回军,催备进兵至_______,被刘璋部将张任伏兵乱箭射死玄备哭祭庞统,派关平请孔明,孔明嘱关公“ 北拒 _______,东和 _______” 三)简答题(5 分,任选一个问题作答)18、简述“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或简述“晴雯撕扇”的情节七、现代文阅读(10 分)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24~26 题琴王游睿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他的琴声太动听了琴弦拉动, 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 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凶残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 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这时, 村子的东头, 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 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
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19、下列关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 分)A、文章两次写到“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 ,, ”用了想象和反复的手法,意在突出琴声的美好及给人们内心带来的愉悦B 、从“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句中,可以看出琴王可能已经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琴王C、文章结尾才点出他是聋子,向我们暗示人们并不关心他,所以很少有人记得他是聋子,他是属于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旨,暗含了对人们冷漠的批判D、“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一句,使作品“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让读者默默体会“琴王”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20、小说中的“琴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4 分)答:21、品味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他的琴声为什么能让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分)答:八、作文( 70 分)22、阅读相关材料,按要求作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 ?劝学》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座号: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