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民风民俗.doc
20页德国民俗风情习惯、民族节庆、社交礼仪 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更为突出,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德国,作为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最外的边境点是: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德国的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按面积计算,德国小于法国和西班牙 德国的地形异常多样,从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直至辽阔宽广的平原,从北到南划为5大地形区: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以及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多瑙河是德国与邻国共有的河流 温和的气候 德国处于凉爽的温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西北部靠近海洋,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不太热,冬季多数不冷,东部和东南部随地势的升高,气候差异加大,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的特征逐渐显著,最冷时气温可达-10度,最热时接近30度。
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冬季平均温度在1.5度(低地)和-6度(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的平均温度为18度,在南方山谷地区为20度左右;一般认为4月是德国气候变化无常的月份,暴雨、洪水、飓风、大雪交替而至,因此在这个月出门的德国人一般都带伞;5月、6月和9月、10月、11月是德国人从事各种交流活动的好时节,各种活动一般都安排在这五个月内进行;7月、8月是德国人休假的季节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所谓 入乡随俗 ,就是这个道理但怎么才能 随 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一、守纪律 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
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二、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三、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
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
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四、德国人择偶方式 今天,德国的男女青年有各种机会进行接触,他们或经亲友、同学、同事介绍,或在舞会、旅行等文娱活动中相识,然后经过一番交往的恋爱过程,最终决定结为夫妇他们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这一点同西方现代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择偶方面,德国有一些有趣的风俗 1.橡树月老 在德国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有一棵远近闻名的老橡树,人们称它"橡树月老"关于这棵老橡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与敌人遭遇中遇险,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救起,王子与姑娘一见倾心,结成良缘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种下了这棵橡树后人羡慕王子的奇遇,纷纷到此观赏,并希望巧识意中人。
还真有一些男女通过橡树传递情波,并在树下举行了婚礼久而久之,老橡树充当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的橡树"的情书被邮递员投进老橡树的树洞中这些信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拆阅,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过阅读来信,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联系,约期相会据说通过橡树月老已使五千多对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现在老橡树的故事越传越远,以致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为寻找配偶也把情书投寄给这位橡树月老,这种情书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艺定终身 在柏林西南有个小镇叫希乔贝克,这里的入几百年来都非常热衷于国际象棋活动,并且到了痴迷的程度,连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设计成棋盘图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装了一个棋盘来表示风向人们一早起来,就可以看到用棋盘夹着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员这里的人从小学习下象棋,学校里设有"棋课",以孩子们从小学习下棋正是由于这一棋俗的缘故,姑娘们在选择配偶时,小伙子棋艺的高低成为一个主要条件,一个小伙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须先同姑娘的父亲对奔一盘如果小伙子赢了,会受到姑娘全家的热情款待,至于婚事也就十拿九稳了;如果小伙子输了,那么对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艺长进以后再说了。
3.白桦树寄深情 在德国波恩,小伙子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是通过赠送白掸树这一富有诗意的形式来实现的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小伙子要砍伐一株嫩叶满枝的小白桦树在4月30日或5月1日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阳台或庭院中,借翠绿的小树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爱意每到这一季节,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阳台都可以看到绿油油的小白柳树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会同时放着好几棵白桦树遇此情况,姑娘自会喜不自禁,而送白桦树的小伙子们则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回音,不能操之过急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回音,小伙子就可再赠送给姑娘一枚宝石戒指,姑娘以亲吻表示谢意并接受这枚求爱戒指过一段时间,当双方深信彼此间情投意合时,便互赠银戒指,表示订婚到结婚时再互赠金戒指,表示双方的爱情像金子般纯洁 4.电影择偶 在德国,婚姻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年轻人解决婚姻问题,其中有一种方法是以拍电影广告的形式帮助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解决婚姻大事姑娘们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调、缝纫、清洁房间等家政方面的特长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过摄影师和导演技巧高超的处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爱、非常完美的姑娘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组成的"寂寞的心协会"去放映,单身男子可从影片中选择自己可心的配偶。
美丽的电影往往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许多人在与真人相见后,会觉得并不像电影中的人物那么理想 五、出生 德国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终是世界最低的,战后人口的增长主要靠外来移民在这样一个低出生率的国家,一个家庭的添丁进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实早在妇女怀孕之时,她便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保护,有许多风俗习惯都是为了保护孕妇的身体健康及胎儿的茁壮成长在德国符滕堡地区的农村,孕妇是倍受敬重的贵客,她可以进入别人家的果园摘果品尝,可到邻家就席用餐那里的人认为孕妇的光临象征着新生和丰收此外,还有这样一些习俗:孕妇晚上不可出门,怕黑夜里的巫婆鬼怪伤及胎儿;孕妇不能看丑陋的东西,怕婴儿日后长得难看;孕妇不能走十字门、不能从晾衣绳下穿行,否则会造成难产、伤害胎儿这些风俗虽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从中也可看出人们对孕妇的关心 在以基督教为主的德国,新生儿出生前,父母已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约定时间,由牧师或神甫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国,新生儿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会在亲友中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由于教父教母与孩子的一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婴儿的父母在选择时是很审慎的孩子的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教父教母时不一定要选一对夫妇,但他们要由正直可靠、行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声较好的人担任。
当然首先要取得他们本人的同意一般被邀请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信任,是一种荣誉,而乐意承担这份责任 认教父教母的原意是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帮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责任已不仅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们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后就有多位长辈关心他的成长,在他有困难时给予照顾,万一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双双早逝,那么教父教母还要担负起抚养他成人的义务 (二)新生儿洗礼 洗礼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时举行的一个重要仪式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须经过洗礼除去污垢,变得纯洁,方能被接受为基督教的人,日后才有资格进入天堂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婴儿,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后接受"施洗者约翰"为他施洗的但在基督教国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婴儿时由家长抱到教堂受洗的 婴儿正式起名与洗礼同时进行,所以洗礼也叫"命名礼"婴儿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后,即发请帖邀请亲友参加,一般只请至亲近友,人数不会太多 施洗礼时,婴儿由教母抱着站在教堂内圣坛前的"圣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围拢过来,由牧师或神甫宣读《圣经》中的有关章节,口诵规定的礼文,并接过孩子,用手蘸圣水滴在孩子头上,口称:"我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给你施洗"然后,再说几句愿孩子长大后要博爱人类、侍奉上帝之类的话,洗礼遂告完毕。
洗礼之后自然是要庆祝一番,婴儿的父母要举行一次午宴或茶会,邀请施礼的牧师或神甫、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