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军一号作战的深度研究.doc
49页关于日军一号作战的深度研究关于日军一号作战的深度研究编者按:一号作战至今迷雾重重,有必要进行讨论,还原历史真相一号作战及其后果) Q j“ E+ T3 i( t为了发动一号作战计划,日军可以说是设法将明治维新以来,所有累积的陆军战力,都要 孤注一掷地投入日大本营决定,中国派遣军在执行一号作战计划中,所有的兵力与支援要求, 都给予最优先的配合在兵力动员上,日军决定再动员五十一万部队,优先补足中国派遣军所 有的缺额;尽量将原先在中国战区的乙种师团与丙种师团,调升为甲种师团(使得日军甲种师团 再加上所有补充、特种作战单位之后,作战的兵力达到三万两千人)此外大本营并且还抽调日 本本土与关东军的部队,进一步支援中国派遣军的一号作战日军对于一号作战计划的先期后勤准备,周全到几乎难以想象的地步先是改组了整 个在中国战场的航空兵团,单是空军作战的油料,就有半年的储量,弹药的储量多达两年并 特别派出从未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过的装甲师团,参战各军的粮弹后勤支援,都有半年以上使用 量的准备;马六万七千匹,运输汽车一万三千辆,运输补给船艇一万艘并且调动日本全国所 有的道路、桥梁工程支援人力与器材,投入战线后方道路的维修。
日军在一号作战计划所有的 作战需求,上至野战医疗设备,下到士兵军靴的修理,都一应俱全,它成为日本皇军成军以来, 历史上空前的全面出击作战,其动员规模,超过了明治时期日俄战争的两倍以上 / b4 d# `7 v9 }. v- V2 `, N“ P“ m \- P5 V8 |日军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对于华北日军负责打通平汉路,捕捉河南华军汤恩伯主力的作战任务,原是有着不同的意见因为他认为,这次日军大本营能够发出如此强大的兵力给中国派遣军,与其进行大陆交通线的打通,不如让他执行西攻西安,截断重庆左翼的作战计划,但是日大本营并不同意他的观点(幸好日本大本营没有同意这个作战计划,否则中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大本营下令由关东军调出精锐的第二七师团、铁道联队、汽车兵团等特种部队,以支持华北方面军的一号作战任务,务必全力打通平汉线,捕捉在河南的华军主力 i; G2 Z% ~+ E; |7 d华军河南阵地的防务是由蒋鼎文与汤恩伯负责由于日军在中条山会战之后,将近三年都没有在华北发动攻势,使得华军失去作战的警觉与士气;加上河南连年天灾,民生困苦到了极点,军队的补给不足,兵员补充又以远征军优先,因此战力已经降到空前的底点。
在日军发动攻势之前,蒋介石与驻华美军的将领,对于日军的作战企图,缺乏共识与掌握,由于史迪威坚持认为,日军的攻击只是例行出击的演习,根本无意深入华军阵地与进行长期的占领作战,当前华军应该以静制动,故将拥有美式装备、员额充足的华军部队,调入缅甸原始山区进行作战所以汤恩伯奉命以静态防御,在嵩山以东的密县、巩县一带阵地布防6 z) O% |3 v: i( C- R2 c而刚好河南发生严重的大旱灾,几百万以上的中国百姓九死流离,粮食供应非常缺乏,物价上涨已经是七七事变当年的五百倍社会的困苦、人心的不安,加上重庆的内争浮现,美国介入中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军力上补充兵员的严重不足,美援武器更是纸上谈兵的迟迟没有到手,这一切都使军心更为涣散 f ^0 H“ B4 j7 K7 b4 K蒋介石企图抽调接受美军装备的远征军回来参战,不但遭到史迪威拒绝,而且在罗斯福亲自介入的压力下,于四月二十五日,蒋介石被迫下令远征军由云南出动,渡过怒江,参与缅北的作战这时候日军刚攻陷郑州,开始击溃华军在河南的防线,蒋介石却只能眼看着中国战区受到日军攻势无情的蹂躏在盟国的眼中,装备中国的军队,只是为了英国在缅甸与印度的利益而战。
6 T7 o+ I2 G. F2 i- y# h8 I. P. _+ a6 k' q: b 日军南下的攻击,很快又恢复行动十二军攻陷许昌之后,日军第十一军横山勇,同步派遣一个旅团北上夹击,于五月八日南北两军在遂平会师,日军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的七年后,才终于勉强的打通平汉铁路回复 9:, @* |; f5 V- i v* u% x8 K作者:第六方面军司令于是一场推诿责任的内部攻防战,立刻就在华军、美军之间展开史迪威以及一些美国记者,当然乘机发表他们的“证据”,指出蒋介石的部队根本不战而退,却完全不提自己情报判断的严重错误,导致中国战区没有预先做好准备,以及在作战期间,整个后勤支援迟迟未到,与空中掩护严重不足的责任事实上,以中日双方当时在河南的兵力部署与作战准备而言,华军由谁去指挥,结果都不会好到那里去华军若是不退,只有遭到歼灭有谁问过,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认为日军只是演习的情报判断,让中国军队无法得到战前的补充与准备,应该负起多少的责任?日本十一军发动长衡会战8 l: n) x3 n* B. ]* t) c$ _横山勇决定在五月二十六日,也就是日军在对马海峡大破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历史光荣纪念日,在湖南发动对华军全面的攻势作战。
装备充足的三十六万日军,在优势火力的支援之下,分成七路扑向华军阵地,来势之凶猛,远远超过华军的预估日军精锐的第三、十三师团以及二十七师团,从左翼(东线)先攻,一举深入地插进平江,再突进浏阳,直捣薛岳预控的反击部队基地很不幸的是罗斯福把史迪威这个白痴送给我们当战区参谋长4 M3 J“ n“ Z# Q$ a0 v7 g“ `, b这时候在缅甸原始丛林指挥作战的史迪威,在看到华军全线溃败之后,才“想起”了他还是中国战区参谋长他于六月八日突然出现在重庆,幸灾乐祸的宣布“中国陷入危机”,接着立刻派员督导美军从桂林的训练中心进行撤退,同时不断设法干预陈纳德的空军后勤支援,并且开始推动接掌华军指挥权,以及寻找可以推翻蒋介石军政领袖的活动史迪威完全不管这个中国战区作战惨败的灾祸,是谁作出严重错误的情报判断,以及致命的错误作战部署?到底是谁仍在制肘空军出击日军的任务?史迪威居然认为,只有他接掌华军的指挥权,才能在中国地区击败日军,而其他任何对于战场的补救与支援措施,根本无济于事(这种完全疯狂与违背常理的行为,也只有史迪威这种人才做得出来!) “ |5 |4 f4 {* m4 E- R/ F0 ]5 G* c1 s/ b2 d, k5 z8 s, {# d2 s9 L 日军作战计划的另一步棋,就是同时奔袭衡阳。
横山勇在日军在还没有攻陷长沙之时,就已经下令第六八师团与一一六师团,绕过长沙外围,马不停蹄的沿着湘江两岸,直接扑向衡阳华军阵地此时薛岳所指挥的主力部队,则向江西方向败退,根本无法拦截日军的长驱直下,整个第九战区的防卫系统为之瓦解4 X1 i1 P1 Y9 T% J g: y. A- r: H: P7 o1 c- X# Q2 x1 W) U 这时湖南前线的作战陷入危机状态,蒋介石无法把拥有美式装备以及员额充足的八个军部队,调回东线作战,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战力不足的部队,在湖南遭到致命的打击事实上,日军指挥官横山勇最为担心的,就是蒋介石会把这八个军调回,在湖南与日军决战横山也担心美军会调动一切的空军,支援华军作战,对自己脆弱的补给线进行全面切断的空中攻击 ! @ s4 w 这时候,拼命为华军出力的,还是指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陈纳德将军他设法透过管道向华盛顿反映中国战区所面临的危机,以及史迪威利用机会夺权的真相,无奈当时华盛顿与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因而对于中国战区的恶化逆转,产生极大的轻视与厌恶西方主流意见于是认定:“果然是史迪威有远见,早就说蒋介石的华军不堪一击,现在得到证明了吧!不仅如此,还要连累美军替蒋介石收拾残局。
鬼泣神嚎的衡阳保卫战 8 m1 b' S# Q# j+ m' U h3 T“ t) {- N/ Y日军以为在长沙会战中,已经将华军第九战区的防御系统,予以彻底的击溃,虽然没有围歼中国的主力兵团,但是华军在受到重挫之后,已失去再 战的能力,对于日军进行长距离奔袭衡阳的作战,横山勇更以为把握十足事前衡阳在日机猛烈的轰炸之下,衡阳市区已成一片焦土,因此横山认为,日军可以出其不意地迅速攻占衡阳但是横山没有想到,由方先觉所率领的中国第十军,却在衡阳进行一场惊天动地的阵地保卫战,差点把横山的完胜攻势,搞成凄惨的大败仗 @* ]3 w4 A2 J“ X N( u由于薛岳把第九战区的残余的部队,集结在湖南与江西交界的一带,企图等日军深入之后,反击日军的侧后但是薛岳的这个布阵,却遭到日军主力兵团向东旋转的多路围攻,因此不但无法发挥侧翼包抄日军的效用,反而让南方的衡阳阵地,出现兵力支援分配不足的危机日军在攻占长沙的同时,横山勇对衡阳发动长距离的奔袭突击,日军第六八师团(佐久间为人)与一一六师团(岩永汪),沿着湘江东西两岸,分途包抄衡阳;第六八师团的决死突击队,在六月二十六日半夜,攻占了美军在华最大的空军基地衡阳机场,得到了日皇亲自的传令嘉奖。
/ N6 C) k ~. C , Q! ?# V( e- ]7 Z但这阶段战果能否算入抗战恐怕大可商榷[我党想建立三山(包括天目山)根据地的想法由 来已久,根据国民党方面的说法,皖南事变就是想南下建立三山根据地,向在他们南下 必经之路的国军 40 师进攻引起的抗战八年国共磨擦不断,仅就作战 3200 次,歼灭国 军 14 万人 1944 年下半年日军抽调走大部分敌后战场的兵力发动湘豫桂战役进攻国军后,在中 国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包围的态势,正在转变为敌人的孤立据点 被大片抗日根据地封锁和包围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留守延安的八路军) E3 F) y' W3 x三五九旅一部南下向湘粤发展;在华中的,一部向西向河南发展,一部向南向东南 沿海发展1944 年 9 月 27 日,中共中央向华中局发出《关于发展苏浙皖地区总的方针和部署》 的指示:“我军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的条件,对苏浙地区应有新的发展部署,特别是浙江的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 ” (《粟裕战争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1988 年 11 月,第 1 版, 第 304 页)随后中共中央又指示华中局:在执行西进、南下两大任务中,应以南下为主, 江北兵力尽可能抽调南下,一切工作首先着眼保证南下任务的完' h2 ?“ }9 s2 s* L6 K; Q成,争取全面控制苏、浙、皖、闽、赣诸省,使我党我军在举行战略反攻时处于有利的战 略地位。
中共中央决定第一师(包括苏南地区的第十六旅)担任南进任务粟裕准备向东南敌后发展的新区,处于国民党第三战区的东北侧,扼长江三角洲西南门户 粟裕形象地说:“这一点,要和部队讲清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首先遇到的对手主要将 是国民党正规军 ”天日山地区集中的国民党中央军,在数量上、战斗力上均高于南下前的估计0 S F$ o, W q% v; s |7 h+ @8 u2 x2 月 10 日,正是农历新年前夕,大家都在忙碌着准备过春节夜晚,刺骨的寒风卷着雨雪, 劈头盖脸袭来,天空云层很厚,能见度很差这样的时候敌人容易麻痹,粟裕抓住战机,擂响 了向敌后行动的战鼓一纵从郎(溪)广(德)地区出动,兵分 3 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粉碎了国 民党地方部队多次出扰,全部进入莫干山区第三纵队七支队担任侧翼掩护,进至广德以南柏 垫以东地区国军已于 2 月初得悉一师主力南下并与十六旅会合的消息,认为南下是企图 进入莫干山建立根据地后,可能进入杭嘉湖与海北地区,准备尔后协同盟军登陆作战,以争夺 国际信誉当他们发现一师主力越过广(德)泗(安)路南下并东进时,国军第三战区以陶广为总司 令的苏浙皖挺进军总部即令第二十八军以第六十二师主力“迅将该匪歼灭,毋使坐大”2 月 12 日 第三纵队第七支队在广德正南上堡里将国军“忠义救国军”一部击溃,随即以一部进至孝丰北之阳 岱山、景和里一线。
这是大战的前奏曲13 日,粟裕电令王必成率一纵主力日夜兼程西移孝丰以北,投入孝丰地区交战15 日命令第三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