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数上课程纲要.doc
7页课 程 纲 要 学校: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二郎庙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设计者:赵盼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授课课时:80课时 ★设计者:郑州经开区二郎庙小学 赵盼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课程背景:一年级数学,旨在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课程目标:1.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通过情境图的动态展示,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经历看图斜列式子等活动,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经历摸一摸,拼一拼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通过观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认一认,拨一拨,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课程内容及实施策略单元序号单元专题学习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资源学习策略开学第一课分享课程纲要1课标课程纲要、课件1. 明确学习方法;2. 自主阅读教材,明确学习任务;3.在此基础上分享学期课程纲要,明确学期规划1准备课数一数1课标、教材、课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学会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比多少1课标、教材、课件通过分一分,理解“同样多”“多”“少”等含义,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2位置上、下、前、后、左、右2课标、教材、课件通过直观演示,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知它们的相对性2课标、教材、课件动手操作,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4课标、教材、小棒、课件通过读一读,写一写,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比多少2经历分一分的过程,认识“>、<、=”的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第几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等活动,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分与合3经历摆小棒的过程,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加法2通过自主尝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减法20的认识1通过情景图的展示,知道0表示一个都没有,在直尺中表示起点单元总结1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认识图形(一)认识图形3课标、教材、课件,立体图形模具在分类、观察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撘一搭2在拼、摆、搭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期中复习系统整理4课标、教材、测试卷利用知识树,构建知识结构测试2在解决问题中检验新知的掌握评价2结合课程纲要评价标准,进行阶段性的自我评价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6、7、8、9、106课标、教材、小棒、课件通过读一读,写一写,熟练得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加减法5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解决问题3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6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6课标、教材、课件经历数数、读数、排序等过程,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读法和写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解决问题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数学乐园2课标、教材、课件经历“下棋”游戏的过程,初步感受到做事要遵守“规则”,学会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7认识钟表5课标、教材、课件结合生活经验,会认、读、写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7课标、教材、课件通过圈一圈,凑一凑,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的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4通过积极思考,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期末复习自主复习8课标、教材、测试卷经过自主梳理,利用知识树、错题本等材料,形成本学期知识结构测试4认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检验学习评价2结合课程纲要评价标准,进行学期自我评价★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权重:4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第描述评价方式过程表现(权重:10%)学习兴趣合作水平自主意识交流状态根据是否能积极思考、善于交流、愿意合作分为四个等级:A10分;B8分;C6分;D5分学习小组每日记录学习表现,班级评价小组进行汇总整理作业评价(权重:10%)作业态度作业质量根据作业完成是否字体工整、书面整洁、及时纠错,将作业等级分为四个等级:A10分;B8分;C6分;D5分。
作业批改记录期中阶段性评价(权重:20%)学期中综合掌握数学知识情况期中测试成绩期中测试期末终结性评价(权重:60%)期末质量调研考试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