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发展.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8012142
  • 上传时间:2018-07-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3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 重点一、语言理论的发展对对外汉语教 学的影响• (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中心发生了变化 • 总的来看,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都受到了语言理论的影响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 代后期• 受美国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重视语言 结构的教学,忽视了语言的交际规则,倾 向于重视单个层面的、局部的、零散去对 比、归纳语言之间的共性和特点,因此, 这一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以结构形式为 中心的以形式为出发点的思路在八九十 年代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著作中 得到了较全面的体现和总结,如刘月华的 《汉语语法论集》、吕文华的《对外汉语 教学语法探索》等第二个阶段是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 后期• 随着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对外汉语 教学界开始引入交际教学法和功能——意念法 吕必松(1981)首先引入了第二语言教学总体设计 和语法大纲、情景大纲、概念大纲的概念,并且 专门讨论了“语言教学中结构、意义和功能的结合 ”问题刘珣、赵贤洲等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 这一阶段对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路子进行了积极 的探索和评价 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以来• 受功能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影响,交际能力、 功能得到更多的重视,文化因素也受到前所未有 的重视,“结构、功能、文化”三结合的教学法成 为多数人的共识(李泉,1997)。

      • 刘珣(1997)主张结构、功能和文化应当紧密结合 在语言教学中,“三结合”的意思是:结构是基础, 功能是目的,文化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一般说来 初级阶段以结构为主,中级阶段要加强功能并巩 固、扩展结构,高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特别是目 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分量应逐渐加大• 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从以“结 构形式”为中心到“以结构为主,结构和功能 相结合”再到“结构、功能、文化三结合”, 从重视研究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获得到 重视结构——功能与交际技能的培养 • 思考:文化究竟应该如何引入到对外汉语 教学领域,现在的文化引人偏重单纯的引 入中国文化知识,更确切的说是传统、古 典的文化知识而我们现代的、世俗的或 是说形而下的文化知识很少能得到全面的 引入,而这些只是恰恰是我们最为实际的 文化 (2)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范围有所扩 大•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汉语本体研 究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由重视语法教学转向加 强词汇教学和语音教学等如杨惠元(2003)提出“ 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的观点,认为在整 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 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上,而不必自始至终 强调句法教学,只教最基本的句型,句法规则宜 粗不宜细。

      • 对外汉语教学一开始只重视词、词组和单句的分 析,后来发展到加划复句、句群、语篇的研究和 语素的研究 • 如吕文华在《关于对外仪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思考 》一文中就提出建立语素教学和句群教学的一些 构想,分析了语素教学和句群教学的重要性;认 为运用分析语素的构词功能和语素义、词义的方 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掌握词汇、扩 大词汇以及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通过句群教学能 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更加深入• 随着语言理论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也在不 断走向深入,突出地表现在运用“三个平面”理论 上对外汉语教学在深化句法分析的同时,加强 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吕文华在《关于对外汉语 教学语法体系的思考》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对外汉 语教学中应尽量做到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 分析相结合,这三个平面的分析应该在从初级到 中高级阶段的教学贯彻到底 • 对外汉语教学还从社会语言学、生成语言学、认 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配价语法理论等语言理 论中吸取有用的东西,用来分析和解释对外汉语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二、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体来看,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之间的互动机制尚不明晰,对外汉语教学 可为汉语本体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但汉语 本体研究的成果却不能拿来解决语言教学 中的问题,因为这些研究理论性太强,不 够“平民化”,用到教学中只能是越讲越不明 白。

      一)语音研究• 研究集中在汉语语音特点、规律以及语音 对比等方面二)词汇研究• (1)词语的理据性特点研究词语的理据性运 用到词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 地掌握词汇 • (2)对汉语中的特定词语进行研究,如双音 节合成动词、同素反序词、离合词、义化 词语、外来词语、时间词、习惯用语和新 词语等 • (3)汉语词的词义研究,如文化义、词语释 义、词义辨析、国俗语义、色彩意义等(三)语法研究• 近些年来,语法领域的研究更加注重对具体语言 现象的分析,并且更加注重在句法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即运用“三个平面理论 进行研究 • 同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有所侧重,陆俭明 (2000)指出语法教学着重要教的三类语法现象, 一类是汉语有而英语没有、美国学生又常容易出 错的语法现象,一类是虚词,一类是同义句式的 比较在此基础上,他强调语法教学要坚持随机 教学和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在具体的语法现象方面,主要有如 下一些方面的研究:• (l)语法结构研究:鲁健骥(1999)从句法、语 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对状态补语进行了 全面详细的分析,他把状态补语的语义类型 分为四类还有卢福波等人的研究。

      • (2 )虚词研究: • (3)句法成分的研究:吴中伟(2000)对汉语的 主语进行了重新界定:主语是表示行为动作、 活动变化、性质状态的主体 (四)汉字研究• 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此外,还有对汉字 的部件等方面进行研究的 • 主要有: • (1)字形(如部件、笔画等)研究 • ( 2)汉字声旁研究 • (3)重视汉字之间联系,主张进行字族研究 • (4)主张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进行多方位、多 角度的研究 (五)修辞研究• 比较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的研究,基 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修辞研究要少得多,亟 待加强目前很多人开始重视修辞研究 • 如陆庆和(1998)探讨了留学生理解修辞内容 的问题; • 何自然(2000)在介绍语用学的基础上,分析 了语用学对修辞研究的启示 (六)语篇研究• 彭小川(1999)分析了“倒”在语篇中的四种基 本模式及其语篇功能; • 史有为(2004)对语篇的内涵、语篇类型和语 篇法则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 了详尽系统的阐述 (七)方言研究• 90年代以来,有的学者开始关注方言与对外汉语 教学的关系,并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当引入 方言知识 • 张振兴(1999)认为汉语已经入门的外国学生需要 更深层次的汉语知识和汉语社会的入文历史等知 识,汉语方言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 丁启阵(2003)提出有必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安排 一定量的汉语方言内容,这也合乎对外汉语教学 事业的发展趋势 三、语言学分支学科与对外汉语教 学• (一)语义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 间意义关系的学科19世纪初,语义学已 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世纪中期, 结构主义语言学陷入“危机”,语言学家的视 线逐渐从语言的形式结构转向语言的运用 和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的意义问题越来 越受重视 1.从语义与语言功能的关系看语义学 对语言教学的作用• 每一种语言都具有三种基本功能:思维功能、交际功能以 及“人际相互作用”功能 • 意义是语言功能的重心意义是思维的中心,因为人们对 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通过语言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归纳 的,这一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语言, 思维活动就无法进行 • 意义也是人们交际过程的基础和核心人们的交际过程是 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人们思想交流的过程对说话者来 说,首先要决定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是什么,然后才决定 以何种语码准确地表达出来;对于听话者来说,交际的过 程是如何正确地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意思、如何了解别人 的想法和看法的过程。

      上述两个过程也正是语义研究的过 程 2. 语言的深层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 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 层结构”两个概念他认为,任何一个句子,都具 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而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 构转换而成的 • 他在语音学与语义学之间引入了一个专门概念— —句法描写,认为在句法描写中确定语义解释的 那一方面称为句子的深层结构,句法描写中确定 语音表现的那一方面称为句子的表层结构 • 邢公畹(1996)讨论了语言深层结构的分析对对外 汉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他首先讨论了语言深层结 构的内涵,认为语言的深层结构就是深层的语义 结构,语义自成系统,是语言诸成分中的重头, 应当重视“语义系统”的分析3.各种语义分析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的应用• 语义学为意义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多种具 体理论和方法,如语义场理论、语义成分 分析(即义素分析)、语义特征、格语法和语 义指向等 •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 ;北京大学出版社(二)语用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莫里斯的符号学,语 用学是对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施行的语境 的研究,它所涉及的是语境依存方面的意 义。

      1.含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运用• 指语句(甚至词)的非字面意义,即隐含的、 非明说的意义 • 宗世海(2002)讨论了含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 学中的运用首先他认为含意理论主要包 括以下内容. (1)词语、成语的隐含意义; ( 2)间接言语行为意义,如中国入的问候语“ 吃过了吗?” 并不是准备邀请对方吃饭或者 怕对方没钱吃饭等 2.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运用• 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是交际过程中 参与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及理解接收信息 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语境对语言的生成( 表达) 和分析(理解)有制约作用常敬宇发 表了关于语用研究的一系列文章赵永红 (2003)讨论了语境与语法教学的关系 3.语用分析、语用知识在对外汉语教 学的运用• 一般来说,语用分析包括话语结构分析、 交际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分析、交际过程中 信息结构分析及语气情态分析等等在教 学方面具体涉及到话题、谈话心理、语用 含义、预设、焦点,以及语境、交际双方 的关系等因素 • (1)多角度分析语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卢福 波(2000b)讨论了对外汉诸语法教学理论中的结构 、语义、表达三者的关系;赵淑华(2003)通过实例 说明了语用分析的方法在语法教学、词汇中的作用 和意义。

      • (2)将语用分析与课堂教学相联系,旨在提高教学 质量陈作宏(2003)以中级口语课中语用分析的运用 实例为依据,总结了语用分析在第二语言汉语教学 中的作用; • (3)运用语用分析法分析修辞现象常敬宇(2000b)分 析了委婉表达的方法,主要有避讳法、避重就轻法 、贬义褒说法、先扬后抑法、寓批评于希望法、回 避法、含糊其词法、托词法、谦虚法、暗示法、代 词示意法、转移话题法、征询商量法和使用语气词 法等十三种; (三)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21世纪是认知的时代,认知语言学成为语 言研究的重心 • 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一种认知活动, 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形式与意义及 其规律,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对 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 的学科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范畴化利原 型理论、隐喻概念、意象图式、认知语法 、象似性和语法化以及认知语用推理 1.意象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意象图式是指人类在身体经验基础上形成 的认知模式,它是形成语义结构的基本途 径,是语义结构的认知经验基础意象图 式可以为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提供充分的 认知心理上的依据和解释。

      • 意象图式研究主要有图形——背景关系、规 模和范围、详细程度和部分的凸显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对于分析和解释语言结构有着 重要作用 • 比如,可以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