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文殊院的导游词范文5篇(2021word资料)..doc
22页四川文殊院的导游词范文5篇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20xx年——620xx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 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川文殊院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四川文殊院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文殊院座落在成都市西北角,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声名远扬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市民群众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1720xx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这82根石柱今天成为院中一景 近代时,文殊院香火兴盛历任方丈都在这里开坛传戒,并办有佛学苑、传习所,培养僧才抗战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这里讲经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寺庙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共有房屋200余间,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有僧人60多人现在是四川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走近寺前,只见古色厚朴的围墙盘绕在古刹四周,正门上嵌着"文殊院"三个大字,与围墙上"南无阿弥陀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相映衬,使文殊院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寺内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五重殿宇,两庑配以钟鼓楼、禅堂、观堂、客堂、斋堂、戒堂、念佛堂及各职事寮房,形成闭锁式的四合结构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200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同,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又前临文殊院街,后畔万福桥侧,素有"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之说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就拿供奉的佛像来说,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
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护法韦驮像,1820xx年本圆法师主持塑造,整个塑像均以青铜翻砂而成,韦驮威武而立,相貌端庄,盔、铠、靴、杵的链锁,浮雕花饰,都雕琢剔透,工艺精湛,是一尊难得的艺术珍品还有一尊观音大士像,也为1820xx年用青铜铸造观音慈祥平和地坐骑在水兽身上,形象生动,缨络衣纹、细致流畅所骑水兽,似狮非狮,似犬非犬,造型独特,温顺可爱这尊造像,反映了清代较高的雕铸水平 另有一尊缅甸玉佛,是文殊院和尚性鳞1920xx年一路募化,历尽艰苦,步行到缅甸请回的,也十分珍贵 在藏经楼,收藏了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金刚经》等,十分珍贵 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20xx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文曰:"从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生平,云披月满。
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果亲王墨迹是清朝雍正年间,果亲王赠给文殊院的墨宝条幅上写着"日面月面,胡来汉现有时放行,有时把断世法佛法,打成一片苦作一片会,遇贵即贱不作一片会,麦里有面"另有一副于佑任所书"圄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的对联.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高僧玄奘顶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印度贝叶经是1887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绣工细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毛林全用经文组成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挑纱文殊为清代女信徒吴贞女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象是绘画,十分精美. 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杨光坼用绳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舌血含宝是指清朝时有三位和尚用舌血书写的《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 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干、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
文殊院以它优美的园林、庄严的殿堂、众多的文物吸引了大批中外来客文殊院的素撰佳看也闻名退还,中外来宾争相品尝,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四川文殊院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 今天我们将到成都久负盛名,拥有"空林八观"之美誉的寺院文殊院游览大家都知道,寺院是佛、法、 僧三宝的常住处也是佛教的传播和沿袭之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一, 是因为创立者佛陀所说教法而得名佛教人们通常所说的佛陀或佛,在佛教中是"觉悟者"的意思,也是指 彻底得悟佛法的人,那就是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当佛教传入我国,则依释迦牟尼名字的第一个字,又称 佛教为"释教"佛教起源于印度,自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创立以来,已有2500 多年的历史在世界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我国以及亚洲地区由为突出现在全世界的佛 教徒约有3-6 亿之多可谓"天下名山僧占多" 成都的文殊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修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 年)到今天已经有1386 年在 隋朝时,隋文帝的儿子蜀王杨秀的宠妃,当时称为"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称妙圆塔院,宋 朝仍然称为信相寺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
建筑几乎被毁,唯有10 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 经历浩劫幸存了下来1681 年,正是康熙二十年据说文殊菩萨的化身慈笃(dǔ)禅师来到荒芜的古信相 寺,在两株千年的古杉处修建庙宇,苦心修持,传教四方,名声远扬在慈笃禅师圆寂火化的时候,红色 火光在天空中形成文殊菩萨像,经久不散人们才恍然大悟慈笃禅师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 文殊院,香火非常旺盛以后官僚,军民均自发捐资重修寺庙,在清代嘉庆年间,文殊院的方丈本圆法师 买了82 根石柱,改建了主要殿堂,道光年间又加以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总面积达到1.16 万平方米 由于香火旺盛,历任方丈都在这里开坛传戒,并且办有佛学院、传习所来培养高僧到了现代,人民政府 多次拨款修善寺庙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共有房屋200 余间,僧人60 多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 了文殊院街,街道的两旁有许多的小店,他们都出售佛家用品,由此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文殊院的香火是 非常的旺盛马上到文殊院了,等会儿大家下了车后还是先留影照像,我为大家购买了门票以后,请随我 游览,我们的车则停放到院内说到就到了,请大家带好相机下车留影买了门票,客人照好相后)请 大家看我们后面的这一面照壁,古朴庄严。
高7.7 米,长15.85 米慈笃禅师当年写的对联:睿泽深天地, 宗风越古今道出了佛法广泽于天地间,佛教才能千古流传黄颜色标志着这是佛门净地,任何的妖魔鬼 怪都不可能通过此照壁进入到院内好,大家请随我进入山门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大多居于山林 当中,所以有山门之称门口有1、2、3 三道门,象征佛教中的"三解脱门",就是佛家通常所说的:空门、 无相门、无作门,所以又称三门进门的时候请大家抬头看正门上方"古信相寺"这是清朝道光十年,公 元1830 年扩建文殊院竣工时,主持国超大师所书以此纪念古信相寺所经历的千年沧桑这第一殿便是天 王殿了首先请大家往房梁上看:有一个八卦图形,因为这些建筑毕竟是中国式的建筑,尤其是在古代, 看风水,看日子是修建房屋的必要程序所以有这个八卦图了上面所写的字是:大清道光二年辛已岁廿 (niàn)五日立;禅林堂主持国超协同雨序大众重建可见文殊院是公元1822 年开始扩建,1830 年竣工, 前后用了7 年的时间 我们率先看到台座上这位袒胸露肚,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对联:大肚包罗见前住位兜率主,微笑圆 融当来出世弥勒尊)弥勒是菩萨名,据说他出生在古印度南天竺劫波利村大婆罗家庭,属于第一等贵族, 非常高贵,一般人是没有办法同他接触的。
跟随佛主潜心学法,受到佛主授记,成为未来佛也就是再经 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佛将继承佛主的佛位,是佛主的法定接班人佛教来到我国以后,老百姓 总是赋予他许多的人情味让他如此和蔼可亲在五代十国时期,人们传说在浙江奉化有一个名叫契(qì) 此的一个怪和尚,他生得矮胖,肚子很大,经常用竹杖挑着一个大布袋,面代笑容,四处化缘,启示世人, 并且有点疯癜因为他总是背着个布袋,所以我国也称他:布袋和尚在他的上方写着"兜率陀天""天" 是指佛经中的六欲天,简单的说相当于有六层,它们是:帝释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 他化自在天这还得请大家假想该殿是一座山佛经中说:在世界中心有一座大而美丽的山叫做--须弥山, 是日月星辰的轴心,高672 万里在这座大山的腰间帝释天中,东南西北各有四峰, 称为犍(qián)陀罗 山,也叫做须陀四宝山,高336 万里,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围绕,四大天王便居于此 请大家看,左边第一位和右边第一位是守卫山门的哼哈二将;左边这第二位是北方多闻天王,手拿混 元珍珠伞,任管?雨?之职;左边第三位是南方增长天王,手持青光宝剑(或塔)一口,任管?风?之职;右边 第二位是西方广目天王,手拿紫金龙蛇一条,任管?顺?之职;右边第三位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拿碧玉琵琶 一面,任管?调?之职。
总的来说,他们掌管着世间的"风调雨顺"又预示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在须弥山 的山顶是忉利天,往上八万由旬(一由旬相当于三十或四十里)是夜摩天,此天永远光明,没有黑夜再 往上十六万由旬便是兜率天对于兜率天,我想大家应该不会太陌生吴承恩的名著《西游记》中,道家 太上老君便住在其中,这里是他炼丹的地方,也在兜率天中炼出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佛经中则是候补 佛的居处,在兜率天上的一天,相当于人间四百年那里的土地平整如镜,奇香满地,有500 亿宝宫、天 女,不愁吃穿更妙的是,意欲大小便时,地自然开事讫之后,地复还合连厕所也不用建造此等境 界,你我若能往生,那是天福不浅哪!兜率天之上三十二万由旬处是乐变化天,是菩萨居处,之上六十二 万由旬处是他化自在天,理所当然是佛主的居处 (往后走)后边的这位是接引菩萨,这幅对联就可以道出他是做什么的:长伸手接娑婆客 相随同路, 久立地 等世上人打果偕行不难看出他的职责就是接引人们去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所以一般我们不拜他 只有在为已经走出我们现实世界的人祝福,和在接近有生之末时才拜他这边这位手拿书本的老者名叫给 孤独长者这边这位是祗陀太子在这里他们各任山神和土地之职。
东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建于康熙四 十五年,公元1706 年乾隆六年,公元1741 年方丈仗伯重建钟楼内的幽冥钟高两米,宽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