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饲草供给及草畜种养循环.pptx
69页报 告 内 容,1 项目背景,1.1 符合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要求,树立大农业、大食物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发展草牧业,实施粮改饲; 建立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草畜产业体系,走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草畜发展道路全国每年进口蛋白饲料原料近10000多万吨( 2017年进口大豆9553万吨) 2017年苜蓿干草进口140万吨,燕麦31万吨 全国20多亿头(只)草食畜禽每年缺优质饲草2亿吨以上,缺口巨大1.2 迎合我国优质饲草料缺乏的现实需求,已有技术,技术应用,现存问题,单项技术,集成技术、优化模式,研究趋势,1.3 切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美国饲草利用情况,Barmes等,2007,新西兰动物饲料近100%来自草业,美国70%左右,而中国只有8%,其余依靠谷物来支撑; 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农牧结合养殖方式,美国、新西兰和欧盟规定养殖1头奶牛须配备5亩以上土地用于种植饲草,解决粪污消纳和粗饲料保障问题;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形成草畜平衡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欧洲、北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形成了“林草套种、以草养畜养禽、以粪养林养草”的林草畜禽种养循环的发展模式。
美国奶牛牧草技术路线图(美国农业部,2013),美国奶业分布图,Dairy and forage production are important across the U.S. and often go hand-in-hand,2 项目设计思路,3 研究内容与课题设计,3.1 关键科学问题,粮(林)草耦合系统养分时空运移与竞争互补规律及复合系统生产力提高的协同机制 饲草青贮和干草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规律、有害物质形成机制及调控机理 畜禽木质纤维素高效利用基础,规模化人工草地减肥增效及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 粮草耦合茬口调控与水肥一体化技术 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技术 畜禽经济高效饲草型日粮优化配置技术 林-草-畜禽复合系统结构优化技术,粮草耦合改土增草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优质饲草青贮调制及成型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 干草低损耗高品质规模化生产及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 畜禽饲草型日粮配置与高效转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林-草-畜禽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 规模化人工草地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3.3 研究内容,3.2 关键技术,3.4 研究目标,课题核心目标: 课题1:粮草耦合改土增草增效技术; 课题2、3:研发饲草青贮、干草调制技术,创制草产品; 课题4:饲草型日粮配置与高效转化技术; 课题5、6:林-草-畜禽、规模化人工草地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项目目标: 解决优质饲草供给与草产品品质的系统性和整合性不足,草畜耦合不紧密等问题,实现草畜一体化技术体系再升级,培育新型草畜产业,创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新范式3.5 分课题内容与指标,课 题 一,专题内容,考核指标,,A,,B,,C,粮草耦合改土增草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南方农区粮草耦合改土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北方传统农区粮草耦合改土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峡库区粮草耦合改土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饲用灌木与粮食作物耦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规模化饲草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粮草耦合模式2-3套、饲草生产加工基地2-3个; 在北方建立规模化饲草生产加工连片示范基地3-5万亩; 制定优质饲草评定标准或规程 2-3 项; 发表论文6-10篇;申请专利 2-3件;培养硕士3-5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课 题 二,专题内容,考核指标,,A,,B,,C,优质饲草青贮调制及成型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青贮乳酸菌筛选及饲草型发酵TMR调制技术研究 青贮发酵机理及优质青贮调制技术研究 青贮微生物互作及发酵调控技术研究 热带亚热带地区优质青贮饲料调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规模化成型青贮产品制作及示范,开发优质饲草产品加工与利用的提质增效技术5-7项;加工工艺3-6项; 开发多元化草产品2-3种; 建立饲草生产加工基地1-2个;在南方建立规模化示范基地10-15万亩; 制定标准或规程1-2项;论文12-15篇;申请专利6-7件; 培养博士2-4名,硕士5-6名。
中国农业大学 兰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 秋实草业有限公司,3.5 分课题内容与指标,课 题 三,专题内容,考核指标,,A,,B,,C,干草低损耗高品质规模化生产及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优质天然干草加工调制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及应用 优质苜蓿干草加工调制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及应用 优质燕麦干草加工调制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技术研究与示范 优质干草贮藏技术及防霉剂产品研发与应用 优质苜蓿、燕麦饲草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技术产品研发,开发优质饲草产品加工与利用的提质增效技术5-7项;加工工艺4-7项; 开发多元化草产品2-3种; 建立饲草生产加工基地1-2个;在北方建立规模化示范基地10-12万亩; 制定标准或规程2-3项;论文12-15篇;申请专利4-6件; 培养博士1-2名,硕士4-6名内蒙古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甘肃大业草产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3.5 分课题内容与指标,课 题 四,专题内容,考核指标,,A,,B,,C,畜禽饲草型日粮配置与高效转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畜禽(肉羊、猪)饲草加工与高效转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南方草山草坡草畜高效耦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奶牛饲草饲料型TMR配制及高效利用技术与集成示范 饲草蛋白源与纤维互作效应对单胃动物健康的影响研究 饲草料高效加工生物添加剂创制,开发优质饲草产品加工与利用技术5-7项;开发多元化草产品2-3种; 建立规模化饲草生产加工基地2-3个; 制定优质饲草评定标准或规程1-2 项; 论文12-15篇;专著1-2部;申请专利4-6件; 培养博士1-2名,硕士3-4名。
河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四川高福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5 分课题内容与指标,课 题 五,专题内容,考核指标,,A,,B,,C,林-草-畜禽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林间草种组合及优质饲草供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林-草-鸡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 林-草-鹅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 北方林-草-羊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 南方林-草-羊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研发林间饲草生产加工机械及畜禽养殖的专用设施2-3套(件); 建立林-草-畜禽种养循环模式2-4套;制定标准或规程1-2项; 建成示范基地2-3个,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率80%以上; 建成林间生草核心示范基地3000亩以上; 论文6-10篇;申请专利3-4 件; 培养博士1-2名,硕士3-4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百斯特草业有限公司,3.5 分课题内容与指标,课 题 六,专题内容,考核指标,,A,,B,,C,规模化人工草地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北方寒区人工草地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 南方高温高湿区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 草畜生产系统物质高效利用及循环技术研究 规模化饲草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调控技术研究 规模化奶业生产种养循环模式示范,在北方建立规模化示范基地3-5个,示范面积3-5万亩; 形成规模化人工草地种养结合循环模式2-3套; 建立规模化人工草地种养结合循环基地2-3个; 制定标准或规程1-2项; 论文6-8篇;申请专利2-3项。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四川新希望华西牧业有限公司,3.5 分课题内容与指标,研究思路:按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集成示范”层级开展研究,打通优质饲草生产-加工-转化-种养循环模式的产业链条,实现原料生产-加工提值-耦合增效的价值链 研究手段:采用分类化指导、区域化布局、多元化技术、最优化模式、集成化示范、效益化评估管理等为手段,开展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3.6 技术路线,3.7 课题间关系图,技术:研发优质饲草产品加工与利用的提质增效技术 15-20 项; 产品:开发多元化草产品 6-10种; 工艺设备:研发饲草加工工艺6-15 项,林间饲草生产加工机械及畜禽养殖专用设施2-3套(件); 模式:建立粮(林)草耦合、种养循环模式6-8套,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率80%以上; 基地:建立草畜转化、粮(林)-草耦合、种养循环示范基地6-8个;规模化饲草生产加工连片示范基地20万亩以上;林间生草核心示范区3000亩以上; 知识产权:制定标准或规程 6-8 项,论文 50 篇,著作1-2部,申请专利 20 件3.8 项目考核指标,4 研发队伍与工作基础,4.1 项目负责人科研水平及主要成果,杨富裕(博士/教授/博导/院长助理、国家牧草联盟秘书长)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本科+草业科学博士,长期从事饲草加工与草畜一体化研究;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主持过“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草业及草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D17B00,国拨经费5671万元)等重大项目; 获省部级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9件,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EI)21篇; 研究成果“苜蓿青贮中肽链内切酶对蛋白降解的作用机理“被评为第十六届国际青贮饲料大会12个重大进展之一(2012年7月,芬兰)。
长期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长达20余年 针对性:优质饲草生产、加工与利用 先进性:在优质饲草生产、青贮和干草调制、多元化草产品加工、饲草利用、种养结合等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4.2 承担单位工作基础,优良饲草资源开发、草畜转化,“十二五”承担项目情况:科技支撑、863计划、973、行业专项等20余项 建成试验示范基地:12个4.3 研发队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国内草业与畜牧学科领域领先的高等院校,中国农大,兰州大学,内蒙农大,西北农林,大型草畜产业化龙头企业,秋实草业有限公司 四川新希望华西牧业有限公司 甘肃大业草产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南京农大,以上研究队伍是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单位的基础上,经优化组成,基本覆盖了全国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产学研优势单位,共30家180余人;团队构成合理、分工明确 其中包括4所985大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草学一级学科5 预期成果与创新点,5.1 预期成果,,优质饲草供给成果 规模化饲草丰产技术、草田轮作技术、林下种草技术等,草畜产业技术成果 生物青贮添加剂创制、多元化草产品加工、草畜一体化技术等,成果形式包括:基础理论、技术、专利、论著、产品、模式和咨询报告等,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协同方案,咨询报告 粮草耦合改土增草增效咨询报告、林草复合系统发展咨询报告等,示范基地 集中连片示范基地,单个面积10万亩以上,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粮改饲和草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8,5.2 预期效益,经济效益 项目经济效益显著,具体体现在研发产品(干草捆、青贮、发酵TMR、全价草颗粒、生物添加剂等)转化、草畜转化、粮草耦合、林草复合增草提效等方面,其中仅研发产品转化一项即可纯增收0.5亿元以上 社会效益 显著提升优质饲草供给与畜禽养殖水平,保障草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 生态效益 农田施肥量减少15%以上,显著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单产;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构建起资源环境友好型的农牧生态系统思路 创新,,A,草畜一体化、种养循环 协同发展、全产业链系统设计,粮草耦合模式 林-草-畜禽复合模式 规模化草畜种养结合循环模式,拓展饲草供给途径:引草入田(林) 产品数量向质量提升:新产品 草畜耦合,高效转化,推广应用,5.3 创新点,,,,6 进度安排,7 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机制,项目运行机制:联合申报、分工负责、协同攻关、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