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件-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ppt

40页
  • 卖家[上传人]:101****457
  • 文档编号:91986650
  • 上传时间:2019-07-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14M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西汉:开辟出丝绸之路; 隋唐:陆上和海上商路进一步发展,水陆并举; 两宋:海外贸易频繁 元朝:水陆并举,,,(朝贡贸易),明 朝:,清 初:,海禁,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海禁,一、朝贡贸易 明初实行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的“朝贡贸易”政策 1、明初海禁政策,阅读材料,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皇明祖训·箴戒篇》,依据上述材料,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朝贡贸易 明初实行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的“朝贡贸易”政策 1、明初海禁政策 (1)原因:明朝初年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防止反明势力和防倭寇),实行严 格的海禁政策 (2)内容:“片板不许入海”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一、朝贡贸易 明初实行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的“朝贡贸易”政策 1、明初海禁政策 2、朝贡贸易,所谓朝贡贸易,即入贡国家表明臣属于中国,将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奇珍异物以贡品的名义进献给中国皇帝,中国再将丝绸、金银、瓷器等以“赏赐”的名义回赠给“入贡国”。

      ………明政府规定外商“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1)概念: 朝贡贸易是指海外诸国与明政府间进行的以朝贡为名的有限制的贸易2)内容:有下列规定 A、贡使——可带贡品、附带商品货物进行贸易; B、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 C、附带的货物 ——国民可在官方监督下在京师指定地点 指定日期与之交易; D、贡期、贡道、船舶数量、朝贡人数 ——都有具体的规定,这幅《万国来朝图》中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代表向清廷朝贡的情况,其中左上角的是英吉利国,即现在的英国《万国来朝图》,清人所绘《万国来朝图》中琉球国的使者,阅读材料,“有贡,即有赐……计其贡物,时值甚廉,给之太厚……所贡之物不过数百金之值,而供亿浩繁,何啻数十倍” (西洋贡使入贡,有官员要求设立税务,明成祖回答)“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日本明政府规定琉球(今琉球群岛)两年一贡,高丽三年一贡,)十年一贡……贡毋过三船,人毋过三百,刀枪毋过三千”上述材料表明,明朝的朝贡贸易具有哪些特点?,(3)特点: 1)薄来厚往(对于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 ) 2)有限制的贸易(官府控制和垄断) 3)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商业意义)(不以通商获利为目的,而求“四夷宾服”),朝贡贸易的顶峰:郑和下西洋,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zi】:计算)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都是哥伦布、麦哲伦所不及的……中国的海上事业,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3)特点: 1)薄来厚往 2)有限制的贸易 3)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4)影响: 阻碍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武装走私兴起,形成倭患倭寇:真倭?假倭?,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入而附之耳 ——胡宗宪《筹海图编》,明史日本志也说王直等人“以内地不得逞,悉逸海盗为主谋倭听指挥,诱之入寇” ——樊树志《国史概要》,有些日本“海盗”常劫夺财物,威胁贸易的正常进行,永乐初只好规定双方贸易每十年一次,“人止二百,船止二艘”,后放宽到“人毋过三百,船毋过三艘”,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之说。

      有诗赞月港:“东接诸倭国,南连百奥疆,货物通行旅,资财聚富商 “市镇繁华甲一方,古称月港小苏杭”月港,明代后期:开海禁,二、明代民间海外贸易,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的转口贸易,将中国纳入世界市场澳门大三巴,马尼拉是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盖斯比从马尼拉登陆,入侵并占领了菲律宾此后马尼拉先后处于美国、日本的控制之下1946年菲律宾获得独立 西班牙人以马尼拉为中转站,开辟了一条东向的新航路西班牙人造的圣地亚戈堡,三、从海禁到闭关 1、清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1)目的: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2)内容:颁布“迁海令” 规定山东以南沿海居民,分别内迁30~50里,商船民船一律不准入海,实行严格海禁政策 2、康熙中期重开海外贸易 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在今上海) 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只开广州一地通商 (1)原因 A、当时,欧洲社会正发生巨大的变化,清政府对西方势力十分戒备,惧怕外国势力深入腹地,破坏统治秩序 B、清政府的自大、保守的心态作怪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需求甚少 康熙晚期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清中期对外商限制更加严格,国门关得更紧 (2)闭关政策含义:一方面是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 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3)内容:规定外商只在广州一地进行有限制的通商,,,,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梁廷楠《粤海关志》 材料二:“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矣;假令姑允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矣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 思考: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访华,马噶尔尼使团画师绘 马噶尔尼使团拜见大清皇帝乾隆,马嘎尔尼的使命,1、向皇帝寻求对英国利益的保护,在北京常驻外交大臣;划定供英国商人、国民居住的区域,并由英方行使刑事裁判权; 2、通过向皇帝及中国人展示英国的科技产品、枪支火炮战舰,改变他们对英国人的印象,提高英国地位; 3、取得相对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贸易特权; 4、扩大通商口岸; 5、获取经济、技术情报,采集关于中国海岸线、城市布防、军事实力部署、地理位置等信息英国18世纪一位贤明的政治家、皇家大臣和杰出的外交家 1792年被封为马嘎尔尼伯爵后作为英国特使派往中国 1793年英国使团乘坐一艘六十门炮舰“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小船入大沽,受到直隶总督的欢迎,并拜见了乾隆皇帝。

      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 来华,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 双方互赠礼物,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 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 中国回赠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美术品等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摘自马嘎尔尼日记《An Embassy to China》,马戛尔尼船队停靠运河边 《清帝国城市印象》,(乾隆帝“圣谕”)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海国四说》卷六,(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粤海关志》卷二十三,“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矣。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十三行简介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广州成为全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经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广州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据清宫档案记载,1754年,洋船到港27艘,税银仅52万两1790年,洋船增至83艘,税银达到110万两到鸦片战争前,洋船多达年200艘,税银突破180万两十三行被称作是清政府财源滚滚的“天子南库”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曾经写道:“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堆满十三行”1850年,广州在世界城市经济十强中名列第四;1875年仍列第七闭关锁国,1686年春,广东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牙行经纪人,指定他们与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这被普遍认为是十三行外贸组织建立的标志,广州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外贸港口而始于清初的广州十三行,作为中国18、19世纪唯一的官方特许海外贸易经营机构,其对外贸易更达到了历史的辉煌顶峰然而,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了十三行独口通商的历史,盛极一时的十三行也最终走向衰落破败这幅油画描绘了清代广州城外商馆区的情景,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4)闭关政策的影响: A、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列强的侵略 B、但更重要的是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逐渐落在了世界潮流的后面,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材料,在目前留下的记载中,常常把十三行商馆描绘成为“金山银海,堆满银钱”的景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Unit2 Health and Fitness语法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2).ppt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因式分解(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原卷版).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突破速记与巧练(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中点模型之斜边中线、中点四边形(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正方形的性质(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实数 知识突破速记与巧练(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原卷版) (2).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压轴专练速记与巧练(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 (2).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综合测试速记与巧练(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中点模型之斜边中线、中点四边形(原卷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