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初稿-《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与对策》.docx
4页文献综述经常项目差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上贷方总值和同时期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上借方总值之差可以看出经常账户反映的是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产的流动,在开放的宏观经济中能够清晰地反映一国内外经济的联系紧密程度虽然经常项目的盈余意味着一国在国外资产的积累,但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会加重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与冲突,同时也不利于本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本文旨在研究影响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特别指出的是从 2005年 7 月 21 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本文的研究基于 2005 年汇改以来的数据在此我们先对国内外经常账户失衡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和评述1.国外研究文献Clarida (2005)1提出由于中国的金融深化和开放程度不够、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金融产品的过于简单使得储蓄流入拥有高度发达金融市场的美国该理论为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喜欢制造泡沫的趋势开脱,并将责任推给亚洲储蓄过剩的国家国外研究文献中有较多认为汇率是影响贸易的重要因素,而一国的贸易条件是其经常账户差额变动的外部因素。
Cline andWilliamson(2010) 2指出包括中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外汇干预或资本管制控制本币升值Won W.Koo,RenanZhuang(2007) 3选取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中美贸易额、中美两国的市场开放程度作为变量进行研究,指出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差额具有最重要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改善中美贸易失衡情况Pingfan Hong、Rob Vos 和 KePing Yao(2008) 4认为人民币汇率对贸易收支具有影响,其基于吸收法、弹性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均指出,中国应当通过人民币升值和刺激本国消费来改善目前外部经济不平衡的状况1 Clarida, Richard H. Japan, China, and the U. S. CurrentAccount Deficit[J]. Cato Journal ,25(2005):111-114.2 Cline W R, Williamson J. Currency Wars[R ]. Washington DC: Working paper, 2010.3 Won W Koo, Renan Zhuang.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in the Sino-U.S. Bilateral Trade[J ]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07,25(03):362-373 .4 Pingfan Hong, Rob Vos, Keping Yao. How China could Contribute to a Benign Global Rebalancing--A Model-based PolicyStudy[J] .DESA Development Policy Seminar, 2008(05):1-50 .2.国内研究文献国内学者也有很多关于人民币汇率对贸易收支、经常账户等影响的研究。
王君斌和郭新强(2014) 1基于宏观经济月度数据,构建 SVAR 经验模型得到货币政策冲击下经常账户、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的经验事实陈创练(2013) 2通过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两部门垄断竞争模型,分析内外部冲击在短期和长期对主要宏观变量的影响,得出人民币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存在短期 J 曲线效应,但汇改后特别是次贷危机以后,实际汇率冲击对经常账户余额变动的解释力度呈下降态势,长期来看汇率升值绝非平衡我国经常账户的有效手段除了汇率,大多学者还从投资、储蓄、人口结构、公共支出及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等方面来进行经常账户差额的研究孙浦阳、胡学文(2010) 3认为金融发展是解释当前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因素,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各国的政府治理水平刘红忠和秦泰(2013) 4基于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考虑消费倾斜因素,对我国的经常账户动态路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很大程度上是居民基于对未来消费的偏好和对净收入变动的预期而选取最优消费路径的理性结果,并非长期失衡的表征翟晓英和刘维奇(2012) 5沿着金融发展程度-消费 -经常账户失衡的路径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受消费率显著负向影响,而消费率受金融发展程度的显著影响。
陈晶(2014) 6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情况较为特殊,在经常账户差额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三个方程中,少儿人口比例、劳动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都对经常账户差额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少儿人口比例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是负相关的,而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比例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是正相关1王君斌、郭新强,2014:《经常账户失衡、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冲击 》 ,《世界经济》 ,第 8 期:第 43~69 页2陈创练,2013:《我国经常账户失衡和人民币汇率的动态运行 ——基于新开放经济宏观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估计》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第 35 卷第 9 期:第 31~41 页3 孙浦阳,胡学文. 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基于政府治理的视角[J]. 世界经济研究, 2010(5 ).4刘红忠、秦泰,2013:《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失衡还是理性基于跨期消费倾斜视角的实证研究》 , 《新金融》,2013 年 6 月总第 292 期:第 20~26 页5翟晓英、刘维奇,2012:《国际金融研究》 , 《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研究——基于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路径》 ,2012 年 8 月:第 38~49 页。
6陈晶,2014:《人口老龄化国家( 地区) 年龄结构变动对经常账户的影响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第65期:第78~81页徐忠等( 2010) 1的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公共支出的快速增加以及政府投资占比较高,这显然会影响中国的经常账户失衡杨盼盼和徐建炜( 2011) 2系统地讨论了中国的财政盈余与经常账户盈余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的走势高度一致即便是在控制住其他因素之后,财政盈余也能够解释经常账户盈余的大约16% 黄志刚和郑良玉(2013) 3还通过对我国投资率的决定因素分析为经常账户变化提供一种解释将投资率的变动分解为结构性因素、内部周期性因素和外部周期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后我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 的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的更有一些学者将影响经常账户的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梁斯、周丽华(2014) 4 以 G20 国家 1980-2012 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系统广义钜估计方法(SYS-GMM)对样本数据进行估计,用以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投资以及经常账户的解释能力刘尧成和徐晓萍(2010) 5 利用 Blanchard 和 Quah 提出的对冲击进行长期约束的冲击分解方法, 分析了内部冲击和外部冲击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 冲击- 传导” 机制。
结论表明:我国经常账户失衡主要是由我国内部冲击因素导致的, 并且, 在样本期内, 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也可以由其内部冲击分量来模拟3.文献评述综上所述,不可否认,目前关于我国经常账户失衡原因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各方面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做出了解释,理论和方法既有大量可以借鉴的内容,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1)许多学者只从了一方面去研究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比如有些只注重了外部因素,有些只注重一国内部因素例如投资储蓄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忽略了内外部因素本身的相互作用2)有些文献的研究时间过早,2005 年汇改后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过少,缺乏及时性3)针对经常1徐忠、张雪春、丁志杰、唐天,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J] . 中国社会科学,2010 ( 6) .2杨盼盼、徐建炜. 中国的财政政策、实际汇率和经常账户失衡[J ] . 北京师范大学,2012.3黄志刚、郑良玉,2013:《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下降是周期性的吗? 》 , 《国际金融研究》 ,2013 年 7 月:第 59~67 页4 梁斯、周丽华,2014 :《 国民储蓄、投资与经常账户失衡——兼论 G20 国家的人口结构效应》 , 《上海金融》 ,2014 年第 10 期:第 8~16 页。
5刘尧成、徐晓萍,2010 :《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内外冲击因素——基于 BQ 分解的实证研究》 , 《财经科学》 ,2010 年 1 月总 262 期:第 107~113 页账户失衡问题,有些学者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的方式然而随着经济问题的复杂化,局部分析的解释受到限制, “研究变量为内生变量而其他变量外生给定”的基本假设在很多情况下也无法成立4)大部分文献在研究时注重对于原因的分析,对于经常账户差额本身变动的趋势分析等以及提出的关于经常账户失衡的相关对策过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