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ppt
63页第第1010章章 城市绿化和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城市绿化和开敞空间系统规划人们渴望亲近自然人们渴望亲近自然 企求绿的滋润企求绿的滋润,已成为城市已成为城市生活的基本需求趋向生活的基本需求趋向.•10.1城市环境与城市开敞空间•10.2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的规划布局•10.3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10.1城市环境与城市绿化的基本概念10.1.1基本概念《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英国对开敞空间的定义为英国伦敦1877年制定的《开敞空间法》的定义: 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10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场所,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者不被利用的地域美国对开敞空间的定义•美国1961年房屋法规定:•开敞空间是“城市区域内任何未开发或基本上未开发的土地,具有:A.公园和娱乐用的价值;B.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保护的价值;C.历史或风景的价值日本的定义•日本学者高原荣重认为,开敞空间就是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的空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的空间间。
•我国学者就此也有相似的解释本书的定义土地底:没被建筑物遮蔽的土地 ——广义的开敞空间图:建筑遮蔽地狭义的开敞空间:各种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林荫道以及规模较大的专属绿地本章所讨论的是狭义的开敞空间10.1.2绿地与绿化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① 提供户外活动场所②改善城市景观③提供心理安定剂④维护自热生态系统平衡⑤改善城市局部气候⑥防止或减缓自然灾害及公害⑦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10.2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的规划布局10.2.1城市绿地的类型(1)分类方法与原则按照服务对象: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按照服务范围:全市性、地区性的和为局部服务按照位置:城市内部绿地和郊区绿地按照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和小型绿地按照功能:休闲绿地、景观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从城市规划角度对绿地进行分类•城市绿地在空间上的占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绿地所担负的功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三) 城市绿地的分类和用地指标1.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G绿地 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 G1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G11公园 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G12 街头绿地沿道路、河湖、海岸和城墙等,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起装饰性作用的绿化用地G2生产防护绿地园林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G21 园林生产绿地提供苗木、草皮和花卉的圃地G22 防护绿地用于隔离、卫生和安全的防护林带及绿地(三) 城市绿地的分类和用地指标1.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表表4-4-9))G1G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G4G4:附属绿地:附属绿地G2G2:生产绿地:生产绿地G3G3:防护绿地:防护绿地G5G5:其他绿地:其他绿地(三) 城市绿地的分类和用地指标1.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表表4-4-9))G1G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 G11G11:综:综 合合 公公 园园 G12G12:社:社 区区 公公 园园 G13G13:专:专 类类 公公 园园 G14G14:带:带 状状 公公 园园 G15G15:街:街 旁旁 绿绿 地地 中山纪念堂云台花园(三) 城市绿地的分类和用地指标1.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表表4-4-9))G2 生生 产绿产绿 地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G3 防防 护护 绿绿 地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生产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G4 附附 属属 绿绿 地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41 居 住绿 地 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G42 公共设施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G43 工业绿地 工业用地内的绿地 G44 仓储绿地 仓储用地内的绿地 G45 对外交通绿地 对外交通用地内的绿地 G46 道路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G47 市政设施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G48 特殊绿地 特殊用地内的绿地 居住绿地道路交通绿地G5 其其 他他 绿绿 地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表3.0.5 城市绿地统计表序 号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绿地面积 (h㎡) 绿地率(%) (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绿地面积(㎡/人) 绿地占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比例(%) 现状 规划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1 G1 公园绿地 2 G2 生产绿地 3 G3 防护绿地 小 计 4 G4 附属绿地 中 计 5 G5 其他绿地 合 计 备注:________年现状城市建设用地________h㎡,现状人口________万人; ________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________h㎡,规划人口________万人; ________年城市总体规划用地________h㎡。
10.2.2城市绿地水平指标(1)常用城市绿化指标•绿化覆盖率•各种植物在地面上的正投影面积所占总地面面积的比例•绿地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10.2.2城市绿地水平指标(2)影响城市绿化指标的因素•城市绿地为发挥其基本功能所应达到的最低水平•30%的绿化覆盖率•6m2的公园绿地•30~200m2的森林面积•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性质•城市的自然条件•城市的建设状况绿地占建设用地的比重标准:8%~15%人均绿地指标绿地:≥9.0平米,其中,公共绿地≥7.0平米绿化覆盖率大于35%10.2.3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的内容(1)城市开敞空间的起源•伴随住宅出现的庭院•城市中某些供交易和集会等公共活动的外部空间10.2.3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的内容(2)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理论•美国城市公园绿地系统:通过林荫大道将分散在各处的各种类型的公园、绿地、水面连成系统,形成一个层次丰富、贯穿城市(或区域)整体的开敞空间系统•霍华德:“绿带”控制城市用地无节制蔓延的城市规划实践10.2.3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的内容(3)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类型•网状(带状)绿地系统•楔形绿地系统•环状绿地系统•块状(点状)绿地系统•复合绿地系统10.2.3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的内容(4)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规则•内外结合、形成系统•均衡分布、服务市民•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环境•远景目标与近期建设相结合10.2.3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的内容(5)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①确定城市绿化指标及构成②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结构•城市内部的各种公园•城市外围的生态环境绿色空间•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组成完整系统的河流、林荫道以及带状绿地•③确定主要公园绿地的规模和布局•④确保各类绿化用地的实施10.3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10.3.1公园绿地•10.3.2生产防护绿地•10.3.3附属绿地•10.3.4生态景观绿地10.3.1公园绿地•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街旁绿地10.3.2生产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①隔离绿化带②干线交通设施沿线绿地③防风林带10.3.3附属绿地只存在于居住、工业、道路广场等用地之内的绿化用地•广场绿化•道路及停车场绿化•林荫道10.3.4生态景观绿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珍贵自然资源•拓展市民户外活动空间与内容•遏制城市无序发展•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自然特征,塑造主城外围绿色生态空间,建构主城“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色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 规划从区域——滇池流域——主城三个层次,构架昆明城市的绿地系统。
案例一:昆明的绿地系统规划案例一:昆明的绿地系统规划•昆明自然条件:三面靠山,南滨滇池 •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经济强省和国际大通道 1、规划构思• 近期建设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远期围绕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目标,合理规划布局昆明城市绿地系统,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为主要目标,为昆明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案例一:昆明的绿地系统规划2.1昆明区域绿地系统总体格局•将国土绿化国土绿化与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紧密联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绿化网络 案例一:昆明的绿地系统规划面状绿地结合城郊旅游业、农业的发展,在区域内建立以水源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各类大中型公园、农田、林地等为主的面状绿地线状绿地在主要河流、公路、铁路等沿线开辟线状绿地点状绿地完善城、镇、村内部的绿地系统,形成区域的点状绿地2.2滇池流域绿地系统总体格局•风景绝对保护区以滇池水面为中心,沿岸形成滩涂绿化、湿地灌木、防护林带相结合的以自然绿化为主的环湖绿化带;•风景协调区是城镇建设区与绝对保护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对其中人工建设活动加以严格限制,形成高绿地率的区域;•城镇建设区控制发展规模,加强区内的绿化系统建设,保证该区的绿地率在30%以上;•水源涵养区内实行封山育林,恢复山林植被,严格限制工业发展,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流域内丘陵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65%,平地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
2.3昆明主城区绿地规划• 从昆明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自然风貌特色,塑造主城外围的绿色生态空间,同时以水道、绿道组成的绿色廊道为纽带,与主城区的公园、游园、专用绿地等绿地斑块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主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的格局,从而有效避免主城“摊大饼”式无序蔓延,为形成合理的城市发展框架提供生态依据•生态基质:形成“依山傍水,一圈四楔”的良好生态背景•绿色廊道系统:形成“一轴两环,四篱五线”的绿色网络•绿地斑块系统:由城郊八片风景公园,9个市级公园,16个区级公园及若干居住区级公园、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专用绿地共同构成“八片九园、珠落玉盘”的格局 生态基质:“依山傍水,一圈四楔”绿色廊道系统:“一轴两环,四篱五线”绿地斑块系统八片风景公园,9个市级公园,16个区级公园及若干居住区级公园、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专用绿地共同构成“八片九园、珠落玉盘”的格局 4、创新与特色• 突破了常规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即:通过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元素形状的设计,维护各种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使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并能最大限度满足人类居住、休憩和娱乐的需要)。
从昆明宏观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自然特征,塑造主城外围绿色生态空间,建构主城“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色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和格局,为建设有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提供生态依据在此基础上做了两套近期建设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安排项目,估算资金并制定出实施项目的具体措施,使规划具有科学性、连续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案例二:广州绿地系统规划•面积:7434.4平方公里(十个行政区、两个县级市)•城市空间:山、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目标:翠拥花城•基本思路:积极发展各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实施“森林围城”和“山水城市”建设战略努力构筑“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格局,将广州建设成为国内最适宜创业、居住和国际化、生态型华南中心城市案例二:广州绿地系统规划空间布局•巨型绿心:海珠果树保护区、小谷围生态公园、新造———南村———化龙生态农业保护区等,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 •道路绿化: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地,使之成为降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条件的导风廊道 案例二:广州绿地系统规划公园•城市居民出户500~800米之内就能进入公园游憩。
•市属各区都要建设2~3个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每个行政街、镇区要建设一个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公园•规划期末各类公园总数要达到200个 案例二:广州绿地系统规划•西北和东北部:以现有林业资源林业资源为依托,建设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与森林游憩区森林游憩区 •南部平原水网地区:推动海岸防护海岸防护林林、农田防护林网农田防护林网与生态果林区生态果林区的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的南片绿洲 案例二:广州绿地系统规划案例三:大学城绿化与生态结构体系案例三:大学城绿化与生态结构体系 广州大学城规划在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开放式网络状、绿化生态系统,以“两心、两轴、四环、五廊、六核”的形式,形成绿网,创造景观生态的安全格局 • 两两心心——严格控制大学城南北两区山林地及农业生态保护区,作为大学城内部两个片区“绿心”• 两两轴轴——充分发挥南北两区中央珠江水道的生态功能作为“兰轴”,强调南北向城际功能主轴的绿化生态作用,作为“绿轴”• 四四环环——在南北两区结合,河道、公路防护带主干道及过境环状绿化,形成生态屏障• 五五廊廊——结合水系及主导风向,设置五条绿化廊道遍向珠江,加强大学城与珠江的生态关联,形成拥抱珠江的整体态势,不仅导风散热,而且将人流引向江面,回归自然。
• 六六核核——在各主要功能单元内均布置组团公共绿地,形成六个“绿核” 广州大学城的开敞空间设计•强化绿化空间组织功能,以各种形式的公共绿地为纽带来组织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形成绿色城市户外游憩空间序列,实现人类“回归自然”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