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9页第四单元同步练习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4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1、选出下列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3分)A繁衍(yǎn) 巍峨(é) 生意盎然(àng) 分道扬镳(biāo) B嶙峋(líng) 消声匿迹(nì) 河豚(tún) 焙烧(bèi) C恣睢(suī) 拮据(jié) 阔绰(chuò) 与日具增(jù)D 踌躇(chóu chú) 言简意赅(gāi) 滑稽(jī) 铿锵(kēng jiāng)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B项中“嶙”韵母为前鼻音,“消”为“销”,C项中“具”为“俱”,D项中“锵”的声母为q,故A对点评:注意本题是要求从“注音”和“书写”两方面判断判断注音的正误,要用普通话拼读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辅助判断字的读音,注意声韵母和标调有无错误,声母的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的前后鼻音是易错点,要注意判断书写的正误,要正确理解词义,据此判断字义,再结合汉字形声结构的特点从同音或形似方面仔细辨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3分) A、辨伪去妄 根深帝固 墨守成规 腐草为萤 B、歇斯底里 重蹈复辙 涕泗横流 气吞斗牛 C、恪尽职守 锲而不舍 味同嚼蜡 怒不可遏 D、唯唯连声 恼羞成怒 恃才放犷 强聒不舍【答案】C【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帝”为“蒂”,B“复”为“覆”,D“犷”为“旷”,答案为C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D.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底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答案】C【解析】分析: C句中“天伦之乐”是有家庭生活的快乐,不能形容学校生活。
点评: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4、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是否存在____________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____________事物的真相 (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____________虚心的态度A.富余 发现 拿 B.富有 发现 抱C.富有 发明 拿 D.富余 发明 抱【答案】 B分析: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点评: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判断选用5、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A回到家乡,我欣喜的发现砾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B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不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D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答案】B【解析】分析:运用反选排除法,A句中“鳞次栉比”形容楼房排列整齐,不形容汽车,C句中“异想天开”是指不切实的妄想,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D句中“忍俊不禁”已经含有“笑”的意思,不能修饰“大笑”,故B对点评: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B.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D.滥用外来语,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答案】D【解析】分析:可采用排除法,将显明有错误的句子先行排除,A句中“在款式上”和“全国一流”搭配不当,“一流”是“等级第一”,而“款式”不能用“等级”相比;B句中“同洪水”多余,“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与“经过四个小时”在时态上矛盾,C句中“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修饰不当,故D对。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7、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如①中的“如”表示比喻,“病牛”显然是比喻“青山”,所以在②之后,②句中的“而”是承接,前面说“山”,后面说“海”,所以在最后③句表示观景的时间环境,应该先交代,所以在第一位,④是先描写的景物,应该在第二位点评: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8、根据你的理解,仿照例句,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依旧遗憾; ,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答案】 没见过大漠的广袤,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奇内容合理,语言通顺 【解析】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仿写就要把书再比喻成什么点评: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9、名著阅读5分)《格列佛游记》是英国18世纪作家 的作品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抨击了当时的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皇帝用来选拔官员的办法是 ,在 (填国名)的科学院里,设计者正在研究如何把粪便还原为食物,在 (填国名)看到人们为争夺一种发光的石头而打架,在 (填国名) 格列佛被农夫带到集市上去做各种姿态赚钱。
答案】斯威夫特 比赛绳技 飞岛国或勒皮他 智马国或慧骃国 大人国或布罗卜丁奈格【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11、默写(8分)(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2)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3) ,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5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7) 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8)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答案】(1)燕然未勒归无计(2)只恐双溪舴艋舟(3)槲叶落山路(4)日高人渴漫思茶(5)酒酣胸胆尚开张(6)莫道不消魂(7)为伊消得人憔悴(8)问君能有几多愁【解析】分析:本题中易错字有:燕、勒、舴艋、槲、温、酣、伊、憔悴,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点评:默写诗文,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二、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某班级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栏目,完成活动内容6分)12、〔倡读书,说名言〕为了渲染气氛,请你说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来宣传答案】示例: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解析】分析:要求学生多积累读书的名言,答案不唯一点评:多记名言不仅对自己写作有一定的帮助,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13、〔出板报,说栏目〕宣传组同学准备出一期“我读书,我快乐”主题板报,本期板报共有四个栏目,两个栏目内容已确定,请再策划两个栏目2分)栏目一:好书大家读 栏目二:读书方法谈栏目三:_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_【答案】名人谈读书, 读书故事【解析】分析:答案不唯一,栏目名称需简洁,围绕读书主题即可。
点评:此类题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词语运用能力,平时学习中要多加训练14、〔好读书,说故事〕某一小组组织了“古人勤奋读书的小故事”的活动,请你写一个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2分)【答案】穿壁引光、刺股读书、韦编三绝等【解析】分析:要求学生多积累读书的名言,答案不唯一,很多相关成语,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开卷有益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磨穿铁砚 囊萤照读 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点评:本题要求两点,一是与读书有关,二是要是成语,关键在平时的积累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6分)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分)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