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2课时保护空气)课时检测(含解析).doc
6页保护空气(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5分,共40分)1.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B.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PM 2.5指数升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的21%,A错误;B中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错误;C中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做保护气,C正确;D中二氧化碳增多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D错误考点:空气2.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步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氧可用作制冷剂B.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C.氧气支持燃烧D.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液氧气化需要吸热,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做制冷剂,故A说法正确;B、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探空气球,故B说法正确;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故C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不能引起空气污染,故D说法错误.故选D.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空气污染物3.今年,华北地区多次雾霾红色预警,雾霾天气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原因是空气中PM2.5含量升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情况通常不可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的是( )A.焚烧秸杆 B.光合作用 C.燃烧煤炭 D.汽车尾气【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A、燃烧秸秆会产生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此过程中没有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不会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C、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D、汽车尾气中含有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故选B.考点:空气污染物4.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B.高锰酸钾﹣实验室制取氧气﹣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产生氧气C.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氧气用于发射火箭,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A说法不正确.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产生氧气,所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B说法正确.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C说法正确.D、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是由于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说法正确.故选:A.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5.如图所示是空气的自述,你认为在它对自己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有(已知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A.1处 B.2处 C.3处 D.4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空气的自述可知:①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②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等,不含有空气分子;③氮的质子数是7,不是14;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由以上分析可知由4处错误.故选D.考点:空气的组成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相关的是( )A.氢气用作燃料B.氮气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C.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的异味D.氧气用于切割金属【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A、氢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氮气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的异味,利用它的吸附性,这一性质不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C符合题意.D、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7.空气里有下列成分,其中属于污染物的一组是( )A.氮氧化物、二氧化碳 B.水蒸汽、氧气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碳粉尘、氮氧化合物【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而氮氧化物属于污染物;B、水蒸气和氧气都不是污染物;C、二氧化硫是污染物,而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D、碳粉尘、氮氧化合物都是污染物;故选D.考点:污染物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石墨能导电﹣﹣用作电极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C.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A有直接关系;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用作保护气,故B有直接关系;C、氧气能供给呼吸,决定了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故C没有直接关系;D、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故D有直接关故选C.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60分)9.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1)焊接金属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 ;(2)食品包装充氮是因为氮气 ;(3)军事上镁用作照明弹是因为 .【答案】(1)助燃;(2)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3)镁粉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解析】试题分析:(1)焊接金属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助燃,故答案为:助燃;(2)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无毒,可用氮气做食品包装的填充气,故答案为: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3)镁在空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可用于制作照明弹;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0.南方某城市春夏秋冬四季空气监测平均数据如下:指数 指标季节TSPNO2SO2空气质量指标春季924245二级夏季773438二级秋季934756二级冬季986960二级(1)该城市哪个季节空气质量最差 ;(2)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 ,治理方法有 (至少举一例).【答案】 (1)冬季;(2)TSP;大力植树造林,增设园林广场;建筑工地常洒水;不允许建筑工地的车辆带泥土上路;改个体取暖为集体供暖【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表中数值可看出空气质量最差的是冬季;(2)由图表中数值可推出可吸入颗粒物数值最大,即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TSP:治理方法有要从减少排放和加强吸收净化两个方面考虑,如:大力植树造林,增设园林广场;建筑工地常洒水;不允许建筑工地的车辆带泥土上路;改个体取暖为集体供暖.考点:空气质量日报,环境保护11.2015年11月30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巴黎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表达了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各国在会议上商讨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经济绿色水平,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一致认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所在.请你根据空气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在物质的分类中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2)在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并能制造化肥、可以做保护气体的是 ;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 .(3)稀有气体可以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 .【答案】(1)混合物;(2)氮气;氧气;二氧化碳;(3)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试题分析:(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2)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3)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答案为:化学性质不活泼考点: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空气12.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某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
请据表回答问题:可吸入颗粒物(TSP)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空气质量级别春季884044Ⅱ夏季673336Ⅱ秋季904654Ⅱ冬季986960Ⅱ(1)对该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2)该市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 3)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答案】(1) 可吸入颗粒物或TSP (2) 冬季 (3) 使用清洁燃料,大量植树造林等 【解析】试题分析:由表可知可吸入颗粒物的数值是最大的;冬季的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最大;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合物及二氧化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煤、汽油等燃料的燃烧引起的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使用清洁燃料,大量植树造林等考点:空气污染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