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CA在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ocx
7页PDCA在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覃家露 韦云霞[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在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该院手术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200)以及对照组(n=200)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融入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两组手术室空气菌落总数结果 研究组病原菌检出率(5.50%)要较对照组(15.00%)更低(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率(2.00%)较对照组为(6.50%)更低(P<0.05);研究组手术室空气菌落总数要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 PDCA;手术室;感染预防[] R197 [] A [] 1672-5654(2018)06(b)-0119-03[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DCA in the infectious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Methods 400 cases of operative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00 c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way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managemen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the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est rate of pathological bacteria, incidence rate of incision infection and total number of air bacteria in the operation roo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est rate of the pathological bacteria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50% vs 15.00%)(P[Key words] PDCA; Operation room; Infectious prevention通常情况下,手术室所接触的病例相对复杂,很多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再加上手术属于有创性治疗,容易出现感染,会对手术治疗成效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1]。
相关研究表明[2-3],手术室感染管理过程中融入PDCA管理方法,可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 有效控制手术室相关感染因素该院于2017年1月开始应用PDCA模式开展手术室感染管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该院手术室收治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的400例手术患者,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200)以及对照组(n=200)研究组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为18~69岁,平均年龄为(57.210.2)岁,包括骨科手术40例,神经外科手术38例,妇产科手术13例,普外科70例,其他类手术39例;对照组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年龄为(57.810.4)岁,包括骨科手术39例,神经外科手术42例,妇产科手术11例,普外科73例,其他类手术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包括常规切口感染管理、手术室医护人员消毒管理、手术室环境管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融入PDCA管理模式PDCA循环共分为4个阶段,具体如下:(1)计划阶段成立PDCA控制小组,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为具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护师10名组成。
由小组组长组织会议,小组成员参与讨论,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相关规定,制定手术室感染管理计划建立责任制,将不同任务分配到小组成员个人身上,由小组组长负责整体监督实施2)执行阶段按照已经设定的计划及相关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工作①手术房间管理对手术室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设立不同等级(常规、无菌、感染)的手术室区域确保手术室对流层处于关闭状态,相关物品置于固定位置,手术结束以后确保物品归位手术期间对温度(22~24℃)、湿度(40%~60%)进行适当调节,做好消毒剂感染预防工作[4]②操作台管理手术操作台与无菌台之间距离保持在10 cm以上,操作台高度必须高于手术操作者肚脐之上无菌操作台包布下垂长度超过30 cm手术器械操作严重遵循无菌操作流程③手术室人员管理医务人员方面手细菌数不得超过5 CFU/cm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术前认真洗手,修剪指甲,去除饰品;患者方面,避免患者头发外漏,口鼻用口罩遮住,衣物不得外露④手术物品管理指派专人进行手术物品管理,确保手术器械、物品“一用一灭菌”手术物品灭菌按《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灭菌后的物品置于无菌室,指派专人定期对灭菌物品日期、有效期、包装以及灭菌表示等进行检查[5]。
特别是在一次性耗材方面,要加强管理,确保耗材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旦发现耗材破损,禁止使用医疗废品方面严格遵循分类处理原则在医疗废品盛装前,对包装完整性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渗漏或包装破损病理性废弃物按照相关流程送到院内废弃物处理中心焚烧3)检查阶段小组成员每日将工作情况汇总于组长,组长做好详细记录每周定期进行一次检查,每月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抽查,檢查内容包括手术器械、物品灭菌情况、手术室空气菌落情况等4)改进阶段每周开展一次周会,每月进行一次总结会议,PDCA控制小组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小组共同探讨出解决方案,将方案置于下一次循环当中不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技能考核,针对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不断增强小组成员业务能力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两组手术室空气菌落总数1.4 统计方法该次研究当中所涉及数据均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对比研究组病原菌检出率(5.50%)要较对照组(15.00%)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对比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00%(4/200),对照组为6.50%(13/200),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率要低于对照组(χ2=4.976,P=0.026)2.3 两组手术室空气菌落总数对比研究组手术室空气菌落总数要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3 讨论手术室感染是医院感染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一,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甚至产生巨大安全隐患因此,要充分落实手术室感染管理,尽最大程度消除相关隐患因素该次研究当中,該院于2017年1月开始在手术室感染管理中融入了PDCA循环管理,从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2017年1—12月间收治)原菌检出率(5.50%)要较对照组(2016年1—12月间收治)(15.00%)更低(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率(2.00%)较对照组为(6.50%)更低(P综合来看,应用PDCA循环实施手术室感染管理,可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保持良好的手术室环境,降低患者感染发生几率,确保手术治疗顺利实施[参考文献][1] 傅莉.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4):625-626.[2] 晁晓萍,吴新燕.PDCA循环在手术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9):172.[3] 陈荷芬,陈静.PDCA循环在门诊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应用与效果[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5):58-60.[4] 许蕾.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预防感染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281-282.[5] 吴菊花.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感染管理的应用效果[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5,30(6):365-367.[6] 陈海燕,陈苗苗,刘双燕.PDCA模式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0):100-101.[7] 邹彦,陆雪飞,朱秀峰.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9):2145-2147.[8] 蔡珺.运用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1003-100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