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爨底下,隐匿在前世今生的烟火味(外一篇)-爨底下住宿范文.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泽玥15****2海阔
  • 文档编号:204926214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爨底下,隐匿在前世今生的烟火味(外一篇)|爨底下住宿   对于一些不常用到的生僻字,我一般不会特意去记,但“爨”字,我却记住了,不是记住了一个字,而是一个地方—爨底下 “爨”字难写难记,记住顺口溜就不难了: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架火烧   当我从深秋的北京一路向西,走进爨底下村的时候,已是下午,一些背着画夹的年轻人正离开村子,有几十人的样子,是美院的师生来此写生我没看到他们的画,但我知道画得一定很美,我在网上见到过吴冠中先生那幅《桃花依旧笑春风》,看似寥寥几笔,却是扑面一树桃花,掩映着无尽的青砖灰瓦,画的便是爨底下  而我一到这里,竟因激动而莫名的心慌,一切很静,像是搁置了很久,一搁就是四百多年那些一碰就掉渣的砖墙,瓦楞上的阳光,像一幅毛边的旧画,散发淡淡的陈旧之香  我想先找住处,把背包放下随意走进一家叫百顺客栈的四合院,门楼、门墩、砖雕、影壁、窗格,一切那么陌生而熟悉,好像一直在等着我站在四合院中间,抬头是方方正正的一块天,低头是方方正正的一块地,这样的中规中矩,又是那样的不拘一格房东是位白发老先生,大家称他周老师,正在张罗送一拨客人,那帮人握着老先生的手一再道别,手还是不愿松开。

        我被安排在东厢房,一铺炕,一张八仙桌,一对椅子,靠墙处是古老的银柜,这种氛围让我一下子感觉到时光倒流,恍惚间有穿越之感,我穿着古代的衣裳,坐在炕上绣花小家碧玉的女红,无非是鸳鸯戏水,对爱情的期待一目了然若不是周老师敲门来送开水,我还沉浸在遐思中不能自拔呢回过神来,仿佛绣花针扎了手,小小的疼了一下  我曾去过一些古村,多是江南小桥流水式的爨底下完全不同,她的古老带着京城四合院的印记每一家都称得上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可以随意参观村子依山而建,房子一层层向上延伸,形成一个标准的元宝形我在一盘石碾旁停下,抚摸粗糙的碾盘,那里曾有五谷一粒粒粉碎,散发迷人的秋天气息我试着推了一下,碾子发出陈旧的吱嘎声,如今它站在那,只作为一种记忆符号碾盘旁边的墙上依稀可见“农业学大寨”字样  午后的阳光温暖异常,在这毫无诗意的十一月,我看到一缕阳光像流水一样洒在屋顶上,似乎能听到阳光洒在瓦片上的细微声响我们回到客栈时,周老师已经做好了晚饭,摆在八仙桌上:煎笨鸡蛋、炸花椒芽、凉拌小菜周老师说,花椒芽是当地特产,不可不吃,我尝了一口,的确很香攀谈中得知他不是本地人,来自天津早年来旅游便喜欢上这里,后来就把女儿嫁到这。

      我边吃饭边琢磨,周老师把女儿嫁到自己喜欢的地方是很划算的我想以后我喜欢哪个地方,也把女儿嫁过去吃完饭,一个面目清秀的女子来收拾碗筷,是周老师的女儿  山里的天黑得早,又是出奇得静我推门到院子里看看,见周老师正用豆秸给我们烧炕,生在东北的我对设在屋子外面的灶很感兴趣豆秸在灶间噼啪作响,更显出夜的静我在找卫生间时走错了门,一男子出来帮我指路,我好奇打量了他一眼,貌不出众,皮肤稍黑,脑门有点秃,心想这会不会是老先生的姑爷呢,从外表看和他女儿有点不相配呢  多年没睡热炕了,早上一睁眼还以为是自己家,看见晨曦映亮的窗格才知在爨底下睡了一夜,无梦的安详的一夜昨晚周老师就告诉我,只有爬到对面的金蝉山,才能看到村子的全貌当我一口气爬到山顶,太阳还没出来,早起的炊烟袅袅升腾我耐心地看着阳光从山顶一寸一寸地移向村子,这个过程让人无比激动站在山顶,才知道“爨”字的真正内涵,灶间的熊熊大火炙烤着村庄,即便寒冬也无比温暖  为了赶路,我下山与周老师作别,最后再抚摸一下黄铜门环,一步三回头地走出村子后来在一本旅游杂志偶然看见爨底下村,看见百顺客栈,像看到自己的家,其中一张照片是周老师的女儿和丈夫拉着手站在客栈门口,男子就是那晚上见到的秃顶男子,他们笑得很踏实,像这村庄的存在一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一个字,一个村庄,让我安稳过冬的劈柴遥远的火,让我安宁那是隐匿在我前世今生的人间烟火      丝绸之凉    早年,觉丝绸之高贵,是只能看,不能摸的帝王的龙袍,皇妃的裙子,大户人家太太小姐的旗袍,或者舞台上的戏装才配用丝绸做料子丝绸在高处,拒人千里之外  年近不惑时看电影《花样年华》,情节已经淡忘了,独记住了张曼玉曼妙的身材和一件件风姿绰约的旗袍,如此明白,女人真正的花样年华,是在四十以后四十的女人穿丝绸,能担当得起那份奢华  十一月的北京,风很硬,人们穿上了厚毛衣大栅栏,是个很有气场的地方,随处散发旧京城的芬芳我像一尾鱼,游弋在旧时光里过去的北京有这样的顺口溜“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如今四大恒钱庄没有了,其他三个老字号还在想当年头戴马聚源的帽子,脚蹬内联升布鞋,身穿瑞蚨祥的丝绸,可谓身价的象征,如今依然代表了一种品质  瑞蚨祥是我最钟爱的老店,那里集中了中国最好的丝绸这家被称为“江南第一丝绸”的百年老店同时经营布匹和成衣,也可以量体裁衣有几件女式旗袍特别扎眼,上好的丝绸面料加上精细的手工刺绣,每件都价格不菲  我看中了一套黑色香云纱套装,上衣是斜襟盘扣,配以玫红绣片,下身是阔脚长裤。

      面料看上去有些硬,反射铁一样的金属光泽手感却很柔软,穿在身上凉丝丝的,很亲肤,很贴合轻轻走动,带起一阵风,发出沙沙的响声才知香云纱原叫响云纱,真丝的一种它的染色工艺非常复杂,要先用特有的植物汁液浸染,再敷上河泥日晒香云纱的两面颜色是不一样的,通常一面是黑色,一面是黄色或者一面黄色,一面印花这种古老的印染方法,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我穿着这套黑衣在镜子前走来走去,仿佛一穿在身上,就像长在身上的第二层皮肤微凉滑腻的感觉,像流水一样在肌肤荡漾,全然忘了当时已是十一月天气这个冬天有点漫长,因为我如此迫切的盼着夏天的到来,我期待穿着我的丝绸黑衣,走过夏天给夏,一丝凉风也给浮躁的内心,找一个安静的居所  珍藏时光的衣物,体温也消除不了的凉意一滴水,从丝绸上滑过,需要几秒的时间我需几十载,才熬到老去没有哪一种织物,比丝绸凉那种凉,丝丝入骨,如微醉后的,醒  心静,自然凉,像丝绸那么凉那是一种古老的气质,一种精神的奢华       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