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及磁复习教学设计.doc
7页第20章电与磁复习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述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旋管外部的磁场的方向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4.5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4.7 通过实验,了解电磁铁的特点了解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学情分析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磁现象、磁体的根本性质、磁体周围磁场的画法、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磁铁磁极方向的影响因素、安培定则、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影响因素但学生对于三大实验的联系和区别还仍有偏颇,因此要对奥斯特实验、电动机原理实验、电磁感应现象进展重点的识记和复习3.教材分析本章是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是初中物理中唯一设计磁现象及电与磁之间联系的容本节复习课,本章主要介绍了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这些容是学习信息传递常识和有关电能知识的重要根底与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容更加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与感悟,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章容大多与生产、生活实际严密相关,电流的磁场、继电器、电动机、发电机等学习容就在学生的身边新课教学时要尽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学,去做,复习课仍然要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应用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思想,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复习课也要突出探究,要有新意,让学生有新的收获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准确理解磁场及用磁感线描述磁场2.通过复习,彻底掌握电流的磁效应,能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电磁铁的特点及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4.通过合作探究,了解电动机、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教学重难点】重点:安培定则难点:电动机与发电机的联系和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复习课本容,通过小组合作,掌握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评价实施:学生通过学案上复习框架进展复习,教师随机抽查2.目标3设计的评价任务:重温课本实验,稳固电磁铁的特点,电磁铁的极性和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评价实施:全体学生互查稳固,教师随机抽查3.目标4设计的评价任务:通过小组讨论,汇总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与联系评价实施:学生认真听讲,小组交流互查,利用学案检测试题进展检查。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与学活动评价要点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复习第20章?电与磁?,本章在中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在理解的根底上记忆相关知识,并且会运用到题目中去现在先一起来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1.通过知识复习,掌握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知道常见磁体的磁场分布,会画磁体周围的磁感线2.通过小组交流,能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3.通过实验,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掌握电磁铁在电磁继电器等方面的应用4.通过知识复习,理解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换向器的作用5.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复习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目标,能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全部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先学环节〔15分钟〕〔一〕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复习第20章根底知识,梳理本章知识网络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复习情况梳理本章知识网络,完成以下练习题,做题要细心、规;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响要求:10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9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磁极相互______,______磁极相互______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_______来进展的,它________〔“真实〞或“不真实〞〕存在3.奥斯特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_______磁体相似,两端的极性跟___________有关,可以用________来判断5.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电磁铁磁性有无由通断__________来控制,磁场强弱通过___________来控制,磁极由___________来控制7.电磁继电器的主要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自学过程中,学生能认真阅读文本,勾画根本知识点并记忆;勾画疑难问题,以在小组讨论和后教环节中进展研究学生根据自学情况独立完成自学检测练习题先学环节〔15分钟〕9.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跟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受力的大小跟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10.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首先发现的1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12.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方向和_______方向有关13.电动机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发电机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三〕质疑问难首先让各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让其他小组给予解答,教师做补充、点评、讲解点拨:奥斯特实验的结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电动机原理实验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跟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受力的大小跟磁场强弱、电流大小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结论:闭合电路的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随机抽取小组5、6号同学黑板展示,其他小组同学予以纠正通过学生板书正误与学生纠错正误进展量化加分后教环节〔15分钟〕1.标出图电螺线管的N、S极;在图中,静止的小磁针黑端是N极,请画出螺旋管的绕法2.当开关闭合后,通电螺线管边的小磁针按如下列图方向偏转,则通电螺线管的a端为____极,电源的d端为____极;当图中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将______〔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3.电动机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动力设备,下面四幅实验装置图中,对电动机有直接影响的是〔〕4.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步骤如图〔甲、乙、丙〕所示〔1〕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电路是否有感应电流._______学生先自主完成练习题目,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后教环节〔15分钟〕〔2〕通过比较图_______与图_______可知,产生感应电流的一个条件是电路要闭合;通过比较图_______与图_______可知,产生感应电流的另一个条件是导体要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3〕假设图甲中AB棒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电路_______感应电流〔选择“有〞或“无〞〕点拨: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四个①奥斯特实验;②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实验;③电动机工作原理实验;④电磁感应现象实验。
要注意几个实验的区分和结论对小组合作讨论态度和效果进展量化训练环节〔13分钟〕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例1有两根外形完全一样的钢棒a、b,按图中第〔1〕种情况放置,手拿住a时,b不掉下来;按第〔2〕种情况放置,手拿住b时,a会掉下来.由此可知:________有磁性,________没有磁性.2.如下列图,小磁针的指向不正确的选项是〔〕3.请你在图中,标出小磁针的 N、S 极及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方向4.下面关于磁感线的说确的是( )A.磁场是由无数条磁感线组成的B.在磁体周围,画了磁感线的地方有磁场,没有画磁感线的地方没有磁场C.在磁场中,可通过磁感线的疏密程度看出磁场的强弱D.在磁场中铁屑被磁化排成一条条曲线,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目,有疑难问题,小组之进展交流训练环节〔13分钟〕5.图18-6中,正确的选项是〔〕6.1820年,安培在科学院的例会上做了一个小实验,引起了到会科学家的兴趣.如以下列图,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会发生的现象是( )A.通电螺线管仍保持原位置静止B.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A指向南,B指向北C.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A指向北,B指向南D.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7.如图9-15,根据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可确定磁极甲、乙、丙、丁的极性依次是〔〕A. N、N、S、N B. S、N、S、SC. S、S、N、N D. N、S、N、N8.*个直流电动机的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其发生的故障原因不可能是〔〕A.磁铁磁性太弱 B.电流方向接反了C.换向器和电刷接触不良 D.轴与轴架的摩擦太大9.以下机器或装置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A.发电机 B.电铃 C.电动机 D.电磁起重机10.有关电与磁实验的装置图,其中用来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是( )展示题目答案,通过小组展示完成此局部题目的讲解。
课堂总结:本节课重点复习电和磁,重点复习了四个重要的实验及其结论,理解并运用到题目中去附:板书设计第20章电与磁1.奥斯特实验2.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实验3.电动机工作原理实验4.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学反思】.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