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沼气工程发展风险探索.docx
6页城乡沼气工程发展风险探索 作者:崔冬梅 叶凯 单位: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新疆农业科学院生物质能研究所 新疆农村沼气工程发展的风险分析 热量分布不均,南北差异较大温度是沼气生产的基本条件,在≥10℃的厌氧环境下,沼气微生物才能正常活动南疆32个县和北疆乌苏市、沙湾县、克拉玛依市、呼图壁县热量资源丰富,全年≥10℃的天数为150~197d,是沼气发展适宜区,沼气使用率为75%,其中,正常使用率为50%,间歇使用率为25%;北疆气温偏低,全年≥10℃的天数为38~144d,绝大部分为次沼气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沼气使用率为52%,其中,正常使用率为13%,间歇使用率为39%替代能源充足,维护费用过高据2011年新疆农村户用沼气调查数据显示,沼气平均使用率为68%,弃用率为30%,报废率为2%因有替代能源或维护费过高而放弃使用的沼气用户占弃用户的85%,主要表现在:一是沼气池运行麻烦,维护成本较高,一个10m3的沼气池一年运行维护成本费600元左右,可购买液化气8瓶,有些农民为图方便省心而选择替代能源;二是新疆农村作物秸秆、林果薪柴资源丰富,作为生活用能无直接成本;三是全区实施天然气富民工程,城镇近郊和天然气主管网经过的乡村要逐步实现天然气入户,使已安装或将要安装天然气的乡村放弃使用沼气。
农村养殖结构发生变化,发酵原料短缺随着新疆农村设施农业和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多数农户已退出养殖业或其养殖量逐渐减少,因此,出现了农业生产与沼气池争肥问题,部分农户不愿意建池或不愿意向沼气池投料此外,全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要求人畜分离、集中居住,家庭饲养转变为小区集中养殖,户用沼气池无发酵原料,造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停运数量逐年增多重建设轻管理,服务体系滞后目前,新疆县乡沼气管理机构不健全,村级沼气服务网点数量少,装备不足,服务功能不全,大部分网点因缺乏运行费用而运转困难,沼气用户得不到完善的配套服务,致使沼气池利用率逐年下滑一是村级沼气服务网点数量不足,网点建设速度滞后于沼气池建设速度二是沼气服务行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服务量大面广,利润微薄,完全自发的市场不仅难以形成,而且也很难吸引民营资本和服务人员参与其中[6]三是已建村级沼气服务网点服务功能不全目前,服务功能仅仅局限在大出料和零配件的供应上,而沼气、沼渣和沼液综合利用,以及农户日常沼气池管理培训等还没有开展四是沼气服务站缺乏长效发展机制现在已成立的沼气服务站多数仍然是官办为主,沼气服务站的硬件设施和初期运转费用全部由国家投资和县级财政配套解决,但未整体规划,缺乏长效发展机制。
五是受沼气服务网点补助标准的限制,部分沼气服务站购置的抽渣车功能不全、安全性能差,无法办牌照,驾车司机安全问题和工资无法保证,加之收费难,多数抽渣车处于停用状态,造成“建站易、运转难”的局面大中型沼气工程难以实现集中供气新疆已建和在建的沼气工程主要以养殖企业为建设主体,相当一部分养殖企业规模偏小,业主的创业资金只能勉强维持租地、建圈、引种和正常运转,盈利能力非常薄弱,承担工程项目50%以上自筹资金难以落实,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和自治区配套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往往与村庄有一定的距离,大大增加了管网配送建设成本,供气管网及入户设施因资金短缺无法落实,大多数的沼气只供养殖场内部使用,业主与农民的供气合作关系难以形成项目建成后,运行费用由养殖企业自行承担,单纯依靠生产沼液、沼渣、有机肥盈利微薄,甚至出现“运行就是赔本”的现象,大大挫伤了投资者和运营商的积极性,这成为制约沼气产业更大规模发展的“瓶颈”此外,部分建成的沼气工程,由于工艺技术落后、原料不足、配套设备不齐全等原因,导致工程废置,造成浪费[7] 新疆农村沼气工程的发展思路与主要措施 发展思路立足发展新农村、新能源、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高度,深化沼气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天然气利民工程规划布局,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和现代畜牧业建设,推动户用沼气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8];推动沼气工程向专业化运营和工业化生产转变;推动沼气单一能源效益向供气、供肥、环境污染治理多效益转变[9]。
主要措施1)优化农村沼气区域布局根据2010年各地气象资料,以全年≥10℃的天数为划分标准,新疆农村沼气可划分为沼气发展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适宜区为全年≥10℃的天数在150d以上的区域,共计36个县(市),包括南疆32个县和北疆的乌苏市、沙湾县、呼图壁县、克拉玛依市次适宜区为全年≥10℃的天数为120~150d的区域,共计29个县(市),包括南疆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州的9个县以及乌鲁木齐各区、县和北疆的20个县不适宜区为全年≥10℃的天数在120d以下的区域,共计19个县(市),包括南疆乌恰县、阿合奇县、塔什库尔干县和北疆的16个县按照新疆农村沼气区域划分,今后将适宜区的36个县(市)作为自治区农村沼气的发展重点区,实行整村推进、集中供气;次适宜区的29个县(市)必须配套增温保温设施建设农村沼气;不适宜区的19个县暂不推广沼气技术2)科学规划,突出工作重点严格按照自治区制定的功能布局,规划目标和建设标准要符合本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要与“气化新疆”、畜牧养殖、农村环境整治规划衔接,特别是沼气建设要与天然气入户工程规划相衔接,避免重复建设要摸清资源量,通过对畜禽粪便、秸秆、餐厨垃圾等资源量调查,确定沼气供气规模。
要科学把握投资结构,根据新农村的发展要求,确定户用沼气和集中供气的投资比例,宜户用则户用,宜集中供气则集中供气3)充分发挥农民建池的主动性在农民建池积极性较高、领导重视程度高、适宜建池农户比例较高、农村能源机构较完善、技术力量较强、有资金配套能力、发酵原料充足、沼气建设基础好的县、乡、村,集中投入、整体推进,规模化、高标准地建设户用沼气,推动户用沼气向适宜地区和优势区域集中,实行先建后补的补助政策,避免因政府包建包管,全程代办而挫伤农民自主建设管理和自我管护使用的积极性4)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按照“政府补助设施建设,农户购买管护服务”的原则,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社、沼气协会、能人领办、企业联办等建池农户愿意接受的组织形式,建成以县农村沼气服务站为中心,以乡村沼气服务网点为基础,以村沼气服务站为纽带,以沼气技工队伍为服务骨干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全方位的服务,全面巩固扩大农村沼气建设成果5)加强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养殖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农村养殖合作社、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数量迅速增加,为发展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创造了条件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中心村、社区村庄、富民安居、定居兴牧点、设施农业基地等可进行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农民生活供气问题。
同时,结合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和沼液、沼渣、有机肥的生产开发,发展循环农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要选择养殖规模大、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企业承建养殖规模大的企业粪污原料充足,工程建设规模大,能保障规模效益;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眼光,轻易不会克扣沼气工程投资资金,可以避免沼气工程规模偏小或选用不当的价格低廉的工艺、设备项目建设中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管理规范的专业公司承建,严格执行施工招标制与监理制,加大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是加大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检查力度养殖企业业主要积极拓宽思路,可以联合有机肥生产企业,将沼渣、沼液转化为商品有机肥[10],努力提高沼气工程运行效益6)推行市场化管理方式整合、引进国内外沼气新技术,优化技术模式,选育支持一批沼气设备生产企业和技术服务企业,通过政策激励,推进技术升级换代,实现小型沼气和大型工程生产设施成套设备化、设备生产工厂化、安装标准化、运转物业化,全天候满足农民用气需要在建设管理方式上,建议国家制定沼气与燃气管网联网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农村沼气集中供气站建设,推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建设运营一体化建管方式,运营管理期可定为10年、20年,或更长时间,期满后无偿转交给村委会或当地社区物业公司运营,推进农村沼气实现商品化生产和物业化管理。
7)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宣传普及沼气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提高群众参与沼气建设的主动性,提高沼气用户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为农村沼气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