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学校发展规划.doc
15页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1.学校概况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始建于1916年;学校占地面积11291.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716平方米;运动场地占地面积5575.6平方米;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1350人;教职工65人其中58人为大学本科学历,7人为市级骨干教师、5人为区级骨干教师、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 2010年3月,周水子小学因原校舍被鉴定为D级危房全校整体搬迁至金荣路17号,暂借原育文学校小学部校舍办学,且与金二小学一年级共处一座教学楼内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始终坚持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与环境,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教育的基础服务;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2.目前的优势 (1)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声望学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语文学科教学在区域内享有极高声誉,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特色正逐步形成学校在社会和广大家长中有极高的声望和良好的口碑 (2)有较高的办学质量 学校不仅规范办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因此,家长慕名而来的多,在当前学生数量锐减的情况下,我校的学苗持续稳定在1400人左右。
(3)有综合素养较高的师资和凝聚人心的学校管理团队学校教师在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区域内均有一定知名度,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学校管理团队精诚合作,同心同德,齐抓共管,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 (4)有科学、人文的学校管理体系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和摸索了成功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较科学、人文的学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3.目前的劣势 (1)教育科研:课题牵动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实验阶段,校本研究还需深入探索;为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教学风格还不够成熟,有待提高 (2)特色建设:“乐学教育”办学特色刚刚起步,在如何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将乐学教育开展起来,打造成为学校特色品牌方面尚需努力 (3)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文明高雅、博学多才、学有特长、和谐发展的学生,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4)教师队伍:如何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通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在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专业研究的实效性方面还需要做深入地探究 (5)因学校临时搬迁,衍生了多所学校共处一地,校舍资源不足,学校除了保障基本教室用房外,没有其他可用资源;以及学生上下学负担加重等问题,给学校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二、学校发展思路 基于以上情况分析,我们确立了走内涵发展之路和“四化”的发展策略,即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研究化使“乐学教育浸润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底蕴丰厚的校园文化,通过开放、自主、快乐的课堂教学,通过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载体,使每个学生都自主、快乐、健康地成长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加强以构建任教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为主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的教师文化,使每位教师都从工作中体验发展、收获人生、收获幸福通过“求真、服务、效能”的管理,体现教育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最大化的尊重,体现教育的本质是使儿童自身的本能、兴趣和能力得到生长实现“学生乐学,教师治教,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办学目标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发展总目标:以《国家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域教育现代化目标,以“乐学教育浸润孩子一生”为办学理念,着力于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立足于“三品一乐”,致力于“学生乐学,教师治教,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目标建设,打造“课堂教学、教师素质、学生阅读”三大办学品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指标:1、 队伍建设工作 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抓手,发挥教学骨干引领作用,营造骨干教师品牌,搭建创新、实践、交流、提升的平台,打造梯队型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及专业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富有创新和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1)项目分解目标①思想素质目标:加强教师专业精神和职业理想教育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至2013年,100%的教师达到的教育教学行为符合师德规范要求,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的满意率达到98%至2015年,100%的教师师德考评达到“优秀”标准,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的满意率达到100%②业务素质目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构建开放、共享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变革教师教育方式,创新校本研修模式,鼓励教师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学校“教师素质”品牌特色发展目标见下文:特色指标2)③结构目标:到2015年,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达到15%以上;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专任教师100%④团队建设目标: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学校管理队伍,形成一支懂管理、讲效率、勤钻研、能创新的学校管理团队;建立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能力和民主思想的班主任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形成一支“会教、乐教、优雅”,在区域内享有一定口碑的教师队伍。
(2)年段分解目标2010年9月—2011年8月:建立健全师德培训、监督与考评工作体系,加强师德培训与考评工作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的满意率达到95%教师胜任率达到100%以上使教学骨干占全校教师的30%以上完善学校学校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选拔、任用、管理工作体系形成一支年龄、学科结构合理,稳定的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队伍2011年9月—2013年8月:100%的教师达到的教育教学行为符合师德规范要求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的满意率达到98%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学校管理队伍;建立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能力和民主思想的班主任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形成一支“会教、乐教、优雅”,在区域内享有一定口碑的教师队伍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达到10%以上;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专任教师95% 2013年9月—2015年8月:100%的教师师德考评达到“优秀”标准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的满意率达到100%形成一支懂管理、讲效率、勤钻研、能创新的学校管理团队拥有市、区两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约15名,每个学科培养选拔1-2名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在市区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学团队。
完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篇以上,获得省、市级科研立项2个以上,在国家级科研上争取有立项到2015年,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达到15%以上;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专任教师100% (3)实施策略A师德建设:实施以“人人都是仁爱之师”为核心的师表工程,通过学习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①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周水子小学教师职业规范》,开展全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多渠道、分层次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教师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教的自觉性;以人为本,牢固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不断进取,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精心教学的工作态度;强化“育人”意识,既教知识,又教能力,更要塑造人格,形成人人关心学生成长,人人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局面;关爱学生,研究育人的方法艺术,杜绝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的不良行为。
学校将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教师师德表现将作为教师考核和评聘的首要内容 ②营造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氛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团队、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弘扬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事迹,培育一批师德标兵充分挖掘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涵,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 ③建立校本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着力防范和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建立以校为本师生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价、综合管理制度 B教师培训: ①结合学校“阅读育人”工程建设,组织教师广泛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札记、读书汇报,引导教师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教师登高望远,高空建瓴,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②继续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高学历学习,到2015年实现中青年教师学历100%达到本科 ③强化基本功训练,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专家指导,同伴互助、自身训练等形式促进教师全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并达到中级以上水平。
④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选用工作,到2015年100%班主任接受轮训健全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能力,民主管理思想的班主任队伍 ⑤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善于捕捉教改信息,在教学实践中树立和逐步渗透新的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观,鼓励教师扮演既能教学又能科研的“双重角色”,抢占教育的制高点 C教师培养: ①继续加强以“团队合作”为主的研究、培训、评价机制,通过“学研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挑起教学科研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②积极打造名师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市区骨干教师15名、校级骨干教师20名建立骨干教师培养人才库,制订培养计划,实施项目管理制定骨干教师外出培训计划,选派中青年优秀教师参加进修鼓励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进修、学历提升以任务驱动,促进骨干教师自主发展健全骨干教师评价考核制度 2、德育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乐学教育浸润孩子一生”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坚持以德育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要求;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为主要任务,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具有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项目分解目标①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勤于育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德育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年龄梯次合理的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