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环境规划复习要点(详细版)范文.docx

39页
  • 卖家[上传人]:李1****利物
  • 文档编号:203871778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68K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环境规划复习要点(详细版)  环境规划复习要点(详细版)  第一章 绪论  1 1 、环境规划  (1 1 )概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或者: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预先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到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目的: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即环境,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3)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要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以调控人类的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实质:是一项为克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出现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 2 、环境规划的功能: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是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 3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 、综合性 、区域性 、动态性、前瞻性 、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4 4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5、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和评价 (3)环境模拟与预测 (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6、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中期、年度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水、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省、市、县、乡、农村;部门;区域等 (5)按性质分类: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生态规划、专题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7、我国环境规划发展历程 (1)孕育阶段(2)尝试阶段(3)发展阶段(4)完善提高阶段(5)转变约束阶段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 1 、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多层次、远离平衡态的开放动态系统。

       2、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关系:环境规划既要研究环境系统本身规律,又要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以便有效地减少环境破坏 、治理污染所有上述工作都是建立在环境系统和人类系统的研究之上 ,同时要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  3、 环境容量:某一环境系统在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所能承纳污染物以及能提供资源的最大量  4 4 、总量控制:通过控制一定时间、区域内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优化分配到各污染源,以实现预定环境目标的环境规划管理措施  5、总量控制分类: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  6 6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7、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1)资源供给指标: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2)社会影响指标: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 (3)污染容纳指标: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等. 8、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的关系:环境规划不仅要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做出安排,而且要以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提出最优方案。

       环境规划的目标是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制定经济发展的最优政策  9、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区别:⑴容载对象不同:环境容量是环境系统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大承载量⑵服务对象不同:环境容量在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布局方面应用;环境承载力主要用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联系:⑴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环境容量是环境对区域发展提供的阈值,是环境功能作用的外部性;环境承载力是环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支持的最大阈值,是环境功能作用的内部性⑵环境承载力是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  10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987 年,WCED 在《our common future》中的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或在不危及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  1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⑴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发展;⑵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综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协调一致发展;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可持续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 13、实现可持续发展:(1)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3)生态技术;(4)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14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1)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熵变描述  ①协调共生型 dS<0;②人地冲突型 dS>0;  ③警戒协调型 dS=0; ④混沌型 dS 不确定  (2)人地协调共生的机理响应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以人地协调共生为核心,把人类活动系统的熵产生降至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提供负熵的能力提到最高  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就是编制区域环境规划 13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1981 年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  社会是经济的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又是社会联系自然的中介;自然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  14、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  14、(1)自然子系统:以生物结构及物理结构为主线,以生物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支持、缓冲及净化为特征,它是复合生态系统的 自然物质基础  14、(2)社会子系统:以人口为中心,包括年龄结构、智力结构和职业结构等,通过产业系统把它们组成高效的社会组织  14、(3)经济子系统:包括物质的输入输出,产品的供需平衡以及资金积累速率与利润,是促进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

       1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  15、(1)生产: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  15、(2)生活: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15、(3)还原: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15、(4)信息传递:一方面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人类还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操纵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按照人类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16、复合生态系统地特性:人工性、脆弱性、可塑性、高产性、地带性和综合性等  17、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在编制环境规划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储存、识别和核定,功能区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问题的识别,未来趋势的预测,方案对策的制定,环境影响的技术经济模拟,多目标方案的评选等等,都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   18、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 (1)自然子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   研究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寻求编制环境规划的方法,是编制出来的规划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2)社会、经济子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  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速度。

       19 、循环经济理论的概念: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20、循环经济理论的特征:(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3)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21、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22 、循环经济理论的原则:  (1)减量化原则: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  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再利用原则: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级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 (3)再循环原则: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23、产业生态学的原则:开放性原则、闭路循环原则、本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24 、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  (1)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2)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 (3)经济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提倡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5)提高资源高效利用效率,营造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 (6)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7)构建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25 、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的关系:  循环经济理论是基于产业生态学发展起来的,单一产业不能构成产业生态系统,完成产业的生态转型,循环经济导向的产业生态转型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深刻的变革。

       26.循环经济理论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经济,它通过纵向、横向和区域耦合,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融为一体,使物质、能量可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向积累、持续利用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欲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2 2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规划目标的共性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协调型环境规划、经济制约性=型环境规划、环境制约型环境规划)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3、环境规划目标的分类:  按管理层次划分,可分为宏观目标和详细目标两类  按照规划时间划分,可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三类  按照规划内容来分,可分为环境质量目标和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两类  按规划目的划分,可划分为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环境管理目标  按空间范围划分,可划分为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

       3 3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确定目标要基于相应规划区的性质、功能,抓住其自身特征对无能力防治和对污染特别敏感的区域,目标应该高一些,而对环境容量大、承载能力强的区域,可适当放低目标,推动经济发展综合分析、抓住特点,区别对待,才能确定出适合本区域持续发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