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1-短寸法原型制图实验及样衣制作分析(2).doc
11页服装人体工学——人体测量及短寸法实验研究生课程实验一 人体测量及短寸法原型制图实验姓名:曹姗姗班级:服硕161学号:2161003 该实验主要了解人体测量中关键骨骼点的位置,人体测量各部位尺寸和平面制图的对应关系1.实验方法 1.1 确定人体标志点,标志线根据学习的各个骨骼点和人体标志点的测量方法,首先在人体体表找到如下关键标志点以及标志线表1 人体关键标志点(标志线)编号关键标志点(标志线)名称检查核对1FNP,前颈点2BNP,后颈点,第七颈椎点3SNP,侧颈点4SP1,肩峰点5BP,乳点6前腋点7后腋点8腋下点9前腰点10肩胛骨后突点11后腰点12腰围线1.2 人体测量及数据记录参照短寸式原型作图所需的测量部位(图1),利用皮尺或者软尺测量人体体表长度,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2中图1 短寸法原型制图所需的计测值表2 人体测量部位比例关系部位体表长测量数据与头长的比例关系头长231A背长 BNP~WL线 34.51.07臀高WL~HL线(垂直向下)20.50.89膝长WL~KL(垂直向下)431.87腰围高WL~地面(垂直向下)994.30颈椎点高BNP~地面(垂直向下)1315.70身高1566.78表3人体测量数据记录表部位体表长测量数据胸围87aBNP~SP215.5b肩宽 SNP~SP29.5c后颈根围 BNP~SNP8.5d前颈根围 FNP~SP217eFNP~SNP 12.5f前胸宽 前中心线~前腋点16.5g后背宽 后中心线~后腋点17hBP点间距16.5B1SNP~肩胛骨后突点19.5B2肩胛骨后突点~WL线18.5CBNP~肩胛骨后突点16D肩胛骨后突点~后腰中心点20E1后腋点~后腰围线长(垂直向下)19E2后腋点~SP214F腋下点~WL线(沿体表垂直向下)17.5G前中心线 FNP~前腰点(BP点拉布条,沿体表垂直向下)27H1体表长 SNP~BP点25H2BP点~WL线(BP点拉布条,沿体表垂直向下)14I1体表长 SP2~BP点22J1SP2~前腋点11.5J2前腋点~WL线(沿体表垂直向下)22K体表长 FNP~BP点16.5被测量人员基本信息出生年月日:籍贯:身高(cm):156体重(kg):53.3测量人员:黑龙江测量时间:2016.920测量地点:东华大学被测量人员:广东1.3 短寸法原型制图根据图2绘制原型衣的纸样,并制作,其中前、后中心线为直纱,腰线为横纱。
然后进行试穿由于有可能存在着计测误差,需要通过立体裁剪法进行修正图2 短寸式原型制图法2 白坯布样衣穿着效果图片2.1 第一次穿着效果根据第1部分要求完成人体关键部位的测量并且完成短寸法原型制图,保证前后中心线和白坯布的经纱方向一致将第一次制作的样衣穿着在人体身上,并且拍摄正视图、侧视图、背视图以及出现问题部位的细节图,粘贴在下面图2-1a 正视图图2-1b 侧视图图2-1c 背视图图2-1d 细节图(若干,根据实际情况)2.2 第二次穿着效果根据衣身平衡原理,保证穿着原型衣时,腰围线水平,胸围部分没有多余的松量整体衣身平服,肩线位置合适并将调整后的原型衣穿着效果,拍照后粘贴在下面图2-2a 正视图图2-2b 侧视图图2-2c 背视图图2-2d 细节图(若干,根据实际情况)2.3 第三次穿着效果图2-3a 正视图图2-3b 侧视图图2-3c背视图2.4 第四次穿着效果图2-4a 正视图图2-4b 侧视图图2-4c背视图图2-4c细节图2.3 修改前后原型衣平面纸样比较将第一次绘制的原型衣和第二次立体修改后的原型衣纸样进行比较如下: 图3 修改前后原型衣纸样比较3.实验结果与分析将整个实验过程的结果、分析及相关体会,说明如下: 最初拿到作业题目有点畏惧的心里,在打板的过程中有很多疑问,比如外包围长度的确定,省道大小,弧线的曲率,领口的大小;第一次缝隐形拉链不知道怎么缝,看过同学的样衣之后重新装拉链。
有以下几点是经过反复修改的:肩线的倾斜角度、前片省道的大小、前片的长度、袖窿的大小最终得到最后样衣的版本,样衣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不是特别美观、前后身平衡不是很好等等,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改进 10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