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平二期供热方案.pdf
113页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方案1 1 概述1.1 城市概况1.1.1 自然地理概况行政区划高平市为山西省直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包括3 个街道办、9 镇、13 乡市域面积 946km2总人口 50.7万人高平市区位于市域中心, 现状建成区面积约8 km2(市区周边部分村镇建设用地未计入),市区总人口 10 万人地理位置高平市地处黄河腹地,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6°0′,东经112°40′—113°10′,海拔高度在800—1391.1 米之间东自铁佛岭与陵川县接壤,西至老马岭与沁水县毗连,西北自丹珠岭与长子县为邻,东北自泉山与长治县相接,南至界牌岭与晋城郊区交界东西广40km,南北纵 45km,总面积 946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市区西靠西山,东临七佛山,丹河南北纵贯市区,交通便利市区有太焦铁路、太洛公路、 曲辉公路穿过,长晋高速公路从市区东部穿过城市向南同晋城以及豫北中原城市群中的焦作、郑州和洛阳,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方案2 向北同长治、太原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关系地形特点高平市地势北高南低,周围环山,境内丘陵起伏,丹河从北至南纵贯中南部,俯视全景,基本成“簸箕状”。
全市山河相间,地貌较破碎,大至可分为平川、丘陵、山区三个类型市区现状建成区是在丹河河谷平川区上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典型的山区谷地特征 市区东部山体地势较高, 西部、北部为丘陵浅丘地,南部有牛山环抱,中部地势平坦河湖水系高平市域属黄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有名可查的共有28 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 6 条:丹河、许河、东大河、东仓河、小东仓河和永录河最大的河流为丹河,其余大部分是丹河的支流 所有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 境内共有各类水库26 座, 总库容 3623万 m3,正常年份蓄水量为300 万 m3左右丹河从市区由北向南穿城而过,小东仓河在市区北部汇入丹河气象条件高平市地处黄土高原,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春燥多风,十年九旱:夏季多雨,雨热不均;秋凉气爽,阴雨稍多;冬季寒冷,雨季稀少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方案3 冬季常有西伯利亚冷空气肆虐,气候干燥,常年多风,降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平均年日照为2398.2h/a,日照率为 54%年平均蒸发量为1827.8mm平均年降水量为567.1mm最大积雪深度为19cm平均无霜期为172d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和玉米。
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10℃冬季室外平均温度-0.4℃采暖期天数121d 年平均气温10.2℃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23.1 ℃年平均降水量567.1mm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28m/s 常年主导风向NNW最大冻土深度54cm工程地质高平市出露的地层,有古生代的中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生代的第三系上新统,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总的倾向西北,倾角 9-12°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方案4 市区为新生代第四系中更新统最发育,属坡积- 洪积物质岩性为红色亚粘土,底部一般有2-5 米砂土本层总厚度为10-30m水文地质高平市地下水按其类型, 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各类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以垂直渗入为主,部分岩溶水由河川径流的渗漏补给 各层地下水一般无水力联系, 水位从上至下逐层降低二叠系基岩裂隙水水位降低略小,石炭系溶岩裂隙水水位降低幅度较大,约10-80m深层水,赋存奥陶系灰岩中,水位埋深大于 110m ,含水层分布比较稳定水质基本为低矿化度甜水地震高平市位于华北地区吕梁——太行断块的东南部,主体构造格架是沁 水块 坳南 端东 侧的 NNE 向晋获 褶断带 。
褶断 总 体 走向 为NNE20-25 °, 呈明显的线状延伸主要有褶断和断裂两种构造类型组成地震烈度为 6°1.1.2城市性质、规模、建筑情况高平市城市性质:山西省重要的新型能源、 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晋东南城镇群重要节点城市,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规划 2015年为 14 万人,2020年为 18 万人,2030年为 23 万人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方案5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2015 年 16.5km2,2020 年为 20.9km2,2030 年 26.5 km2城市目前形成各类建筑总共 450 万 m2(估计) 1.1.3城市供热现状高平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的热源为高平市三甲焦化厂余热电站3×12MW 抽汽凝汽式空冷发电机组,抽汽参数为0.8~1.3MPa ,314~320℃,抽汽量为 80t/h ,总供热量为 180MW 供热面积为 285 万㎡,供热负荷达到180MW,年负荷为1483766GJ 供热范围为城市北部地区,即泫氏街以北地区一次网介质参数选用130/70℃二次网参数选用85/60℃ 管网采用枝状闭式管网,热网与用户采用间接连接方式一期工程从2010 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
高平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由高平市常春热力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目前实际运营供热面积为 120 万㎡高平市供暖公司成立于1983 年 9 月,是隶属高平市住建局的市政公用事业单位,主要担负着市区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1700 余居民户的冬季供暖任务 现有 4 个供热站,7 台锅炉,总吨位为 33t/h ,其中 3 座锅炉房的 6 台锅炉均为手烧常压锅炉 热媒为 95/70℃热水,现状供热面积约 20 万㎡高平市区现状建筑面积450 万㎡,除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和高平市供暖公司外,尚有采暖锅炉房206座,安装有锅炉 249 台,单台容量均为 2.8MW以下锅炉房 180 座,占锅炉房总数的88.34%,且这些锅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方案6 炉设备陈旧,热效率低,能耗高,除尘设施落后 高平市作为县级市,单层或 2 层联排建筑很多, 而这些建筑的采暖一般为土锅炉采暖,还有一部分采用煤炉采暖,造成了城市环境污染1.1.4 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根据高平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高平市2011 年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级的天数共计353 天,空气质量超过二级的天数有12 天,超标率为 3.3%综合污染指数为1.7 。
各项污染物的浓度年均值分别为:二氧化硫0.049 mg/m3, 可吸入颗粒 0.075 mg/m3,二氧化氮 0.010mg/m3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的天数有 88 天,占 24.1%,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的天数有232天,占 63.6%监测结果表明:区域内三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二级标准,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而高平市环保局提供的2007 年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级的天数共计 268 天,空气质量超过二级的天数有97 天,超标率为26.6%综合污染指数为 2.69各项污染物的浓度年均值分别为:二氧化硫0.101 mg/m3, 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可吸入颗粒0.0881 mg/m3,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0.010 m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的天数有179 天,占 49% ,首要污染物为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方案7 可吸入颗粒的天数有171 天,占 46.8%以上两次数据相比,四年间高平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平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的建成投运1.2 城市总体规划和供热规划1.2.1城市总体规划高平市城市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转型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注重市域各要素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注重资源保护、 能源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转变, 全面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 坚持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城市发展理念,注重低碳、高效、民生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规划区域:包括高平中心城区行政管辖范围的3 个街道办事处及河西镇、米山镇、陈区镇、三甲镇、永禄乡部分区域,规划区总面积约 240km2近期:2010 年—2015 年;中期:2016 年—2020 年;远期:2021 年—2030 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方案8 城市人口规模:2015 年,约 14 万人;2020 年,约 18 万人; 2030 年,约 23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15 年,16.5km2,人均建设用地118m2;2020 年,20.9km2,人均建设用地116m2;2030 年,26.5km2,人均建设用地115m2城市空间增长控制在北外环、长晋(一级)路、南外环、长晋高速路沿线围合的范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一城两区的品字形组团布局结构一城”:是主城区,即在现状高平城区基础上,向周边临近拓展的空间两区”:是指在中心城市南部发展的东南新区和西南新区主城区:是以承担中心城市大部分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性城市片区东南新区:是以精品住区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为特色的城市新区。
西南新区:是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区1.2.2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热负荷:考虑城市街道、河流、铁路及建设顺序、分区功能等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热区,详见热区图其中城市中心区划分为33 个热区,西南新区和东南新区分别作为一个热区,米山镇及米山工业园区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方案9 作为一个热区, 世纪大道以东作为一个热区——东部地区,米山铁路支线以北地区作为一个热区——北部地区根据2008年热负荷调查及总体规划情况经分析各热区建筑面积及热负荷见下表:热负荷汇总表表 1-1热区供热面积(万㎡)供热负荷 (MW) 备注1-13 329 198 泫氏街以北地区14-33 447 203 泫氏街以南地区西南新区45 27 东南新区100 50 米山及工业园区80 64 东部地区60 30 世纪大道以东地区北部地区150 75 米山铁路支线以北地 区合计1211 647 热源:高平市区南北长,东西窄,因此城市集中供热采用南北各布置一座热源 北部热源为三甲炼焦有限公司余热电站抽汽供热,其供热能力为 180MW ,可供北部 285 万㎡建筑采暖使用规划南部热源为 7台 58MW 高温热水锅炉,其供热能力为 406MW, 可供南部地区约 800万㎡建筑采暖。
位于高平市区西南的原村煤电一体化项目已提到议事日程,该项目将建设有一座2×600MW 的热电厂,届时可满足整个高平市区及周边地区的供热需求,该项目建成并向市区供热后,北、南部热源作为备用和调峰热源予以保留供热范围: 北部热源供市区泫氏街以北地区,南部热源供泫氏街以南地区及西南新区和东南新区米山和米山工业园区原村热电厂建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方案10 成后将取代上述两热源供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包括世纪大道以东地区及米山铁路支线以北地区详见供热范围图供热管网: 三甲热源主干线沿小东仓河东岸敷设至神农路,南部热源主干线沿建设路至锦华街 市区内供热支干线沿城市主要道路直埋敷设从北到南有友谊街、长平街、育英街、泫氏街、康乐街、锦华街及和谐街;从西到东有建设路、神农路和河东路两热源管网互相连接,可并网运行 原村热电厂供热管网沿坪曲线敷设至和谐街与南部热源管网相连 管网实施时其管径的选择及水力工况的计算要满足城市远期负荷的需要并兼顾城市远景规划热负荷的需要详见供热管网图项目建设: 三甲热源及其热网作为高平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供热规模为 285 万㎡,现已基本建成;南部热源先建3 台 58MW 锅炉及相关热网,供热规模300-350 万㎡,作为高平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2015 年建成;南部热源其余4 台 58MW 锅炉及相关热网,供热规模350-400 万㎡,作为高平市集中供热三期工程,可分阶段于2030年最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