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展“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doc
4页开展“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一、 指导思想开展中华经典文化诵读,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养练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行为规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目标要求(一)总体目标:继承传统、开创未来、增强底蕴、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承先启后、面向未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书香校园”二)分目标:1、传承文化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学生小学阶段可背诵300余首古今诗文,阅读100 万字的中华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下一代人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2、陶冶情操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学生读背经典、吟唱经典、绘画经典、表演经典,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养成学生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3、提高素养在“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中,通过每周一节的诵读课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4、开发潜能在儿童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开发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在“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中,学生朗诵诗文、画古诗配画、自己编辑手抄报、共同设计黑板报,培育学生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6、提升家庭文化品位通过每月一次的“读书、明理、做人”实践活动开展,引导父母与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总体要求:读音要准 停顿恰当 重音合理 感情气势 认真思考 仔细记忆(四)古诗文背诵要做到“三要”、 “四多” “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 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 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四多”: 多读、 多背、 多想、 多记三、诵读原则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四、具体措施1、每生准备一个采蜜本,每会背一首诗文就把它摘抄在上面老师以采蜜本检测抽测学生背诵情况,每月评价一次,评出朗诵明星和小小诗人。
2、学生每月出一期关于诵读的手抄报,画一幅古诗配画,每班每月办一期关于诵读的黑板报,每班评出小小编辑和小小画家3、在学生中开展争当“三小一星(小小诗人、小小编辑、小小画家、朗诵明星)”活动,树立榜样以点带面4、学生每日做到四诵:晨诵,即每天早上学生一到校就开始诵读诗文;午诵,即每天课间操后有一人领读,全校师生一起诵读;路诵,即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学生以路队为单位,边走边背诵诗文;展诵,即每天放学回家,学生向家长展示相应的诗文诵读内容5、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明理、做人”实践活动,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活动体系,让每位学生,每位教师,每位家长学会读书,学会感恩,明白世理,拥有爱心,学会做人6、每节语文课前,老师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每周一节诵读课,老师予以方法指导,日积月累每天通过口诵心记脑思,联系生活实际,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7、音乐教师在网上找出配好曲的古诗词,课间在广播里播放,营造良好诵读气氛;根据年级特点分类教唱,让学生诵得轻松愉快,易记难忘8、学校图书室向学生开放,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鼓励学生平时找时间结伴诵读或三、五个人一组比着赛着背,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提倡家长与孩子一起诵读,老师与学生一起诵读9、充分利用早读、晨会、周会、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一遍遍地诵读,鼓励学生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五、监控办法1、各班每月向学校交一份诵读评价表,学校依据评价表对各年级各班诵读进行抽查,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发现典型,做好总结,对表现突出的予以表扬2、学校每月对各年级学生的古诗配画作品、手抄报、黑板报进行检查评比,对表现突出的班级进行表扬,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授予明星小编辑、明星小画家称号,作品放在文化长廊中进行展示3、全年跟踪检查、抽查,每学期末组织一次“中华经典文化诵读”成果展示会或以班级为单位举办诗歌朗诵会,通过展示评出先进集体和个人 邱县实验小学 2009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