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五.doc
9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五 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A)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B人民大众思想的科学体系C革命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革命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2、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C)A马克思创立的学说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3、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D)A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A)A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B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C特指的马克思主义 D泛指的马克思主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B)A科学技术的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D ) 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8、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B )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C )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 主动性10、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 A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 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11、主体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C)A主体认识客体,客体得到改造的过程B主体摆脱客体的制约,实现自身价值C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D 主体为了满足客体的需要,实现客体的价值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B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普遍了解的观点13、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阐明(B)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4、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段论述表明(A)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5、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它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C)A制约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引领功能16、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A)A制约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引领功能17、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朝着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向行进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B)A制约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促进功能18、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C)A完全相同的 B完全不同的 C一致的 D不一致的19、“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B)A.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C)A.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1、某地连续干旱,农民采取各种措施,如深打井、扩大灌溉面积等,保证了蔬菜供应,但蔬菜价格普遍上涨,造成蔬菜价格普遍上涨的根本原因(C )A.蔬菜价格放开 B.蔬菜供不应求 C.蔬菜价值在增大 D.蔬菜运费增加22、把生产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C)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方式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速度23、某资本家投入资本100万元,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生产资料80万元,劳动力20万元),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商品价值13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为(B )A.100% B.150% C.200% D.250% 24、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的( B)A.具体劳动而升值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商品中C.抽象劳动而升值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商品中2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实现的A.联合制 B.参与制C.股份制 D.价格制2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B )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C.股份制 D.联合制27、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D )A.十月革命及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B.欧洲革命及民主国家的建立C.“新和谐村”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 D.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28、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此材料出自那一部著作?( C)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9、“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这个思维方法是:(D)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方法B. 近代形而上学的方法C. 黑格尔的方法D.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30、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D)A.原始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二、多选题31、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ABE)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3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的有(ABCE)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3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面是利,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面是弊,给我国带来了风险,提出了挑战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我们必须兴利除弊,抓住机遇,化解风险。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ABC)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B.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E.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4、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ABCDE)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长短相形,高下相倾C.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E机关算尽,反害自身35、1958年,我们以麻雀吃粮食为由,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大量捕杀实际上,麻雀虽然吃粮食,但主要吃害虫所以,后来我们把麻雀从“四害”中解放出来现在我们又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了(ABCDE)A.事物之间的了解是复杂多样的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D.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E.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3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BD)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C.风俗习惯 D.生产方式E.国家政权3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有(BCDE)A.原始社会 B.渔猎社会C.农业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38、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ABE)A.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B.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C.不断增加资本和人力的投入,扩大企业规模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E.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起来3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 (ACDE)A.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实现社会更替的途径D.阶级斗争是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的手段E.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40、下列各项决定和影响人的价值实现的因素有(ACDE) A.个人自身的主观条件 B.个人的命运C.个人所遇到的机遇 D.社会发展状况 E.社会实践形式41、下列关于“共产主义”的界定正确的有:(ABCD)A.一种科学理论 B. 一种社会制度C. 一种现实运动 D.一种社会理想42、社会主义民主是( ABCD)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人民民主C.无产阶级专政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43、垄断利润来自于( ABCD )A.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以获取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C.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D.通过国际不等价交换,占有其它国家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44、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ABC )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B.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C.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整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不断地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D.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结45、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CD )A.产业资本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的运动 B.产业资本必须有三种循环形式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D.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继起46、马克思主义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暨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本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ACD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47、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B )A.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