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6页17 短文两篇《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正确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诵读、背诵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诗豪刘禹锡,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的词与柳宗元齐名据说当年他被贬安徽,按朝廷规矩,可住三室三厅但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他小鞋穿,以显示自己威风于是在城南给他安排了三间小房刘禹锡入住后,根据周边环境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边知县看见后,马上将他移居别地,并将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他随即又写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大怒,将他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居住愤慨之时,他一口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什么是“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探究研读 情景设置:为传承经典文化,用圣贤高尚品德浸润孩子们的心田,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塑造良好的品格学校决定开展以“品古贤经典,铸君子品格”为主题的作品征集和诵读活动 经过商讨和筛选,咱们班准备选定刘禹锡的《陋室铭》参与本次作品征集与诵读为了更好的参与活动,我们将先一起围绕《陋室铭》,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反复诵读,读出音韵美 1.听范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任务二:借助注释,了解文意美 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明确: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雄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任务三:探究文本,理解情操美 活动一:探寻陋室之美 1.齐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思考从上面这语句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环境、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 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 预设: ——我仿佛看到了小房周边,苔痕碧绿,长满台阶;青草葱葱,映入帘内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渊博的学者走入陋室,大家心情愉悦,谈笑风生 ——我仿佛看到了刘禹锡或弹素琴,或阅经卷,心无旁骛,悠然陶然 师生探究:“丝竹"案牍”的内涵 丝竹:代表宫廷音乐,表明位高权重、生活富有。
案牍:代表官府的公文,表明有权有势、荣华富贵 活动二:感刘禹锡之情 刘禹锡在陋室调琴时,那个多次折腾他的知县不请自来,于是彼此有了一段对话,让我们当一次刘禹锡,跟知县对话一番 知县:你的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我(平淡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静,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没人与你为友吧? 我(________地笑道):___ ____________ 知县:你既没有优美的音乐,又没有滔天的权势,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 我(________地笑道): _________ ____________ 学生演绎: 生1:看你这穷酸样,估计没人与你为友吧 生2:错错错!我的朋友全是有学问的知心朋友,不像你都是些狐朋狗友! 生1: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 生2:没有了丝竹这些杂音与使人劳累的案牍,在清静的环境里,素琴的音乐更能安神,你在那么乱的环境里能做什么呢 活动三:悟刘禹锡之豪 1.刘禹锡究竟要“铭"记什么呢? 明确: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淡然,这就高洁傲岸、是安贫乐道。
历史上像刘禹锡这样安贫乐道的人不少,请看(屏显)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陶渊明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山中宰相陶弘景 2.联系刘禹锡的经历和其他作品,感受刘禹锡的豪气 刘禹锡一生一贬再贬,被贬朗州9年后,他被召回长安可回长安就写了一首诗,用桃花来讽刺权贵后又一次被贬,这次被贬14年之久再次被召回长安后,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又写了这样一首诗:《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他曾因桃花而被贬,可这首诗中说他已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多么豪气啊! 好友白居易评价刘禹锡 彭城刘禹锡,诗豪也——白居易 3.文中哪些话语,可以体现刘禹锡骨子里的豪气? “山不在高……惟吾德馨” 明确:作者把自己与仙人、龙相比,何等豪气! →类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明确: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随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4.为了赞美刘禹锡的高尚节操,有人为他写了对联,请你补全下面对联 思诸葛比子云,________; 交鸿儒效孔子,胸怀淡泊 任务四:品读研讨,体会品德美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了美好的品行,不能为了利益而做损人利己的坏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比物质更可贵的东西 三、课堂小结 1.刘禹锡把《陋室铭》写好后,请人刻在石碑上,还立在门口那知县又来了,还带着几个随从我们怎么办?我们要为刘禹锡出一口气啊!请大家拿起课文,把文章大声地再朗读一遍,读给他听最后的“何陋之有"读三遍,一遍比一遍读得响 学生齐读配乐,屏显一间陋室图片) 小结:作为“诗豪”的刘禹锡,面对知县的一再刁难,受尽冷眼后,虽身处陋室,仍坚守品德,高洁傲岸,安贫乐道,这是“诗豪"的君子风骨。
正如孟子所言:“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君子风骨,践行君子精神,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能熠熠生辉习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修身立德,他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愿我们的心灵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更好的精神净化和充盈! 四、作业布置 必做作业: 1.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对比阅读 选做作业: 3.参照本文的句式,写一篇《教师铭》《学生铭》《家乡铭》等,感受“铭”这一文体的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文章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朗读贯串了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学生能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在课文的理解中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能在自主地交流探讨中深入,更好地理解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