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doc
4页《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新授课)责任学校:铜厂乡中心小学 责任教师:吴玉寿【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3页例2及55页相应练习的内容教材分析】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之前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和几百几十乘几的口算及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学习笔算乘法都是数位对齐,而这节课的笔算是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突破重难点设想:旧知铺垫 探究学习计算方法 归纳总结形成技能 应用巩固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境激疑(一)复习铺垫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出示:60×50 204×202、师:你是怎么口算的?3、师: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二)揭题明标1、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笔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板书课题: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2、质疑明标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计算方法?竖式中怎样对位?)观察 汇报叙述口算方法学生尝试笔算、板演读一读理解自读课题汇报交流明确目标复习计算知识及口算能力,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要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确探究问题和目标二、互动解疑1、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课件出示:列车的信息2、观察图片,你能提出那些问题?(学生间相互解答)师小结:同学们思维活跃,踊跃举手回答,体现你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3、让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1)课件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强调板书:因数中间有0)(4)合作提示:、请同学们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计算; 、发挥自己的想法,力求一题多解;、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找出认为最好的方法4、汇报结果(课件演示)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计算方法通过汇报板书找出计算方法:(1)160×30=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2)106×30=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1 0 6 1 0 6× 3 0 × 3 0———— ———— 0 0 0 3 1 8 03 1 8 ————3 1 8 0(5)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讨论为什么?5、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思考汇报观察情境图认真思考 汇报思考汇报,包含几个问题想一想,说一说 思考独立完成想一想自己说一说合作交流结合本组情况派代表参与板书观察了解计算过程相互补充观察了解计算过程相互补充指名汇报交流交流讨论小结方法理解读、记结合教材与生活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计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习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三、启思导疑1、想一想,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2、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有关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回忆小声背一背交流想法汇报交流让学生回顾计算方法,引导提醒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四、实践应用第一关竖式计算2 2 0 1 6 0 3 0 6 5 0 8 × 4 0 × 6 0 × 2 5 × 1 2第二关判断并改正2 5 0 2 0 8 × 1 7 × 3 0 1 7 5 6 0 4 0 2 5 4 2 5 ( ) ( )第三关计算下面各题180×50 206×40 240×22390×13 70×460 305×50第四关解决问题1、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68克水,30分钟浪费掉多少克水?2、我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一周要90分钟,绕了108圈用了多少时间?独立完成相互评价认真观察说出原因改正错误快速计算读题思考汇报结果通过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总结评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回顾小结、汇报收获自我评价通过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1)160×30= (2)106×30= 1 0 6 × 3 0 3 1 8 0 教学反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