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信息搜寻行为.pptx
3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4-5-23,,‹#›,,,,,,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User Service,1,,,,,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User Service,2,目录,contents,,A,信息获取与用户服务概述,,,用户信息需求与用户心理,B,,,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基于数据库检索的信息获取,D,,3,目录,contents,,E,基于,Internet,的信息获取,,,基于人际网络的信息获取,F,,,个性化信息服务,G,,,信息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H,,4,目录,contents,,信息获取与用户服务概述,A,,,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心理,B,,,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基于数据库检索的信息获取,D,,,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3.1,,,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计量研究,3.3,,5,,信息搜寻行为基本内涵,3.1.1,,,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3.1.2,,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3.1,,6,,信息搜寻行为基本内涵,3.1.1,,,,,,,,,,,标志:,1948,年,英国皇家社会科学情报会议,首次出现:,1959,年,,Bruce Westley & Lionel C.Barrow,♦,1980,年,,Belkin,♦,1983,年,,Krikelas,♦,Brown,♦Marchionini,,♦,巢乃鹏,检索,retrieval,?,浏览,browse?,信息搜寻行为基本内涵,历史,百家言,检索与浏览,信息获取是信息搜寻的目的,信息搜寻,(information seek),是信息获取的手段。
1.,检索:信息检索主要是指信息用户在与计算机系统交互时所表现出的行为,亦即专指用户在对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检索时的各种行为,其搜寻的目标区域较为明确2.,浏览,:而,浏览则是没有具体目标或难以清楚表达信息需求的较随意的,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检索行为的发生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信息浏览行为的发生♦①信息搜寻行为的发生,是因为,信息需求,;,♦,②,信息搜寻行为是一种最主要的信息行为,;,♦③信息搜寻,行为是,一系列,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检索行为,与信息,浏览行为信息检索行为,信息浏览行为,信息行为,信息搜寻行为,图,3-1,信息搜寻与信息行为、信息检索、信息浏览之间的关系图,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3.1,,7,,信息搜寻行为基本内涵,3.1.1,,,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3.1.2,,,,,,,,,,,♦,Belkin,♦,ASK,理论,♦信息检索交互过程的情景模型,♦,Dervin,♦意义构建理论,♦意义构建三角模型,♦,Wilson,♦问题解决理论,♦问题解决模型,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ASK,理论,意义构建理论,问题解决理论,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3.1,,8,,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3.1.2,,,,贝尔金从,认知角度,探讨了情报,科学的情报概念,称其为“能够,改变,接受者意向结构的任何文本结构”,“是生产者根据对接受者知识状况的了解,,有,目的、有意图地修改过的概念结构”,。
♦,Belkin,♦,ASK,理论,♦信息检索交互过程的情景模型,♦,Dervin,♦意义构建理论,♦意义构建三角模型,♦,Wilson,♦问题解决理论,♦问题解决模型,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ASK,理论,意义构建理论,问题解决理论,模型,核心,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他指出,传统的看法认为用户检索信息系统时,对自己的问题有很明确,的了解,只要用户能掌握这些问题,就能获得满意的服务但事实上,用户往往,处于,一种知识的非常状态,(anomalous states of knowledge),(,以下简称,ASK),ASK,理论的基础来自于,Taylor,的信息检索阶段理论第一个阶段是内部,器官感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性,需求;第二,个阶段是意识到却不能明确表述出来的,需要AsK,理论是指,信息需求始于人们感知到的头脑中既有的知识体系发生的异常,或呈现,出的不寻常状况,即现有知识结构可能存在着不足或难以应用于当前任务,的状况,当信息需求发生时,人们的认知结构处于不规则的状态下,要他清楚,说明“需要什么”,是一件困难的事图,3-1,信息搜寻行为与信息行为、信息检索、信息浏览之间的关系图,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3.1,,9,,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3.1.2,,,,,,,,,,,♦,Belkin,♦,ASK,理论,♦信息检索交互过程的情景模型,♦,Dervin,♦意义构建理论,♦意义构建三角模型,♦,Wilson,♦问题解决理论,♦问题解决模型,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ASK,理论,意义构建理论,问题解决理论,,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3.1.2,,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3.1,,10,,信息搜寻行为基本内涵,3.1.1,,,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3.1.2,,,,,,,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意义构建理论,模型,核心,理论基础,哲学基础,德尔文,(B.Dervin),是美国著名的情报学家,对信息科学认知观做出较大贡献。
所谓意义建构可以解释为“允许个人建构和设计自身时空运动的内部,(,即认知,的,),和外部,(,即程序上的,),行为”人的意义建构行为就是信息的传播,与沟通,行为,创造、搜寻、处理和利用信息就是核心的意义建构活动 ‘,1.,信息,使用是一种建构,而不是一种传递,;,2.,应该,从用户的角度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看待信息使用和信息系统,;,3,.,信息,使用应该被视为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恒定的状态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3.1,,11,,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3.1.2,,,,,,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Belkin,♦,ASK,理论,♦信息检索交互过程的情景模型,♦,Dervin,♦意义构建理论,♦意义构建三角模型,ASK,理论,意义构建理论,,信息搜寻行为三大理论,3.1.2,,,♦,Wilson,♦问题解决理论,♦问题解决模型,问题解决理论,,问题识别,问题识别,问题识别,问题识别,不确定性的消除,不确定性的消除,不确定性的消除,图,3-5 Wilson,的问题解决模型,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3.1,,,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计量研究,3.3,,12,,Ellis,信息搜寻模型,3.2.1,,,Wilson,信息行为模型,3.2.2,,,Kuhl thau,信息搜寻模型,3.2.3,,,Eisenberg,和,Berkowitz,的,6,种技能模型,3.2.4,,,Choo,的信息搜寻模型,3.2.5,,,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3.2.6,,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13,,Ellis,信息搜寻模型,3.2.1,,,,,,,,,,,Ellis,于,1989,年从实证主义角度对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研究。
他将信息搜寻组成的成分称为策略,而不是用“阶段”来对信息行为做出描述策略,开始,链接,浏览,区分,Ellis,信息搜寻模型,模型描述,模型解读,应用范围,策略:,,开始,,链接,,浏览,,区分,,监视,,提取,,查核,,结束,策略:,,开始,,链接,,浏览,,区分,,监视,,提取,,查核,,结束,策略:,,开始,,链接,,浏览,,区分,,监视,,提取,,查核,,结束,策略:,,开始,,链接,,浏览,,区分,,监视,,提取,,查核,,结束,,监视,提取,查核,结束,,♦,Ellis,的策略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信息搜寻活动,♦,此模型在寻求对信息搜寻行为的解释方面可以提供间接帮助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14,,Ellis,信息搜寻模型,3.2.1,,,Wilson,信息行为模型,3.2.2,,,Kuhl thau,信息搜寻模型,3.2.3,,,Eisenberg,和,Berkowitz,的,6,种技能模型,3.2.4,,,Choo,的信息搜寻模型,3.2.5,,,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3.2.6,,,,,,,,,,,T.D.Wilson,早在,1981,年就提出了自己的信息搜寻行为模型。
该模型建立在二个基本主张之上三次修订,从交叉学科角度对信息行为进行研究,情报科学,决策学,心理学,创造学,医疗交流,Wilson,信息行为模型,模型描述,模型解读,应用范围,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15,,Wilson,信息行为模型,3.2.2,,,,,,,早在,1981,年就提出了自己的信息搜寻行为模型该模型建立在二个基本主张之上Wilson,信息行为模型,模型描述,,主张,一:信息需求并非是最原始的需求,而是源于更为基础性,的需求,——,即生理上、认知上和情感上三方面的需求,其中,每一种需求又处在不同的背景,(context),之下,——,即个人、社会角色以及,环境,的背景之下,;,主张,二:在,寻求可以满足需要的信息过程中,需求者可能会遇到,来自于,同样背景之下的不同障碍三次修订,从交叉学科角度对信息行为进行研究,情报科学,决策学,心理学,创造学,医疗交流,模型解读,应用范围,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16,,Wilson,信息行为模型,3.2.2,,,,,,,早在,1981,年就提出了自己的信息搜寻行为模型。
该模型建立在二个基本主张之上Wilson,信息行为模型,模型描述,,,,,三次修订,从交叉学科角度对信息行为进行研究,情报科学,决策学,心理学,创造学,医疗交流,模型解读,应用范围,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17,,Ellis,信息搜寻模型,3.2.1,,,Wilson,信息行为模型,3.2.2,,,Kuhl thau,信息搜寻模型,3.2.3,,,Eisenberg,和,Berkowitz,的,6,种技能模型,3.2.4,,,Choo,的信息搜寻模型,3.2.5,,,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3.2.6,,,,,,,,,,,在形成能够理解搜寻意义和提供相关性判断标准的焦点之前,用户感觉到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增加搜寻行为的三个因素、六个阶段,人们进行信息搜寻的整个过程是思维、感觉和行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认知、情感和物理因素不断地发生着变化Kuhl thau,信息搜寻模型,模型描述,模型解读,应用范围,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18,,Kuhl thau,信息搜寻模型,3.2.3,,,,,,,,,,,在形成能够理解搜寻意义和提供相关性判断标准的焦点之前,用户感觉到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增加。
搜寻行为的三个因素、六个阶段,人们进行信息搜寻的整个过程是思维、感觉和行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认知、情感和物理因素不断地发生着变化Kuhl thau,信息搜寻模型,模型描述,模型解读,应用范围,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19,,Ellis,信息搜寻模型,3.2.1,,,Wilson,信息行为模型,3.2.2,,,Kuhl thau,信息搜寻模型,3.2.3,,,Eisenberg,和,Berkowitz,的,6,种技能模型,3.2.4,,,Choo,的信息搜寻模型,3.2.5,,,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3.2.6,,,,,,,,,,,由,6,个逻辑步骤或阶段组成的表示信息问题解决方法的,6,种技能模型♦,6,个逻辑步骤都是必须的,顺序因任务不同而不同,♦,技能模型包含了关键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技能模型可以应用于任何信息问题情境,目标不是直接获取结果,而是提高用户的技能Eisenberg,和,Berkowitz,的,6,种技能模型,模型描述,模型解读,应用范围,目录,contents,,,,20,Eisenberg,和,Berkowitz,的,6,种技能模型,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Eisenberg,和,Berkowitz,的,6,种技能模型,3.2.4,,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21,,Ellis,信息搜寻模型,3.2.1,,,Wilson,信息行为模型,3.2.2,,,Kuhl thau,信息搜寻模型,3.2.3,,,Eisenberg,和,Berkowitz,的,6,种技能模型,3.2.4,,,Choo,的信息搜寻模型,3.2.5,,,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3.2.6,,,,,,,,,,,信息活动的三个过程:信息需要、信息搜寻、信息利用。
♦三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当人们感知到问题、不确定性、模糊性或好奇心的时候,就会产生理寻,信息的,动机,Choo,的信息搜寻模型,模型描述,模型解读,应用范围,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22,,Choo,的信息搜寻模型,3.2.5,,,,,,,,,,,信息活动的三个过程:信息需要、信息搜寻、信息利用♦经过整合的三个过程的解读,当人们感知到问题、不确定性、模糊性或好奇心的时候,就会产生理寻,信息的,动机,Choo,的信息搜寻模型,模型描述,模型解读,应用范围,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23,,Ellis,信息搜寻模型,3.2.1,,,Wilson,信息行为模型,3.2.2,,,Kuhl thau,信息搜寻模型,3.2.3,,,Eisenberg,和,Berkowitz,的,6,种技能模型,3.2.4,,,Choo,的信息搜寻模型,3.2.5,,,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3.2.6,,,,,,,,,,,网络访问者的特征模型,对,Choo,和,MAO,模型扩展后形成,SA,模型,,通过增加停止模型来为研究者提供描述访问者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以及表示,MAO,模型特色。
动机、机会和访问者的能力在访问网站的过程中可难会发生变化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MAO,模型,SA,模型,导航模型,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24,,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3.2.6,,,,,,,,,,,网络访问者的特征模型,对,Choo,和,MAO,模型扩展后形成,SA,模型,,通过增加停止模型来为研究者提供描述访问者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以及表示,MAO,模型特色动机、机会和访问者的能力在访问网站的过程中可难会发生变化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MAO,模型,SA,模型,导航模型,PowerPivot Collaboration Environment,,IT Professional,Executive,Analyst,Information Worker,Decision Maker,网络访问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偏好●,Brusilovsky,描述了具有适应性的超媒体系统的五种,特征:,用户,目标、知识、背景、超媒体空间的,经验和,偏好,。
●De Troyer,按照,地理、人口统计和心理图像等因素对访问者进行分类,●Turk,根据,可用性评估描述用户特征:年龄、性别、文化、教育程度,、,WWW,/,IT,经验和兴,趣,/,专长●Zeldman,基于,信息需要和目标将网络站点的访问者分为:行为者,(,使用,工具以完成任务的人,),、阅读者,(,搜寻娱形体闲信息的人,),和查看者,(,将,网络站点,视为书籍的人,),Hoyer,和,Macinnis,归纳为动机(,motive),、能力(,ability),和,(opportunity),模型,——MAO,模型,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对,Chao,的信息搜寻过程模型以及,Hoyer,和,Macinnis,的,MAO,模型进行了扩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模型(以下简称,SA,模型),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25,,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3.2.6,,,,MAO,模型,PowerPivot Collaboration Environment,,IT Professional,Executive,Analyst,Information Worker,Decision Maker,Susanne Loeber,和,Alexandra Cristea,的导航模型,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3.1,,,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计量研究,3.3,,26,,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3.3.1,,,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3.3.2,,,信息搜寻行为应用研究,3.3.3,,,,,,,,,,,⑴,网络调查法,⑵Cookie,数据收集法,⑶,用户注册信息调查法,⑷,搜索引擎调查法,⑸,观察法,⑹,出声思维法,⑺,访谈法,⑴日志分析法,⑵内容分析法,⑶统计分析法,⑴图表法,⑵模型分析法,⑶知识地图法,⑷信息可视方法,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结果展现方法,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计量研究,3.3,,27,,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3.3.1,,,,,,,,,,,⑴,网络调查法,⑵Cookie,数据收集法,⑶,用户注册信息调查法,⑷,搜索引擎调查法,⑸,观察法,⑹,出声思维法,⑺,访谈法,⑴日志分析法,⑵内容分析法,⑶统计分析法,⑴图表法,⑵模型分析法,⑶知识地图法,⑷信息可视方法,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结果展现方法,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计量研究,3.3,,28,,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3.3.1,,,,,,,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数据收集方法,,,,,⑴日志分析法,⑵内容分析法,⑶统计分析法,⑴图表法,⑵模型分析法,⑶知识地图法,⑷信息可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结果展现方法,⑴网络调查法,,⑵Cookie,数据收集法,,⑶用户注册信息调查法,,⑷搜索引擎调查法,,⑸观察法,,⑹出声思维法,,⑺访谈法,1,)电子邮件调查法(,E-mail,),2,)网页调查法(,Web,),3,)网络法(,Internet-Phone,),4,)网络会议法(,NetMeeting,),5,)弹出式调查(,Pop Up,),6,)网上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s online,),7,),QICQ,网络寻呼机,8,)聊天室调查,9,),BBS,电子公告牌,优点:,1,)时效性和大样本,2,)低成本,3,)客观性和可靠性,4,) 超越时空性,5,)调查质量易于监控,,,局限性:,1,)样本代表问题,2,)被调查者的不确定问题,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计量研究,3.3,,29,,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3.3.1,,,,,,,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数据收集方法,,,,,⑴日志分析法,⑵内容分析法,⑶统计分析法,⑴图表法,⑵模型分析法,⑶知识地图法,⑷信息可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结果展现方法,⑴网络调查法,,⑵Cookie,数据收集法,,⑶用户注册信息调查法,,⑷搜索引擎调查法,,⑸观察法,,⑹出声思维法,,⑺访谈法,利用,Cookie,能够跟踪用户的活动,用户注册的信息,具有比较具体、全面、客观等特点,在网络服务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用户访问基本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具有较大意义。
通过对搜索引擎的日志文件进行分析,可获得用户的查寻词、查寻的次数、查寻中提问式的变化、查看的页面数量等各方面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加工,便可得出用户的查寻词的分布情况、用户的查寻习惯等,从而对用户网络信息查寻行为规律进行揭示研究人员在现场直接或利用特定的辅助工具对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观察,出声思维法是指被研究对象在信息搜寻过程中,将其行动和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些独白被研究人员录下来,以备研究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精确详细地了解用户伴随行为进行的思维过程得出用户行为的,动机研究者与被访人直接谈话,以来收集数据,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计量研究,3.3,,30,,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3.3.1,,,,,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⑴图表法,⑵模型分析法,⑶知识地图法,⑷信息可视方法,结果展现方法,,,数据收集方法,⑴网络调查法,,⑵Cookie,数据收集法,,⑶用户注册信息调查法,,⑷搜索引擎调查法,,⑸观察法,,⑹出声思维法,,⑺访谈法,⑴日志分析法,,⑵内容分析法,,⑶统计分析法,1,)日志文件收集,2,)日志文件分析,3,)日志分析法优点与缺点,4,)日志分析工具,日志分析工具♦,Web Trends,♦,Webbalizr,♦,AWStats,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计量研究,3.3,,31,,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3.3.1,,,,,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⑴图表法,⑵模型分析法,⑶知识地图法,⑷信息可视方法,结果展现方法,,,数据收集方法,⑴网络调查法,,⑵Cookie,数据收集法,,⑶用户注册信息调查法,,⑷搜索引擎调查法,,⑸观察法,,⑹出声思维法,,⑺访谈法,⑴日志分析法,,⑵内容分析法,,⑶统计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软件分为三大类:,1,)基于字典的内容分析软件,如,CATPAC,2,)开发环境,如,Profiler Plus,注释辅助软件,如,Atlas-ti,Excel,SPSS,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计量研究,3.3,,32,,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3.3.1,,,,,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结果展现方法,,,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收集方法,⑴网络调查法,,⑵Cookie,数据收集法,,⑶用户注册信息调查法,,⑷搜索引擎调查法,,⑸观察法,,⑹出声思维法,,⑺访谈法,⑴日志分析法,,⑵内容分析法,,⑶统计分析法,⑴图表法,,⑵模型分析法,,⑶知识地图法,,⑷信息可视方法,在数据收集完毕之后,采用图表法使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直观、准确,更利于理解。
电子工作表,(Eexcel),是广受欢迎的微软公司办公软件,Office,中的重要组件之一它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表格类数据计算、分析的有力工具用户分析中的模型大部分属于概念模型.模型的建构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基于描述性、说明性的目的而建构的模型,这种模型的结构比较简单,建构的目的也是为了介绍系统建设者早期的工作,描述系统的一些属性;另一种则是标准的模型建构,这种类型的模型功能较为强大,用这种方法建构出的模型可以对模型的活动实施预控制知识地图就是分析文献中的逻辑内容,找出人们进行创造和思考的相互影响和联节点,像地图一样,把它直观标示出来以展示知识的有机结构信息可视化技术指的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成为人们可以直观、形象理解的图形成图像,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33,,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3.3.1,,,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3.3.2,,,信息搜寻行为应用研究,3.3.3,,,,,,,,,1,)主体的客观因素,⑴,年龄,⑵,性别,⑶,学科学科背景,⑷,网络经验,2,)主体的主观因素,⑴认知类型,⑵自我效能感,⑶情绪,控制能力,⑴搜寻内容,⑵网络问题,⑶信息呈现方式,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主体因素,外界因素,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3.2,,34,,信息搜寻行为计量分析方法,3.3.1,,,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3.3.2,,,信息搜寻行为应用研究,3.3.3,,,,,,,,,,,提高用户信息获取效率,优化信息系统设计,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信息搜寻行为应用研究,I,II,III,目录,contents,,用户信息搜寻行为,C,,35,,信息搜寻行为应用研究,3.3.3,,,,,,,,,,,1.,简述,信息搜寻行为的含义。
2.,简述,信息搜寻行为的三大基础理论模型,3.,简要介绍和比较信息搜寻过程的典型模型4.,通过,资料搜索和整理,分析,总结,T.D,.,Willson,在,信息搜寻行为方面的研究,,,5,.信息搜寻行为的计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6,.结合信息搜寻行为的理论模型和过程模型,总结用户信息搜寻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思考题,I,II,III,,,,,,,,,,,,,,,,,,,,,,,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