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交通运输部.doc
24页精心整理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评价要点分值评价方式公益类市场类1.研发实力与条件〔20〕1.1总体定位与研发方向1.1.1行业研发中心研发方向合理性33定性1.2研发条件1.2.1行业研发中心主任水平与作用22定性1.2.2行业研发中心人才队伍的水平、构造的合理性22定性1.2.3人才造就33定量1.2.4研发设施设备的先进性、完备性;33定量1.2.5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的支出44定量1.2.6获得科技工程经费33定量2.研发任务与成果〔20〕2.1在研任务水平2.1.1担当国家、省部级等工程44定量2.1.2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44定量2.1.3专利授权及成果认定44定量2.2 代表性成果水平2.2.1代表性研发成果在行业的水平以及应用效果66定性3.行业影响与奉献〔30〕3.1行业地位与作用3.1.1核心技术、主导产品应用行业技术进步带动作用44定性3.1.2国家级、省部级等获奖成果53定量3.1.3成果纳入标准标准35定量3.2开放沟通与效劳3.2.1学术及合作沟通43定量3.2.2为行业供应技术效劳成效67定性 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成效36定性3.2.4开放课题52定量3.3 科研信用体系建立3.3.1科学信用体系建立、机制保障及鼓励惩戒措施22定性4.运营管理实力〔30〕4.1内部建立与效果4.1.1管理制度22定性4.1.2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发挥的作用22定性4.2社会效益4.2.1在社会重大事务、平安应急及公益效劳方面作用和突出奉献128定性4.3经济效益4.3.1研发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45定量4.3.2研发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45定量4.3.3以研发中心为主导的产品业务带来的利润率35定量4.4开展前景及保障4.4.1解决开展措施的可行性,开展目标合理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33定性 注:定量分值合计53分,定性分值合计47分。
关于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说明 本指标体系的设置本着以评促建的原那么,以鼓舞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引导和促进展业研发中心建立和开展为宗旨遵照现有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中依托单位开展根底和方向差异,有些侧重科研攻关、偏公益类的产业转化路径,有些倾向于生产经营、偏市场运作的路径,因此在评分设置借鉴国家工程中心评估方式,采纳“二选一”模式,依托单位可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公益类或市场类进展自评估一、指标说明评估指标包括:探究实力与条件,研发任务与成果,行业影响与奉献,运营实力与效益评价总得分为100分,各指标项按实际状况评估赐予分值〔一〕研发实力与条件〔20分〕本项指标主要评估研发中心总体定位及实力条件,重点把握以下方面:1.总体定位与研发方向评价行业研发中心研发方向明确、特色显明;符合行业技术开展趋势;遵照交通强国等战略方向,面对国民经济、社会开展重大需求;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探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定位精确,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制定有明确开展规划和分年度、分阶段的工作要点;建立针对定位和探究方向的工作台账制度2.研发条件中心主任是本事域知名的技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与经营实力,有充分的时间投入中心领导工作,在运行与管理重大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技术带头人和骨干人员组织协调实力强,工程化实践经历丰富;创新团队人员素养高,专业配套、研发、管理、营销等业务构造合理。
设备条件处于本事域领先水平,关键设备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与行业研发中心研发须要相适应的、完备的中试试验设施和基地,运转高效研发经费规模和人均水平处于本事域研发机构的前列,依据须要,持续增加研发设备、基地建立的投入〔二〕研发任务与成果〔20分〕本项指标主要是围绕研发中心的功能定位,评估研发中心探究成果工程化、市场化状况,重点把握以下方面:1.在研任务水平在行业关键、共性和根底性技术上担当了重大研发任务,研发中的先进性、创新性处于同类研发的前列,包括获奖、担当工程、发表论文及著作、专利授权及成果认定状况2.代表性成果水平代表性成果针对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在工程化研发方面有重大突破,驾驭核心技术并进展集成创新,拥有自主学问产权,总体技术水平高,主要技术参数〔性能、性状、工艺参数等〕等指标到达国内外先进水平技术集成度、配套性高,稳定性、牢靠性强,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实力或到达实际应用的程度,经济〔投入产出比、性能价格比、本钱、规模等〕、环境生态等指标到达国内外先进水平,具有必须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代表性成果是指评估期内在行业研发中心主要研发方向上,以行业研发中心为基地、固定人员为主体产生的重大工程化成果。
代表性成果应是依据国家、社会和市场重大需求开展的、为解决行业、产业的关键、共性和根底性工程技术问题,取得的突破性、系统性和集成性重要进展,包括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计、生物新品种等,而不是某研发方向上关联度不高的成果的汇总和拼盘〔三〕行业影响与奉献〔30分〕本项指标主要评估研发中心在行业及本事域的影响力以及对开放沟通合作、科研信用体系建立状况,重点把握以下方面:1.行业地位与作用在主要研发方向上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主持或组织开展国家与行业重大工程化研发工作,牵头起草或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标准、规划等重大文件拥有一批适用性好、竞争力强的工程化成果与国内同类技术、产品相比,核心技术推广应用面广、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充分发挥行业技术扩散源作用能够引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促进相关产业领域的构造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指标上重点评估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成果,纳入到标准标准2.开放沟通与效劳建立了对外开放沟通制度和面对企业开放的有效机制,设备设施、信息资料等资源开放共享程度高,与国内外技术和产业界开展高水平、实质性的合作,接纳行业内有影响的探究成果到研发中心实现工程化开发。
开展人员培训、分析测试与技术询问、为政府和社会供应优质效劳,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遵照国家对科研资源〔仪器、数据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建立相应科研资源开放共享平台,踊跃提升科研仪器共享利用效率,扩大科研数据资源沟通共享及应用效劳等3.科研信用体系建立遵照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立的假设干看法》的要求,要坚持预防和惩治并举,坚持自律和监视并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推动科研诚信建立制度化,肃穆查处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针对科研依托单位、人员信用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信用风险防控保障机制,将科研工作、组织经营纳入信用管理当中〔四〕运营管理实力〔30分〕本项指标主要评估研发中心内部建立与效果、运营效益、社会效益及开展前景等状况,重点把握以下方面:1.内部建立与效果依托单位优先支持研发中心开展,在人员、经费、设施和后勤等方面赐予支持保障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能够充分发挥整体功能;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标准有序能够切实起到吸引人才、鼓励工程化研发创新、科学标准决策的作用2.社会效益研发中心在应急、扶贫等国家、地方要求工作任务方面效劳社会公益需求,如公益性工作,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行业转型升级、平安应急、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以研发攻关、成果转化推动行业开展,履行应有社会责任。
3.经济效益研发中心能够依托探究成果,促进先进、适用胜利的转化应用,在重大工程建立、市场化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得显著收益研发中心相对独立核算,资产配置优良收入构造合理,保持持续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处于同行业、同类型探究机构前列4.开展前景及保障对存在问题和开展瓶颈有清楚的相识和可行对策开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合理,实施保障措施有效、完善精心整理 二、定量评估指标总分计算方法〔一〕除人员开放课题、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等指标为肯定分值外,其它定量评估指标评分均为相对分值,且都需进展换算〔二〕换算方法是:设Xi为被评估研发中心该项指标的统计分值,Ai为全部被评估研发中心该项指标的平均值,Amax为全部被评估研发中心中该项指标的最大值,该项指标的总分值值在评估指标体系中给出研发中心该项指标得分Yi为Yi=该项指标总分值值×[0.70+0.30×〔Xi-Ai〕/〔Amax-Ai〕]〔三〕规定Yi的最低值为:Yi=0.1×该项指标总分值值精心整理 三、定性评估指标评分标准指标评 价 标 准计 分 标 准A级B级C级D级1.1.1行业研发中心研发方向合理性〔1〕遵照申报时的定位编制具体规划及任务分工,责任及工作明确。
〔2〕实际建立状况符合申报的研发方向和内容,探究方向设置合理,与依托单位的特色优势学科结合严密〔3〕符合所属学科开展方向或行业技术进步要求〔4〕符合国家科技开展方向及交通行业“十三五”科技规划等相关要求〔5〕符合交通强国、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对科技开展的相关要求3.0~2.0〔不含2.0〕2.0~1.0〔不含1.0〕1.0~0.5〔不含0.5〕≤0.51.2.1行业研发中心主任水平与作用〔1〕专业学问丰富、领导实力强、学风严谨、道德高尚〔2〕熟识本事域学术和技术开展方向,并能依据学科开展和行业开展须要刚好调整探究重点〔3〕在研发中心建立、技术产品研发、科技转化和人才造就方面发挥带头作用2.0~1.5〔不含1.5〕1.5~1.0〔不含1.0〕1.0~0.5〔不含0.5〕≤0.51.2.2行业研发中心人才队伍的水平、构造的合理性〔1〕研发队伍人员稳定,职称构造、年龄构造、学历构造和学缘构造合理,能够满意探究工作和研发中心开展须要〔2〕有促进人员合理流淌和探究队伍构造优化的政策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3〕研发队伍学术水平高、科技创新实力强,学术风气良好,团结协作气氛好,具有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
〔4〕创新团队人员素养高,专业配套、研发、管理、营销等业务构造合理2.0~1.5〔不含1.5〕1.5~1.0〔不含1.0〕1.0~0.5〔不含0.5〕≤0.52.2.1代表性研发成果在行业的水平以及应用效果〔1〕创新性在研发方向、技术方法、技术路途、探究结果等方面具有创新,成果具有自主学问产权〔2〕先进性研发成果的学术水平或技术水平到达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3〕管用性研发成果是行业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前景广袤,预期或已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6.0~3.5〔不含43.5〕4.0~4.0〔不含4.0〕4.0~2.0〔不含2.0〕≤2.0核心技术、主导产品应用行业技术进步带动作用〔1〕在主要研发方向上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主持或组织开展国家与行业重大工程化研发工作,牵头起草或制定国家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