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留铭及康百万庄园.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9946816
  • 上传时间:2023-12-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5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康百万庄园《留余》匾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注:1.留耕道人:南宋福州人王伯大,号留耕嘉定(1208--1224)进士曾任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后做资政殿学士,建宁知府道人,即有道德的人2.《四留铭》:王伯大写的座右铭3.造化:指造物主,即老天爷4.贻:同“遗”5.高景逸:明朝无锡人高攀龙之号,字存之,万历(1573---1620)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后为魏忠贤迫害,投水而死6.颜:匾额题字叫颜又指堂上或门上的楣7.夏峰先生:孙奇峰之号,明朝河北容城人,万历28年(1600)举人,学识博大高深,晚年移居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故有夏峰先生之称8.牛瑄:今巩义市河洛镇人,同治乙丑科(1865)进士,翰林院编修武状元牛风山之子,工书法,远近闻名。

      9.坦园:当时的康百万,十五代庄园主康道平,坦园为号释意: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廷;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份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分因为太过分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明朝隐士高景逸说过:“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物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推而言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大概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诫他的后代子孙吧!为你们写这几句话,并取夏峰先生教训他儿子的话,概括起来说:“你们这些后辈知道发家之道吗?那就是凡事留有余地,不做尽做绝罢了”康百万庄园的治家理念是什么?是“留余”留余”理念体现的是中庸文化,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因为乐至极则生悲,言至极则生满,欲至极则生贪,食至极则生胀,性至极则生疾,至极之事物皆有损无益修身 齐家 处世---康百万家族兴衰之谜康百万家族兴衰之谜康百万家族的兴起,既有历史的机遇,又有人为的努力,还有文化方面的因素,它是紧扣时代发展的节拍,经过几代人的开拓进取才获得的。

      它的兴衰基本上和大清王朝相始终康氏家族自明初迁来巩县,直到清朝建立,一直尊奉着耕读传家的传统生活方式,历代中虽不乏考取功名的学子才俊,但由于官品不高,况且多是清廉忠直的儒学之士,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富足只是到了清朝初年,康氏第十代传人康复吉娶了明朝福王朱常洵落难的孙女,即弘光皇帝的女儿后,生了康惠,才渐渐显现发达的端倪康惠三子,大勇,大椿,大鉴,真正称得起康百万发家祖先的,恐怕该从康大勇算起1.历史机遇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经过康熙皇帝内除鳌拜,外平拥兵自重的三藩和统一台湾,征剿葛尔丹等斗争,基本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社会空前安定繁荣经济,发展生产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正处于初级的恢复发展阶段,商品的生产交流,货物的运转便上升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当时,康大勇利用门前河洛交流的水上优势,首开大河航运之先例,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加快了商品流通,抢占了致富先机2.人为的努力在清王朝建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汉族知识分子中“反清复明”的思潮都十分活跃康大勇是大明弘光皇帝的重外孙,自然不愿在清朝入仕为官,但随着清政权的日益巩固,知识分子的“复明”之梦越来越虚幻,康大勇选择经商之道,属无可奈何之举。

      在当时,也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一次了不起的思想革命康大勇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他对弃仕从商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独到的见识,他开创的商船航运队伍来往于开封,济南,苏杭,京津之间,奠定了康百万家族兴旺发达的坚实基础之后,其子康士路其孙康应魁继承了它的雄心壮志,继续披荆斩棘开拓进取,随着康家航运队伍的扩大和商业门店的发展,又和土地兼并互为依托,这更是康家的商业活动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可以说,正是由于在康大勇开山奠基的基础上,康应魁审时度势,展示了更高的经营谋略,才创造了康百万家族的鼎盛和辉煌3.文化因素康百万家位于河洛文化的中心地域,正统的儒家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积淀,康家世代读孔孟之书,行孔孟之礼,即使进入商界,指导他们行为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儒家文化如坚守中庸之道和务实创新精神,遵循自然规律和拥有宽容的胸怀,另外如集权思想,民本意识,安土倾向,乐天情趣等等,所不同的是在他们的商业实践中,把这种儒家文化的宽泛变得更具体,更实际他们可以毫不吝惜的拿出大把银两修整河防为国分忧,从而得到官府的嘉奖和倚重;他们赈饥荒,修学堂造福一方,使自己的商业活动远离“无奸不商”世俗目光,洋溢着“达则兼济天下”的色彩。

      这些善行和义举,又给他们的商业活动营造着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开辟着新的,更广阔的财源在康熙,雍正,乾隆直至嘉庆一百余年间,康氏家族经过四代人的创业奋斗,达到了康百万家族的全盛时期,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多达十八万亩,民间称其为“头枕三原,泾阳,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中原巨富康百万家族是怎样衰落的呢?像海水有涨有落,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康百万家族也没有超越这个规律康家从创业到全盛,经过四代人的努力;而从全盛到衰败,也是经历了四代,这决不是巧合,而是规律使然康百万家族全盛时期是在19世纪初叶,当时正是大清王朝由盛入衰的转折时期,先是嘉庆年间历时十年的川楚陕白莲教起义到了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东捻,西捻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此起彼伏,也正是在这时,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相继进入中国,外国资本的输入,打破了清王朝因循保守的经济管理体制,陈旧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连年灾荒,各种社会危机一触即发动荡的社会环境不可能不波及到康百万家族,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康家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加速康百万衰落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大河沉船断财源1862年前后,清政府为遏制捻军活动,封锁黄河,运河等河道,并烧毁,凿沉河流上的所有船只,康家的航运船队遭受了灭顶之灾,断绝了主要财源,此即“大河沉船事件”。

      航运船队是康家招财进宝的经济命脉,这个损失对康家来说是致命的以后康家虽多次想重组船队,却始终没有恢复起来再往后随着铁路的修通,水上航运失去了固有的优势,因此,“大河沉船”可以说是康百万家族由全盛进入衰败的转折事件2.大修庄园耗财产从康大勇到康应魁,三代单传,也是康家兴旺发达的创业阶段,第四代弟兄三个,第五代三个,到第六代弟兄八人随着人口的增多,康百万家族从第四代开始大建庄园,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规格之高都是罕见的,一直持续到第七代,在数平方公里范围内建成以龙窝沟,南大院,寨上区等庄园住宅为主体,以商业管理,饲养,匠作,祭祀,书院,花园,接待等为辅的二十来处建筑群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3.建璧坐监二十万康建璧是康百万家族第六代的掌门人,因杀了行为不端的弟弟,坐了大牢,光是打点官府的银子粗算就有二十多万两耗费银两只是表面现象,“建璧杀弟”事件本身暴露了康百万家族内部潜藏的危机,它是家族的衰败迹象由隐蔽转向表面化,动摇了康家世代形成的经济管理体系在康建璧坐监期间,山东的产业几乎流失殆尽4.接驾慈禧上百万为迎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康百万家族第六代传人康鸿猷独资修浮桥,建行宫,花去大批银两。

      其时康家已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为了装脸面,康鸿猷大事铺张,又给皇上敬献了黄金珠宝打造的贵重礼物,基本掏空了康家的积蓄有人说康鸿猷献给慈禧太后百万两银子,因此被封为“康百万”这只是一种想象中的传说康鸿猷连年大兴土木,存款早已不多,一百万两银子,对于康百万家族已是天文数字当时县知事的年俸是四十八两纹银,县衙役是六两,一百万是县知事20833年的俸禄,是衙役166666年的工资5.坐吃山空吸鸦片康百万家族的第七代,第八代,享乐成习,不思创业,坐吃山空,光是吸食鸦片的就有30多人因吸毒卖地鬻(卖)妻者有之,沦为盗贼乞丐者有之,家破人亡者亦有之,曾经显赫二百年的康百万家族此时真正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毕竟,康百万家族是诗礼传家的名门望族,是博施广济的儒商之家,后代子孙中不乏学识渊博,目光远大的志士才俊康百万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供游人参观的康百万庄园便是这历史的见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