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一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分层练习(沪教版2024新教材).docx
12页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一课时)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氦气 B.水 C.金刚石 D.氯化钠2.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氮 B.汞 C.氯化钠 D.臭氧3.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O B. C. D.2O4.湿衣服晾干,从微观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消失5.北方秋冬季节的早晨多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下列关于雾的形成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间隔改变 B.水分子体积改变C.水分子的数目改变 D.水分子质量改变6.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课堂”用水和两块木板搭建了一座液桥(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水分子不再运动 B.太空中,水分子体积变大C.太空中,水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D.太空中,水分子存在间隙7.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所用酚酞溶液已用适量蒸馏水稀释)。
通过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中挥发出的氨分子溶于B烧杯中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8.用分子或原子填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_____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可分,______不可再分9.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1)自行车轮胎打气后,会迅速鼓起来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1.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B.墙内开花墙外香C.石油气能被压缩为液化石油气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2.《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句话揭示了自然界中云雨形成的基本原理下列有关“为云” “为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B.下雨后空气潮湿,因为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C.地面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体积变大D.此过程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间隔变化实现的3.海水淡化是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图所示为一种海水淡化简易原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分子间隔大C.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D.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4.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HCl”的是( ) A. B. C. D.5.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是( ) A.从花园经过能闻到花香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C.水通电后能分解D.氧气在﹣218℃时变成淡蓝色固体6.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查阅资料得知: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下结成“热冰”(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没有变化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C.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下建成溜冰场D.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7.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事实和相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B我们能闻到炒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CO2、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D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8.如图表示氧化汞受热分解微观模拟图,回答:(1)从微粒角度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没变化的是______和______2)该反应中可得到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索养之一、请结合图示从微观角度回答问题:(1)变化Ⅰ说明______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2)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3)由变化Ⅱ可知:由于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____________1.“倒春寒”是指进入初春时节后天气又变得很寒冷,早晚野外田地往往还会结霜这一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水分子的质量 B.水分子的个数C.水分子间的间隔 D.水分子的体积2.对下列教材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晶体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C.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D.上述操作涉及化学变化3.用微观粒子知识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A.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气体更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间隔较大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4.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5.“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间间隔变大C.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零度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D.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间隔变小6.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下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B图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2)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3)观察此微观模拟图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A中的一个分子含有______个中子7.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根据下列变化的微观模拟图回答问题:(1)变化b反应后应补充的粒子图形是______(填A或B或C)A. B. C.(2)变化a分子间隔改变,分子本身不变;变化b______发生改变;(3)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______的过程由此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8.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气主要来自人工合成,在铁触媒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请将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按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序号排序表示)参考答案基础练1.B【解析】A、氦气是稀有气体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B符合题意;C、金刚石是碳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B【解析】A、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汞是常温下为液态的一种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臭氧化学式是O3,是由臭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3.C【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O表示氧原子、表示氧离子、O2表示氧分子、2O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C4.C【解析】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间隔变大,但分子本身的体积是不会变的,故A错误;B、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不会分解成原子,故B错误;C、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的结果,故C正确;D、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而不是消失,故D错误;故选C5.A【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符合题意;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数目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质量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D【解析】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因此太空中的水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说法错误;B、在太空中,水分子组成不变,故体积不变,说法错误;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D、水分子之间存在间隙,说法正确;故选D7.A【解析】A、该实验没有温度改变,不能通过这个实验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结论,错误;B、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B中,形成氨水,使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C、C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D、通过对比实验,说明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分子溶于B烧杯中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故选:A8.(1)分子(2)原子(3)原子(4)分子原子9.(1)往自行车轮胎中充气,轮胎内气体的分子个数增多,气体的体积要不断增大(2)分子的构成相同【解析】(1)向自行车轮胎打气鼓起来,是因为往自行车轮胎中充气,轮胎内气体的分子个数增多,气体的体积要不断增大;(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提升练1.C【解析】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B、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C、石油气能被压缩为液化石油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符合题意;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不符合题意。
故选C2.C【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水的天然循环,此过程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故选项认识正确;B、下雨后空气潮湿,因为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认识正确;C、地面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不变,故选项认识错误;D、水的三态变化,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实现的,故选项认识正确;故选:C3.D【解析】A、太阳能作用下,温度升高,温度运动速率加快,该选项说法正确;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C、海水变为淡水过程中,水分子不变,则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D、水蒸气冷凝为水过程中,水分子体积不变,该选项说法错误4.D【解析】A、选项模型是由相同的两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而HCl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氯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B、选项模型一个分子是由三个原子构成,而一个HCl分子是两个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模型只有一个原子,而一个HCl分子是两个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D、选项模型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原子构成,因为氯原子半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