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红色文化教育教材.docx

40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9190165
  • 上传时间:2022-1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1.38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红色文化读本 五 年 级第一课 周恩来诗词选《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壁破,难愁蹈海亦英雄注释】: 大江: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掉头:有力地掉转身躯,表示决心很大杜甫诗:“巢父掉头不肯往,终将入海随烟雾 邃密:精深细密;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科一说是各种科学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 面壁:面对墙壁坐着《五灯会元》记载: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这里用来形容刻苦的钻研 破壁:《名画记》记载: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他说,如果点了眼睛,龙就要飞走别人以为这话说得荒唐,他于是点了龙的眼睛,不一会雷电大作,轰毁了墙壁,巨龙乘云飞去这里表示学成以后,象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蹈海:蹈海,投海这句意思是: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这里借用了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了抗议反动当局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和唤起民众的觉醒,身投日本大森海湾殉国赏析】:周恩来同志《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发表以来,有许多同志作过注解。

      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作课文笔者对这首诗有一些不同的理解,现写出来就正于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 大江歌罢掉头东: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一位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很多进步青年(其中也包括毛泽东同志),都受过他的影响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代也非常喜欢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中往往喜用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但是在含意上却有所发展,如《太平洋遇雨》: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这是梁在1903年去美国旅行时在太平洋上所作他把戊戌变法前后自己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比作风浪对自己的淘洗磨炼用语虽出苏轼,但命意却大不相同 周恩来同志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时,诗中所引的“大江歌罢”正是采用了梁启超的引伸义因为他把自己出国求学看作是对自己的淘洗磨炼,所以引用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典,并赋予了积极的含义掉头东”一词,我们认为很可能也是出自梁启超的诗 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写过一首长诗《去国行》,诗一开始即说:呜呼!济艰乏力兮儒冠容容,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

      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梁歌颂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表达了自己要效仿明治志士的愿望这诗结尾的最后两句是: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 周恩来同志1917年东渡时的立志救国的抱负和向日本寻求真理的心情和梁启超有一定的近似之处,再加上他当时熟悉梁的著作,所以这种借用就是完全可能的了 邃密群科济世穷:诸家对“济世穷”多不加解释,但笔者认为确切理解“济世穷”的含意,对正确理解全诗,是非常重要的济世穷”是“济世之所穷”,即扶助救济世上所缺少的东西之意那么,周恩来同志认为当时世上(实即中国社会)所缺少的东西是什么呢?这要从他当时所撰写的文章中去分析 周恩来同志在1916年11月写的《中国现实之危机》一文中认为当时中国精神方面的危机是“吾国国民之道德,可谓已达沦丧之极江河日下,挽救乏人一般无智愚民,昏昏噩噩,不知国家为何事,”缺乏“国性、国魂”他在《吾校新剧观》中认为:“夫中国今日所急者,人民之贫极矣、智陋矣!……昏聩愚顽,群众禹域在《试论奢靡二说》中认为:我国“文化黑暗,生活低微,举国痴顽,如入昏梦” 可见,周恩来同志认为当时中国所缺少的是国魂、国性,亦即群众的觉悟。

      因此,我们认为“邃密群科济世穷”就是学习各科知识(当然也包括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用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举国痴顽”状态,即用科学文明对群众做启蒙工作 面壁十年图破壁:这句诗是“邃密群科济世穷”句的发展,讲的是“济世穷”(即对群众做启蒙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和周恩来同志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的毅力 周恩来同志在1919年5月《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中肯定了即使“为社会所不容”也要做“为社会开路的事情”的精神做启发群众觉悟的事情而又暂时“为社会所不容”,不正是诗中所说的“面壁”吗?这句诗中的两个“壁”字代表一件事物,那就是借喻尚未觉悟的群众周恩来同志当时东渡日本,准备求学济世,启发社会群众的觉悟但当时群众尚未觉悟,对此暂不理解,甚至有所“不容”有如石壁而周恩来同志下决心,要以坚韧的毅力,坚持工作,经过长期的教育,(即诗中的“十年”)最后感化群众,提高他们的觉悟,群众一旦觉悟了,也就等于石壁溶化了这种以宏大意愿、耐心启发人民觉悟的思想写成诗,就是“面壁十年图破壁”进一步分析,我们又可发现,周恩来同志这句诗从思想到用典,都受到梁启超的影响 梁启超有《举国皆我敌》一诗,中说:阐哲理指为非圣兮,倡民权谓曰畔道。

      积千年旧脑之习惯兮,岂旦暮而可易先知有责,觉后是任后者终必觉,但其觉非今十年以前之大敌,十年以后皆知音梁又有《自励》二首,其二曰: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这两段引文思想内容大致相同周恩来同志在1919年4月曾将梁的《自励》之二抄赠给同学王朴山,说明他对梁诗是赞许的我们只要将这两首诗和周恩来同志的“面壁十年图破壁”句加以对比,就可看出:梁诗中所说的中国社会“积千年旧脑之习惯兮,岂旦暮而可易”,宣传新思想时所遇到的“举国犹狂欲语时”的情况,正是周恩来同志所说的“做的是为社会开路的事情”而“为社会所不容”,也就是诗中所说的“面壁”同样,梁诗中所说的群众“十年以后(对新思想)皆知音”,觉悟了的群众“十年以后当思我(指启蒙者)”也正是诗中所说的“破壁”(即石壁溶化,指群众已经觉悟)至于诗中的“十年”一词更显然出于梁诗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就能更加认识到周恩来同志在“面壁十年图破壁”这句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启发群众觉悟时不怕困难的毅力 难酬蹈海亦英雄:首先,“蹈海”并非专指跳海自杀而言南宋胡铨在《上高宗封事》中说:“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万万矣。

      见《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蹈海之危”是指建炎三年(1129年)底金兵攻陷临安,高宗赵构逃到海船上一事高宗并无跳海自杀之事,可见“蹈海”即指乘船航海到了晚清,出洋亦称“蹈海”梁启超在《广诗中八贤歌》中即说他“蹈海归来天地秋”蹈海”即出洋之意这样,“难酬”与“蹈海”即应连读为“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意为“无法满足出洋留学的要求”这句诗同上句联系起来,是说,我们都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宏伟志愿,只要大家都有这种精神,即使不能出洋留学也是“英雄”这是周恩来同志给送别的同学的赠言,有共同勉励之意 周恩来同志在这里可能借用了日本人吉田松阴的故事据1903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日本明治维新百杰传》(有关吉田的事迹可参阅多种书籍,因此书出版于清末,能为周恩来同志见到,所以只引此书)的记载: 吉田松阴(1830—1859),本名吉田寅次郎在明治维新前曾接触过一些“洋学”,并准备“游海外,知彼情”,了解外国情况,学习西方文化当时正有一艘美国舰只停泊在下田,吉田打算附乘此舰游历外洋,但被美国人交还给日本当局,监禁起来然而“其志不少挠,忧国之心益切”这件事就是日本历史上吉田松阴“下田蹈海”事件。

      梁启超在清末就把吉田的事迹介绍到我国来在《壮别二十六首·别伊藤博文侯一首》中把自己比作吉田此诗的自注说:“余去年出险之役及今次远游之费,皆感侯之赐临别,懃懃有所语,且举吉田松阴蹈海(按:即出洋)事……以相告这样,喜读梁启超著作的周恩来同志,就会了解到日本这位“难酬蹈海之志”而又立志救国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它用到诗中,以勉励送别的不能出洋留学的同学创作背景】: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一九一七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 这首诗的手迹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送蓬仙兄返里有感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注释】:  【相逢萍水】浮萍随水漂泊不定,常以此比喻人的偶然相遇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负笈】笈,竹制书箱负笈,背着书箱,即求学  【津门】即天津。

        【扪虱】形容谈话时从容不迫、毫无顾忌的神态《晋书•王猛传》记载:晋代桓温入关,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访他一见面,就谈论起时事来交谈时,一边掏摸着身上的虱子,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作者运用这一典故,指与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抨击腐败的时政,无所顾忌  【螯】螃蟹的大脚泛指下酒的菜肴  【险夷】危险和平安这里作偏义词用,侧重指环境的险恶  【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从吴国回来,把苦胆放在座位上,随时都能够看到,吃饭时也要尝一尝,表示不忘亡国之耻,立志要报仇  【敢息肩】息肩同俗语“撂挑子”敢,这里是岂敢、怎敢、不敢的意思买邻】择邻而居《南史•吕僧珍传》记载:宋季雅罢官以后,买了一所房子,和吕僧珍为邻吕僧珍问房价多少,宋回答说:“一千一百万吕僧珍由于季雅出这样的高价而感到奇怪季雅说:“我拿一百万买房子,拿一千万买你这样的好邻居这里意思是说革命胜利时,与好友同欢共聚创作背景】:《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诗,作于一九一六年初,以“飞飞”的笔名发表于《敬业》第四期上  诗题中的“蓬仙兄”,是周恩来的同学好友张蓬仙,东北吉林人他在一九一三年秋和周恩来同时考进天津南开学校,是“敬业乐群会”的三个发起人之一,并任会长。

      周任副会长兼《敬业》主编他由东北老家去日本后一年,周恩来也去了日本,常有交往九•一八”前后,张蓬仙贫病交加,死于北京第一首七律,通过与同学好友共同战斗生活的回顾,抒发了为拯救祖国而刻苦自励、热烈期待他日为国立功、在革命胜利之时再与好友欢聚的无畏和乐观精神第二首是五律,着重抒写了与好友惜别的真挚情感和良好的祝愿最后一首也是五律,则是对同学好友参加进步学运所取得的成绩的赞扬,表现了周恩来虚怀若谷的谦逊美德2.爱国诗词二首水龙吟 (词) 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①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②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③,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④ 休说鲈鱼堪鱠,尽西风,季鹰归未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朗才气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抆英雄泪⑧![题解]这首词是作者在山东参加反金战争失败,回到南宋后,在南京所写作者登高望远,想到广大的国土没有收复,国家风雨飘摇,时间飞快过去,而自己不被南宋重用,报国无门,因而写了这首词,抒发他的苦闷词中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伸,抑郁悲愤的心情[注释]①楚天——古楚国在今长江中下游各省。

      楚天指南方的天空  ②遥岑——远处小小的高山  ③断鸿——断鸿,离群的孤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